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9-18 23:17:37
31省份研發經費投入排行榜出爐
每經記者|楊歡 每經編輯|劉艷美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070704
國家統計局今天(9月18日)發布《2022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公報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研發經費投入總量突破3萬億,達到30782.9億元,比上年增長10.1%。按不變價計算,R&D經費比上年增長7.7%,高于“十四五”發展規劃“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7%以上”的目標。
從投入強度看,2022年我國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研發經費與GDP之比)為2.54%,比上年提高0.11個百分點,提升幅度為近10年來第二高。研發經費投入強度水平在世界上位列第13位。
企業、政府屬研究機構和高等學校是我國R&D活動的三大執行主體。2022年,三大主體R&D經費分別為23878.6億元、3814.4億元和2412.4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1.0%、2.6%和10.6%。
其中,企業對R&D經費增長的貢獻達到84.0%,比上年提升4.6個百分點,是拉動R&D經費增長的主要力量;占全國R&D經費的比重為77.6%,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穩固。
解讀:GDP代表一個地區當下的經濟水平,而R&D經費投入,則預示其在未來經濟格局中的潛力,后者也被稱為“對未來的投資”。
分地區來看,2022年,我國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R&D經費分別為20237.5億元、5557.6億元、3961.8億元和1026.0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0.4%、11.9%、7.6%和4.8%,東部和中部地區增速明顯領先。
著眼于省域,2022年,R&D經費超過千億元的省份達到12個,比上年增加1個。具體來看,自2016年廣東研發投入總量首次躍居全國第一后,總量連續多年保持全國首位,2022年R&D經費4411.9億元;江蘇排名第二位,R&D經費3835.4億元,獨守“3000+”量級,或將在明年踏上新臺階。
北京、浙江、山東則屬于兩千億元的水平,位居第三至第五,分別為2843.3億元、2416.8億元、2180.4億元。上海、湖北、四川、湖南、安徽、河南、福建的R&D經費投入金額超過了千億元,位列第五至第十二位。這其中,福建是首次進入“千億俱樂部”,2021年R&D經費為968.7億元。
相比金額,R&D經費投入強度更能反映國家和地區科技創新實力,這也是一個國家和地區愿意把多少資源用于科技創新的直接體現之一。
2022年R&D經費投入強度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有7個省份,比上年增加1個,依次是北京(6.83%)、上海(4.44%)、天津(3.49%)、廣東(3.42%)、江蘇(3.12%)、浙江(3.11%)和安徽(2.56%)。
早在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就曾明確要求,到2025年,中部地區“十四五”末研發投入強度要達到全國平均水平。眼下安徽首先“過線”,排在后面的湖南、湖北也均跨過了2%的分水嶺,R&D經費投入強度分別達到2.41%、2.33%。
作為中部經濟第一大省,河南R&D經費投入強度只有1.86%,排名全國第17位,與中部“尖子生”都有不小的差距。早在2022年初,河南曾在政府工作報告全年工作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部分,首次提出“研發經費投入強度1.96%以上”,不過從結果來看,仍存在一定差距。根據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這一目標再次提升為“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2%以上”。
從全國來看,還有7個省份的經費投入強度低于1%,分別是貴州、內蒙古、廣西、青海、新疆以及西藏,均來自西部。此前曾有分析指出,這些地區的一大特點是工業化基礎相對薄弱,仍處在工業化早期向中期過渡階段。從總體上看,西部與東部沿海在研發投入方面的差距,遠大于它們在GDP總量之間的差距。
上海再發文推動基因治療產業發展
上海市科委、市經信委、市衛健委聯合制定的《上海市促進基因治療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日前發布,提出到2025年,上海基因治療科技創新策源能力進一步增強,臨床研究和轉化應用能力進一步提升,創新體系進一步完善,產業生態進一步優化;建設5個以上基因治療及相關領域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示范性研究型病房等。這是繼去年發布《上海市促進細胞治療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22—2024年)》后,上海系統謀劃未來3年促進基因治療的政策舉措。
湖北紡織服裝產業瞄準萬億目標
湖北省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日前印發《湖北省紡織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更好推進紡織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方案提出,到2025年,產業總量規模倍增,全省規上紡織服裝企業營業收入達到5000億元,其中,棉紡織業營業收入超2000億元,服裝服飾業營業收入達1500億元,產業用紡織品營業收入超1000億元,力爭全省紡織服裝產業“十五五”發展成為萬億產業。
四川計劃打造“中國元宇宙谷”
《四川省元宇宙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日前正式發布。這是繼上海市、河南省、浙江省后的第四個省級元宇宙專項政策。當中提出,到2025年,全省元宇宙相關產業規模達到2500億元,在工業、文旅、教育、城市發展等領域打造200個元宇宙典型應用場景,引育15家元宇宙核心賽道鏈主企業,150家細分領域“專精特新”企業,300家創新型中小企業,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中國元宇宙谷”。
我國首個電力現貨市場基本規則發布
9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了《電力現貨市場基本規則(試行)》,這是構建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的重要文件,也是我國首次發布這樣的文件。從電力現貨市場的建設路徑上,《基本規則》明確,近期將重點推進省間、?。▍^、市)或區域市場建設,推動新能源、新型主體、各類用戶平等參與電力交易。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的基本規則擴大了市場準入范圍,將儲能、虛擬電廠等新型主體納入市場交易。
統計顯示:日本老年人口占比世界最高
新華社東京9月18日消息,日本總務省17日公布的人口統計數據顯示,日本65歲以上老年人在總人口中所占比例達到29.1%,再次刷新該國歷史紀錄,為世界第一。
據統計,截至9月15日,日本65歲以上老年人有3623萬,比去年同期減少1萬人,這是日本老年人自1950年以來首次減少。不過據日本國立社會保障和人口問題研究所預測,到2040年,日本第二次生育高峰期(1971年至1974年)出生的一代人年齡超過65歲后,日本老年人將增至3928萬,屆時老年人在該國總人口中占比將升至34.8%。
去年日本老年就業人口達912萬,該數據連續19年增加并刷新歷史紀錄。日本老年人就業率為25.2%,在主要發達國家中處于高水平,老年人在全體就業者中所占比例為13.6%,即每7名就業者中就有一名老年人。日本總務省表示,目前國內勞動力不足,預計未來老年就業人口還會增加。
沿海地區海洋創新能力如何?廣東上海山東居“第一梯隊”
近日,《國家海洋創新指數報告2023》在青島通過評審。
《報告》圍繞較高的海洋創新資源綜合投入能力、較高的海洋知識創造與擴散應用能力、較高的海洋創新績效影響表現能力和良好的海洋創新環境四個方面,構建國家海洋創新指數,持續評價創新型海洋強國建設進程和區域海洋創新發展格局。結果顯示,國家海洋創新指數保持平穩增長態勢,2004—2021年,年均增長率為4.99%。
《報告》測算了我國三大海洋經濟圈、五大經濟區、11個沿海地區和41個涉海城市的海洋創新能力。
結果顯示,我國三大海洋經濟圈南高北低,南部海洋經濟圈區最高,東部海洋經濟圈第二,北部海洋經濟圈第三;五大經濟區排名依次為珠江三角洲經濟區、長江三角洲經濟區、海峽西岸經濟區、環渤海經濟區和環北部灣經濟區。
11個沿海省份可分為四個梯次,第一梯次為廣東、上海和山東;41個涉海城市中,北京作為海洋創新領導者遙遙領先,上海、廣州、青島、深圳等地區海洋創新能力強勁,在我國創新格局中有較強的綜合影響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