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7-25 19:12:19
每經記者 鄭步春 每經編輯 彭水萍
因重大會議釋出了諸多利好,包括與資本市場相關的利好,A股周二大漲。截至收盤,上證綜指漲2.13%至3231.52點,深綜指漲2.19%,創業板綜指漲1.85%,科創50指數漲1.46%。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298090733
周二盤前有關周一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細節更多流出,因該會議罕見地提到“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故被不少投資者視為重大利好。
除直接提到資本市場外,該會議還重點釋出了支持消費的信號,故周二消費類股漲幅領先,一些平時表現較弱的消費藍籌出現了十分難得的大漲。會議關于消費的原文表述是:要積極擴大國內需求,發揮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
在樓市方面的表述篇幅相對較長,在細節方面也十分有利地產及地產相關個股,故周二此類個股表現也極強,如萬科、保利地產均大漲8%以上。
資本市場與樓市均有“財富效應”,該效應即便不是民眾消費意愿的最重要影響因素,也是個相當要緊的影響因素。一旦投資者對樓市及股市的預期稍稍轉向樂觀,股市就有可能顯著上漲。
很明顯,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應在某種程度上改善了投資者對資本市場及房地產市場的預期,故市場信心得到顯著提升便十分自然了。
周二全A股成交額達9491億元,雖遠超周一的6600億元的地量。不過,考慮到今年前幾個月A股常能見著萬億元以上成交量,那么周二的這個成交量其實并不能算特別大了。
A股市場在周二大漲前可說是“積弱已久”了,之前頻繁出臺的各類經濟扶持政策或消息對投資者信心雖也構成些支撐,但感覺總缺少些什么,或者說力度未被投資者認可。這次政治局會議所釋出利好有不少較新的提示,投資者反響較之前好得多,但可能仍有部分投資者仍持觀望態度,這應該就是成交未升至萬億大關的原因了。
對于個性相對謹慎的投資者來說,往往在看到綱領性的利好后也只是惜售與觀望,一時卻未必敢追加投資,除非未來各具體執行部門能及時落實中央精神且能見到些成效。這類投資者通常屬于“右側交易者”,其投資邏輯應無可厚非。
北向資金周二大幅凈流入189.83億元。周二港股恒指大漲4.1%,恒生科技指數竟然漲了6.04%。匯市方面,人民幣匯率周二幾乎脫離國際匯市格局而獨立走強,至A股收盤時,離岸人民幣匯率大漲了大約0.6%至7.14左右。人民幣大升顯然與上述會議釋出的利好相關。
后市方面,我覺得這回利好力度還是較大的,市場應有望進一步轉好。不過投資者在交易時也得注意節奏,如果發現成交量進一步放大,這種情況下一般應果斷加倉;如果量能顯著萎縮,這種情況下卻不宜冒失,最好是選擇逢低加倉。這么說的原因我想起1999年的“519”行情,當時股市也因政策趨動而起波行情,重點是“在行情起初三天是不斷放量的”。
當然了,我這么與1999年做縱向對比并不一定就對,畢竟那么多年過去了,資本市場早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因此,我所說的“關注成交量”頂多也只是項參考,投資者仍得關注其他因素,如后續具體政策推出的速度與力度,再如本周美聯儲加息情況。
晚間通過微信直接查看筆者的最新觀點,詳情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每經牛眼(微信號: njcjnews)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298090733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