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8-29 19:03:58
◎“大市值上市公司的大額再融資,實施預溝通機制,關注融資必要性和發行時機”“突出扶優限劣”“嚴格要求上市公司募集資金應當投向主營業務,嚴限多元化投資”……上述重點內容中的每一條,對當下的資本市場都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每經記者 梁梟 楊夏 每經編輯 董興生
8月27日,監管部門針對資本市場發布多項重磅利好政策。此前市場呼聲較高的“合理把握IPO、再融資節奏”相關政策,在證監會發布的《統籌一二級市場平衡優化IPO、再融資監管安排》一文中得以細化。
“大市值上市公司的大額再融資,實施預溝通機制,關注融資必要性和發行時機”“突出扶優限劣”“嚴格要求上市公司募集資金應當投向主營業務,嚴限多元化投資”……上述重點內容中的每一條,對當下的資本市場都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監管安排對證券市場長期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它也是推動資本市場走向成熟的一個表現。”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
記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A股落地再融資項目融資總金額超過4000億元(含定增、可轉債、配股),其中不乏募資超百億的項目。長遠來看,針對再融資出臺的系列政策對市場有積極影響。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330541378
今年6月1日,南方航空(SH600029,股價6.51元,市值1180億元)拋出一份175億元的定增計劃,募資將用于引進飛機。這是今年上半年公告披露的募資金額最大的再融資項目。
早些年,大額再融資預案的出臺,往往對整體市場有較強的向下牽引力。2008年1月21日,中國平安拋出融資總規模可達1600億元之多的再融資預案。隨后,上證指數一路下跌,中國平安被市場視為下跌的導火索;2018年3月,農業銀行(601288.SH,股價3.48元,市值12179.41億元)發布千億定增預案,隨后的9個月時間,上證指數從3200點一路跌至2500點下方。
隨著注冊制穩步施行,A股體量與日俱增,大額再融資項目對市場的沖擊已經有所減弱。以郵儲銀行(601658.SH,股價4.92元,市值4878.72億元)為例,其分別于2020年和2022年完成450億、300億增發項目,但對同期大盤指數并無明顯影響。原因或在于,上述兩個再融資項目分別由中國移動集團、中國郵政集團包圓認購,并未對市場流動性造成實質性虹吸效應,且彼時市場環境尚可。
盡管大額再融資項目往往由大股東、戰略投資者等出資認購,并不會立即對市場產生實質性“抽水”,但在目前指數走勢欠佳、投資者普遍信心不足的背景下,大市值上市公司拋出天量再融資預案對市場的沖擊不可小覷。融資后對上市公司股本的稀釋以及市場對未來“大非”減持的抽水預期仍會使公司股價承壓,進而影響市場情緒。
楊德龍對記者表示,預溝通機制實際上就是上市公司在進行大額融資之前要和監管層溝通,進一步明確融資的必要性和發行時機是否合適。對大市值金融行業的上市公司來說可能會有一定的限制,“不會說隨意都可以出大規模的融資計劃”。
并購精品投行文藝馥欣資本創始人阮超則在電話中向記者表示,上市公司大額再融資可能不能像以前一樣直接公告出來,而是要提前跟專管員溝通,比如需要一定的前置程序。
不過,記者注意到,此次證監會發文中對“大市值”“大額”兩個關鍵詞并沒有明確量化。阮超也表示,目前不確定具體是什么安排,“后面如果有細則的話,要等細則出來”。
“突出扶優限劣,對于存在破發、破凈、經營業績持續虧損、財務性投資比例偏高等情形的上市公司再融資,適當限制其融資間隔、融資規模。”證監會在文中這樣表示。
長期以來,上市公司拿著數億、數十億募集資金買理財實現“躺賺”的現象被市場詬病。
今年2月,寒銳鈷業(300618.SZ,股價31.35元,市值97.06億元)發布50億元定增募資預案。據證券時報報道,公司前次募集資金到位已超兩年,募集資金投入進度卻不足30%,尚未使用的70%募集資金多數被公司用于購買金融機構保本型短期理財產品,或被轉為定期存款。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182385025
今年4月,山東藥玻(600529.SH,股價25.9元,市值171.88億元)公告稱,公司購買了中國銀行的兩款理財產品,合計2億元。據界面報道,截至公告發布時,山東藥玻已累計使用10.6億元定增募資用于購買理財產品。
更有甚者,力量鉆石在去年9月發布公告稱,擬使用不超過35億元閑置資金進行現金管理,而此前公司才拿到39億元定增募資。截至今年上半年末,39億募資仍剩余超31億元未使用。
楊德龍認為,上市公司再融資要考慮上市公司募資的使用效率和投資回報率。“前期融資的資金還沒用完,或者也沒有產生什么效益,又進行融資,這樣對這筆資金來說是一種浪費。后期可能會建一些指導標準,比如回報率要多高、資金使用了多少比例,才能夠再次融資,也會建立相關的監督機制。”
除了限制募集資金被用于財務投資,限制破發、破凈、經營業績持續虧損的上市公司再融資,也是此次新規的重點內容。此外,證監會發文還明確指出,要在“審核中將對前次募集資金是否基本使用完畢,前次募集資金項目是否達到預期效益等予以重點關注”;同時,“嚴格要求上市公司募集資金應當投向主營業務,嚴限多元化投資”。這兩條要求并未寫明限制哪幾類上市公司,因此可以看作是對所有上市公司的約束。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在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看來,上述安排體現了注冊制改革核心要義,即注冊制不是“一放了之”,也不會在數量上“大水漫灌”。
阮超則認為,目前的政策導向不是要切斷持續虧損的上市公司再融資渠道,而是合理安排。科創板還是有很多暫未盈利的公司,“只要業務發展是好的,證明融資的正當必要性,看它能不能用好這筆錢”。
至于嚴限多元化投資,阮超表示,之前有上市公司自身主業經營不好,就把募集資金用于跨界業務,而且上市公司也沒有證明在要投向的領域中能用好這筆資金。“現在融資額度比較緊張、比較稀缺的情況下,可能這些需求就會往后排了。沒有辦法像以前一樣,拿市場的錢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未來企業對跨界的并購可能會更謹慎一些。”
“房地產上市公司再融資不受破發、破凈和虧損限制。”在此次證監會發文中,最后一條針對房地產企業融資亮起“綠燈”,指向性意味明顯。
阮超對此表示:“(針對房地產融資亮綠燈的)邏輯跟之前放開地產企業融資的邏輯應該是一致的,跟國家整體的地產政策也相一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劉國梅 攝(資料圖)
東莞證券也認為,再融資限制不包括房地產上市企業,高層對房地產行業的呵護態度突顯。“前期出臺的金融支持房地產16條政策,房企融資‘三支箭’等政策,對于房企再融資是持支持的態度,因此本次證監會發布的優化再融資新規中,特別豁免對于房地產上市公司的限制。”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住房城鄉建設部 中國人民銀行 金融監管總局關于優化個人住房貸款中住房套數認定標準的通知》于8月18日發布,推動落實購買首套房貸款“認房不用認貸”政策措施。
目前,在全國各城市購買首套住房都享有一系列優惠政策,首套房的首付比例、房貸利率等都明顯低于二套房。簡言之,如果被認定為首套房,購房門檻將大幅下降。此外,住建部部長倪虹此前還強調,要大力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進一步落實好降低購買首套住房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改善性住房換購稅費減免、個人住房貸款“認房不用認貸”等政策措施。
“隨著此輪房地產行業大規模洗牌出清后,行業將進入新的發展模式。剩下的經營穩健及優質房企將進一步搶占市場份額,獲得后續持續健康發展空間。”東莞證券認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