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9-09 22:47:32
每經記者 林姿辰 每經編輯 魏官紅
9月8日至10日,第十二屆中國罕見病高峰論壇在長沙舉行。論壇上,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衛生法研究中心主任王晨光以“如何破解罕見病立法及保障難題”發表主題發言。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王晨光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王晨光認為,全國性罕見病立法的難度確實存在,具體體現有各地經濟、社會和醫療衛生服務發展的不平衡現狀,罕見病醫療資源(醫療人才和能力、藥物、衛生事業總投入等)不足,罕見病立法跨越諸多領域,社會共識不足且罕見病立法尚未納入相關立法規劃等。
但是,有難度不等于不立法。王晨光表示,罕見病應對及法律體系包括早預防、早篩查、早診斷、早治療和持續康復的醫療服務體系,協調和管理機制與體系,研究創新和培訓機制與體系,藥物研發生產流通和使用的機制與體系,支付和社會保障機制與體系。
對于省級或較大的市級,應該摒除“罕見病支付是無底洞”的成見,積極推動地方立法、先行先試;對于監管部門而言,要抓住關鍵環節,重點突破;對于全國性立法,全國性規劃和布局勢在必行,要有體系布局,發揮制度優勢,集中調配有限資源,建立有效的網絡和平臺,破除“一刀切”的立法誤區,“要么不保,要么全保”,推動全社會參與,最終形成應對罕見病的中國方案和經驗。
“全國性統一立法難,但不等于不做,不等于以后做,而是要馬上做,可做的東西太多了……”王晨光說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