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9-09 00:45:10
嚴群表示,行業低谷期下,我國顯示產業企業應當提高良率、優化工藝,充分釋放產能。同時,積極研究開發新技術,等下一波紅利來時,確保自身能夠追得上、趕得上、引領得上。
每經記者 淡忠奎 每經實習記者 劉旭強 每經編輯 劉艷美
圖片來源:每經實習記者 劉旭強 攝
2022年全球顯示產業鏈零售規模同比下降20%,2023年行業寒冬仍在持續。如何適應復雜的外部環境,是擺在全球顯示產業面前的課題。
“當前,重要的是怎么把產業鏈補全、把技術做得更好、把需求點研究透。”9月8日,在2023世界顯示產業大會上,國際信息顯示學會中國區總裁、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嚴群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行業低谷期下,我國顯示產業企業應當提高良率、優化工藝,充分釋放產能。同時,積極研究開發新技術,等下一波紅利來時,確保自身能夠追得上、趕得上、引領得上。
他指出,隨著大尺寸電視、智能手機市場的疲軟,顯示產業的主要增長點在于中尺寸的變形產品,相對來說,柔性OLED是比較安全的領域。
OLED方面,從產業規模來說,成渝地區發展勢頭最好,“技術好、產業鏈齊全,抓到了先機”。隨著產業持續發展,OLED的投資力度也將進一步加大。對成渝地區而言,提前布局下一代技術無論是對發展現有行業,還是競爭未來基于micro LED的萬億規模市場都有很大幫助。
如何去做?嚴群認為建圈強鏈仍是重要工作。在成渝地區優勢項OLED上,成渝可以學習目前做得最好的韓國。學習對方如何進行產學研結合、產業上下游合作,以求盡快把我國本土材料導入產業鏈。
目光回到國內,深圳的創新能力也值得成都借鑒。深圳作為我國創新最活躍的地方,主要靠的就是雨后春筍般的中小企業。成都現擁有龐大的顯示產業規模,進一步需要的是把技術鏈、產業鏈聚集過來。“可以學習深圳的經驗,在招商引智特別是‘智’上再下點功夫,多給優秀企業一些容錯的機會,借力發展。”嚴群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