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春風吹又生:2023下半年宏觀經濟展望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7-26 22:17:28

每經記者 梁宏亮    每經實習記者 溫雅蘭    每經編輯 張凌霄    

7月17日,2023年中國經濟半年報公布。從各項數據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隨著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我國經濟運行逐步企穩向好,但仍然面臨著一些風險挑戰。

展望2023年下半年,多位專家認為,經濟復蘇表現極強的韌性,未來可期。但是,在出口、就業和消費等方面仍需要持續發力。

同時,民營經濟的發展在拉動就業,刺激消費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下半年,重振民營企業家信心將至關重要。

經濟復蘇充滿韌性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5%,經濟增長整體回升。

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對于上半年經濟復蘇態勢持較為樂觀的態度。他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中國經濟在2023年上半年實現了明顯快于去年全年的增長,是在一攬子穩定經濟增長政策的引導下市場逐步恢復的結果。尤其是在前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消費和投資等領域的增長雖較為溫和,卻表現出較強的韌性,為中國經濟持續復蘇提供了有力支撐。

值得注意的是,在經濟回暖的同時,中國的經濟結構正在發生變化。制造業PMI指數在持續三個月位于收縮區間后終于有所回升,而服務業PMI指數已連續5個月位于比較高的景氣區間。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認為,雖然6月制造業PMI較5月有所回升,這意味著收縮速度減緩,但是收縮態勢仍然沒有改變。“今年采購指數下滑是由于產業過剩、產品過剩和投資過剩,全面過剩帶來的制造業收縮。但是服務業的擴張意味著經濟結構在逐步轉型。”他說。

盡管中國經濟處于復蘇的軌道之上,但朱克力也提醒,目前復蘇的基礎仍然不夠穩固。“尤其是在外部環境不確定性較大的背景下,需要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穩定社會預期,提振發展信心,推動經濟進一步恢復和實現高質量發展。”

消費信心如何恢復

上半年,全國CPI比上年同期上漲0.7%,6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持平、環比下降0.2%。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實踐教授胡捷胡捷向記者分析稱,2021年以來,CPI指數逐漸下降,雖然期間有所回升,但今年1月之后又呈現逐步下降態勢。這反映出當前消費持續疲軟的狀況,與之相對應,廠家產品“賣不出去”,從而受到價格壓力,那么傳導到原材料價格的PPI指數情況將會更糟。

但對于今年下半年,朱克力認為消費恢復仍是有希望的。他提到,隨著市場持續回暖,特別是在近期一系列促消費政策的支持下,消費信心正在逐步恢復,消費潛力將得到進一步釋放,下半年消費市場將迎來更多機遇和發展空間。

不可否認的是,當前還存在影響消費恢復的不確定性因素,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均衡等問題,將會對消費市場恢復增長帶來一定影響。

談及消費恢復的挑戰,胡捷認為,雖然有些根本性問題現在還沒有答案,但是,最影響人消費意愿的因素是失業率,自己失業以及看到別人失業都可能使消費意愿和消費預期降低。

“其他一些問題也有影響,比如工人降薪、企業經營收入下降等,但影響最大的還是失業,因為這意味著沒有收入來源,消費意愿可能會斷崖式下降。哪怕只是看到別人失業,會讓人擔心自己是否會遇到同樣的情況而由此降低消費意愿。”

針對當前消費市場的情況,朱克力認為,政府還需要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繼續出臺促進消費增長的舉措,優化消費環境,重振消費信心,提升消費意愿和能力,促進消費市場持續恢復和健康發展。

“擁抱”技術穩定就業

當下,就業問題仍然面臨著巨大挑戰,據統計,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678萬人,6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2%,同時16-24歲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為21.3%。

為解決當前就業難題,朱克力表示,穩定就業尤其是緩解青年人就業問題,需要政府、企業和勞動者共同的努力。要不斷優化完善相關穩就業政策,出臺更加具體、更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來支持年輕人就業,對吸納高校畢業生數量多的企業應加大政策和資金支持。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落實,政府促進就業政策與其他宏觀政策之間實現協同耦合,才能更好落地。”朱克力認為,我們應著力破解結構性就業矛盾,采取務實管用措施穩定制造業、外貿企業等就業規模,突出就業導向、優化高校專業設置,面向市場需求提升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質量。

“在實施穩就業政策的同時,更不能忽視市場的力量。”朱克力說。當前我國靈活就業人口已達到2億人左右,大量新業態新工種紛紛興起,傳統就業向新型就業轉換的多元圖景已經形成。

近年來迅猛發展的人工智能技術雖然對就業造成一定沖擊,也在為就業市場和求職者帶來“新希望”。

曹和平認為,數字技術所創造的勞動崗位會比被替代的崗位多得多。數字技術一般會替代傳統工廠中的勞動,但具有創造性的就業崗位不會被替代。比如算法、算力、算能、設計等,從散裝數據向結構化數據過度十分消耗勞動,這不僅消耗體力勞動,同時需要更多腦力勞動。

奧地利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早在20世紀40年代就預見到這樣一個世界:“創新性破壞”將使落后的企業及其產品被新興企業及其先進技術取代。汽車會取代馬匹,飛機會取代輪船,家用電器會取代家政從業者。

民企發展需要“后盾”

“現在經濟中許多‘疑難雜癥’都是由于實體經濟缺乏活力,缺少擴張的沖動和創新創業的動力而引起的。如果實體經濟增長處于‘乏力’狀態,那么就業就會有問題,就業有問題就很難刺激消費。所以解決失業的關鍵在于發展民營經濟,釋放民營企業活力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善就業問題。”胡捷在談及就業問題時強調。

發展民營經濟或許就是釋放消費潛力的極為關鍵的一環。民營經濟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

那么,應該如何推動民營經濟發展,提升民營企業家信心?

胡捷認為,振奮民營企業家信心需要切實可行的政策,甚至是通過立法,來保護民營企業家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具體來說,首先我們要保護他們的合法所得;其次在行業整改前需要給企業以時間來進行調整,以保證企業在適應新規的同時繼續盈利,否則將可能極大地打擊民營企業家的信心。”

同時,無論是學者還是政策制定者,都應該做民營企業發展的“后盾”。“企業家更了解市場、了解行業發展具體的情況,所以他們更了解自己需要什么。”胡捷說,“這種情況下,我們要給制造業民企以發展的機會,讓他們挖掘市場,進行投資,創造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400241450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經濟 消費 宏觀經濟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日韩欧美少妇 | 亚洲国产美国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一区在线 | 亚洲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放 | 思思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精品 | 亚洲日韩欧美无线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