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每經熱評|改革后的浮動費率基金需進一步向投資者利益靠攏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9-18 21:50:28

每經評論員 李蕾

近日,證監會集中接收一批浮動費率產品的募集申請、公募基金費率改革后首批浮動費率基金出爐等一系列動態引發了業內廣泛關注。尤其是降費改革后首只浮動費率基金的定檔發行,被很多人視為基金管理人持續探索與持有人利益共擔機制、切實優化基民投資體驗的舉措。

在筆者看來,應該更加立體化、多維度地來看待這樣的變化。

首先,要將首批浮動費率基金的出爐放在一個更宏觀的視角下來看。對整個公募行業的深化改革來說,費率改革無疑是一個重要抓手,而浮動費率產品又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公募基金費率改革全面落地的成果之一。它與主動權益類基金費率降低、基金交易傭金費率下降、ETF基金大發展等都是行業生態正在發生巨變的縮影。

其次,長期以來,我國公募基金行業普遍實行的是固定管理費率,也曾因為管理人的“旱澇保收”而受到爭議。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探索創新發展模式,早在20年前基金業就開始采取措施優化費率結構。彼時就有產品設定“價值增長線”,約定在基金單位份額凈值跌破價值增長線水平期間暫停收取管理費。

在管理人的設想中,浮動費率基金有利于基金管理人與持有人之間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良性關系,從而解決長期困擾行業的“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問題。不過從市場和基民的反饋來看,這其中相當數量的產品并沒有實現這一目標。

站在投資者的角度,雖然浮動費率模式會讓人感覺“更加合理”,但本質上來說基民最關心的還是基金收益和持有體驗。如果業績平淡,不論費率高低,基民都會“用腳投票”,這也是早期不少浮動費率基金封閉期結束就面臨大量贖回的原因。

而對一些基金公司來說,實行浮動管理費也沒有起到良好的激勵作用,僅僅淪為了一個營銷賣點;更嚴重的是,浮動費率產品還有可能放大公募基金行業的道德風險和經營風險。

正因如此,筆者了解到,此次業內新上報的浮動費率基金在此前的實踐基礎上進行了大量優化嘗試。不是僅僅將“浮動費率”的模式停在表面,而是把管理費與規模、業績、持有時間等多方面進行掛鉤,設置階梯式的管理費收費方式等,進一步向投資者利益靠攏。

在當前的費率改革背景下,浮動費率產品無疑是各大公司的一個重要布局方向,而這也對基金管理人的研究與投資能力提出了進一步考驗。不僅要求管理人進一步提升投資管理能力,同時還要保持投資行為的穩定性,要在一個更長的周期內為投資者帶來穩健回報,激勵基金管理人追求更持久、穩定的業績。

總而言之,對浮動費率基金的探索有利于進一步完善我國公募基金產品結構,更好地滿足投資者的差異化需求,也會加速推動公募基金行業生態的重塑。但無論采用哪種收費方式,最終能否得到市場與基民的認可,歸根到底還是取決于管理人的投資運作實力、產品的業績表現以及給投資者帶來的持有體驗,因此基金管理人進一步提升主動投資管理能力也同樣重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基金 管理 投資 每經熱評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一区二区 | 日本三级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国内欧洲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国产欧美日韩 | 亚洲第一天堂中文字幕在线 | 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另类激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