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醫藥創新呼喚市場政策 中國藥促會執行會長宋瑞霖:真正的優勢政策是看能為產業貢獻多少市場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9-27 16:02:22

◎“我們對創新藥的重視其實醒悟得還比較晚,投入的強度還不夠大膽,思想還不夠解放......下一步我們的任務是勇敢地走出去,加大研發投入,不然我們沒法走出一條自己的路。”任晉生說。

每經記者 林姿辰    每經編輯 董興生    

去年以來,國內醫藥投研領域散發出明顯涼意。根據藥監局本月發布的《2022年度藥品審評報告》,創新藥IND(新藥臨床試驗申請)同比增長3.59%,NDA(新藥上市許可申請)數量同比減少50.72%,藥監局建議批準創新藥數量亦“腰斬”。

行業是否處在寒冬之中?大小公司如何過冬?與“真創新”相匹配的政策環境是怎樣的?在新發展階段,企業在期待什么?

9月25日至27日,第八屆中國醫藥創新與投資大會在蘇州舉行。針對前述問題,來自行業協會、國內外藥企、投資機構的多位業內人士給出了他們的答案——呼喚市場政策。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執行會長宋瑞霖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一個商品最終的價值是靠市場檢驗的,可以用產業政策來刺激投資,但可持續性的發展,需要一個良性的市場。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融資變少、合作變多 當下也可以是最好的時代

從2015年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起,中國醫藥行業踏入了Me-too(仿制)到Me-better(仿制中創新)蛻變的春天。但作為國內腫瘤藥理“老兵”,中國工程院院士丁健感覺,在全球經濟跌宕間,中國生物醫藥已處寒冬。

《中國生物醫藥投融資藍皮書》顯示,2023年上半年,在一級市場獲得融資的國內企業共196家,同比下降21.6%;總融資額達310億元,同比下降28.6%。初創企業靠一張研發管線圖IPO的日子一去不復返,頭部企業的掌門人也開始思考新的發展路線,先聲藥業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任晉生就是其中一位。

任晉生認為,整個生物醫藥產業和企業并沒有發生變化,所謂寒冬是因為過去幾年行業里的熱資太多,企業自我感覺太好了,當行業回歸到原本的價值,資本市場估值低于市場預期。現在是一個特別重要的、涌現出一系列擴大合作的機會。

“我們對創新藥的重視其實醒悟得還比較晚,投入的強度還不夠大膽,思想還不夠解放......下一步我們的任務是勇敢地走出去,加大研發投入,不然我們沒法走出一條自己的路。”任晉生說。

出海代表企業百濟神州的全球總裁兼首席運營官吳曉濱也認為,國產創新藥出海已是必然趨勢,企業要特別注意兩方面:一是在臨床布局方面要做多人種的全球試驗,對資金和團隊能力有較高要求;二是在商業化方面,優先雇傭有國際藥企從業經歷的當地人而非當地中國人,提高業務開展效率。

而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跨國藥企代表阿斯利康對中國醫藥創新仍然充滿信心。阿斯利康全球執行副總裁、國際業務及中國總裁王磊坦言,最壞的時候也可能是最好的時候,今年以來,阿斯利康中金醫療產業基金簽了包括ADC、細胞治療、基因治療在內的多項早期項目,其中不少高質量項目仍然能賣出較高的價錢。“這可能意味著合作的新機會。”

“盡量不要去追熱的靶點,還是要追早期的項目。現在我們特別看早期的、大學院校的合作,如果中早期數據沒明確但是Me-first(首創),我們就會投資,如果看到數據,立刻戰略合作。”王磊說。

產業政策落地不足 業內呼吁更佳市場政策

政策端需要持續改革也是業內的普遍聲音。丁健認為,雖然國內在審評制度、監管制度和地方扶持上出臺了很多政策,但政策落地還不夠。

吳曉濱直言,“給我們政策比錢還重要”。他表示,生物制藥工業的發展中,政策是最重要的。“過去幾年,醫藥改革的最大成果是消滅了‘我不是藥神’砸鍋賣鐵買藥的情況,但隨著國產創新藥走向海外,國家管理思路可能需要一個很大的轉變,讓國產創新藥走出價格的洼地。”

對此,宋瑞霖做了進一步明確:“國內目前不缺產業政策,缺的是市場政策,具體來說各級政府出臺的相關政策指向大多是Me Too,但想要的卻是First In class(首創藥),這是不可行的。”

宋瑞霖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真正的優勢政策是要看能為產業貢獻多少市場。”宋瑞霖對記者表示,資本不會因為某個產業政策就投資項目,一定是看到未來市場才會投資。以新能源汽車為例,其發展壯大的主要原因不在于補貼相關的產業政策,而在于投放新能源汽車進入搖號、地方出租車改新能源汽車等市場政策,為新能源汽車企業提供、創造市場。

宋瑞霖認為,一個商品的最終價值要靠市場檢驗,國家可以用產業政策來刺激投資,但可持續性發展需要的是一個良性的市場。目前,中國醫藥創新還比較弱小,既需要市場在價格方面更包容,也要敢于讓國產藥物能夠得到應用,打通醫保入院最后一公里。

“現在要建立一個后半部的市場,需要讓水能夠流起來,而不是前面投了很多錢,到最后走不動,那么創新鏈條就會擁堵,擁堵的結果是沒有了源頭。沒有人愿意做創新、沒有人愿意投資創新。”宋瑞霖說。

好消息是,與業內聲音呼應,政策暖風正緩緩吹來。記者注意到,今年7月,上海市醫保局等七部門聯合印發《上海市進一步完善多元支付機制支持創新藥械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9大類、28條重點支持措施,提出加強“醫保、醫療、醫藥”聯動協同,建立完善多元支付機制,推動將更多優質的創新藥械納入基本醫保和商業健康保險支付范圍,提升創新藥械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政策 創新 醫藥 創新藥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三级日本久久高清 | 亚洲人成高清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播放 | 尤物萝控精品福利视频的 | 日本少妇高潮正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