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7-27 00:07:03
每經記者 任飛 每經編輯 趙云
近日,中國基金業協會公布二季度基金銷售機構公募基金銷售保有規模數據,統計了權益類(股票+混合)基金和非貨幣基金的保有規模。
結果顯示,相比于一季度,二季度權益類基金保有規模排名當中,前十一位沒有變化,但相比一季度保有規模多有下降,下降最多的是招商銀行,環比下降415億元。
二季度,公募基金規模站上27萬億元,雖然相比一季度有所增加,但季內股票型基金整體出現縮水。從渠道代銷的情況來看,中國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二季度權益基金保有規模增加77億元,成為所有統計當中增加最多的機構。
市場新發勢頭依然不佳
二季度,在權益行情震蕩、債牛上攻乏力的大背景下,公募基金賺錢效應不佳,但依然有近7870只基金季內實現正收益,雖然多為被動指數型基金,但至少在權益投資方面,圍繞復蘇轉暖繼續有資金看多中國經濟。
體現在公募基金的規模體量上,Wind統計顯示,截至二季度末,全市場有公募基金數量11004只,規模達27.41億元,已經超越2022年全年水平。需指出的是,市場新發勢頭依然不佳,按季度統計已連續第四個季度出現募集份額下降,季內總發行份額2364.14億份。
這說明公募基金的存量產品是市場規模壯大的基礎,而從渠道反饋的銷售數據來看,二季度百強公募渠道非貨保有規模也出現大幅提升。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最新的數據統計,截至二季度末,百強公募渠道非貨保有規模提升2544億元。
招商銀行、螞蟻(杭州)基金銷售有限公司、上海天天基金銷售有限公司、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頭部機構繼續表現出保有規模的強勢。特別是在權益基金的銷售上,前11家頭部機構相比一季度沒有發生變化,前述5家機構股票+混合基金保有規模分別是5924億元、5545億元、4633億元、4100億元、3276億元。
當然,在對比具體的公司上半年銷售情況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部分機構的保有規模也在出現明顯下滑,在權益基金保有規模前11大機構中,僅有中信證券、華泰證券環比一季度末有所提升,其余全部呈現下降態勢,招商銀行環比下降415億元。
7月7日,證監會對公募基金費率改革正式提出調降,在隨后的時間里,陸續已有國投瑞銀、天弘、平安等基金公司公告實施降費,同時在規范公募基金銷售環節收費上,基金公司也在同包括銀行渠道在內的多類銷售機構協商尾傭調降事宜。
隨著降費政策的不斷深入和落地,未來傳統渠道的代銷強勢會否發生變動值得關注。畢竟在現有的代銷江湖當中,券商機構的勢頭正在發力,市場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
目前行業競爭十分激烈
券商集中度的提升已從去年底開始顯現,到今年二季度末,券商渠道非貨基金保有規模總計達到1.53萬億元,規模前十機構保有規模達8771億元,對應二季度非貨基金保有總規模8.50萬億元來看,前十集中度已達到10.32%。
券商機構的代銷能力增強,體現出其內部的行業競爭空間依然廣闊,頭部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此外,在二季度權益投資難度加大背景下,季內股票型基金整體出現縮水,但在代銷保有規模增長榜單中,保險機構卻成為重點發力的對象。
協會數據顯示,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在二季度實現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規模684億元,這一數據較一季度末統計的607億元增加77億元,增長的額度在所有代銷機構當中排名第一。
前不久,有保險行業人士在同記者交流時就提到,險企重視基金代銷低門檻、高流量特性。“現在很多保險機構都在搞綜合金融,強調多元化配置的意義,而保險產品對比其他金融產品來說并不好賣,客戶的接受程度沒有像基金那么高,因此可以在代銷基金的同時再向其推薦保險產品,做一個系統的理財、保險規劃。”
需指出的是,代銷機構中的保險機構依然偏向弱勢,甚至有機構已經主動注銷代銷資格并在季內獲監管批準。前述人士表示,保險跟公募基金的產品差異巨大,一個偏向短期理財,一個是保障類金融工具,異業銷售的弊端就在于給客戶帶來信任危機,但相比于保險銷售,基金銷售更加容易,且能作為保險銷售的引流方式之一,故而在其看來,公募基金銷售牌照對險企而言也是增加獲客的一種手段。
除了看到部分機構的保有規模提升外,代銷行業的競爭也使得一些內控不足的機構被邊緣化,體現在一些被監管處罰的機構,陸續被基金公司終止合作,而這一現象在上半年屢有發生。
6月29日,浙商基金發布了終止與上海財咖啡基金銷售有限公司旗下基金相關銷售業務的公告。內容中沒有披露具體原因,但就今年以來陸續出現的多家代銷機構被公募基金取消合作來看,業內人士普遍反映,行業競爭十分激烈。
一般來說,被取消合作的原因會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因內控不嚴導致代銷違規被監管處罰之后,基金公司會選擇終止合作;還有一種則是其代銷的業績不佳所致。6月29日,有公募渠道人士在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交流時就表示,代銷能力差的機構會被公募舍棄。
在這種背景下,公募基金選擇代銷機構的眼光也更加挑剔,上半年,已有近30家基金銷售機構被基金公司公告終止合作。而像北京輝騰匯富、北京虹點基金銷售有限公司、上海凱石財富基金銷售有限公司等多家機構也被富國、長盛等基金公司宣布終止合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