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全球恐迎史上最熱7月!厄爾尼諾現象下,超高溫、強降雨等極端氣候肆虐,美媒:這是6500年來首次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7-21 18:32:16

◎ 史上最熱6月才過去,全球又將經歷史上最熱7月?

每經記者 蔡鼎    每經編輯 蘭素英    

地球才經歷了史上最熱的6月,但這遠遠還沒有結束——據歐盟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下稱C3S)的數據,北半球多個地區的異常海洋溫度和熱浪使得全球有望經歷有記錄以來最熱的7月。C3S局長Carlo Buontempo周四(7月20日)指出,“7月的前15天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15天”,且“7月有望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7月”。

《華盛頓郵報》報道中稱,雖然現在官方氣候機構來進行定調還為時過早,但所有初步的氣候數據都表明,本月將是全球氣候的一個分水嶺。該報道稱,上一次出現今年這樣的極端天氣還是6500年前。

不過,牛津經濟研究院全球宏觀研究總監Ben May在發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置評郵件中稱,現在不用太擔心厄爾尼諾將顯著增加全球的滯脹風險。Ben May的研究數據顯示,在截至2021年的三年中,全球每年因自然災害造成的財產、農作物和牲畜損失僅占全球GDP的0.2%,這種影響對全球經濟活動的影響可能還會更小。

地球上一次出現這種極端氣候還是在約6500年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NASA的上述會議召開之際,正值全球各地陸續遭遇極端氣候的襲擊:致命洪水淹沒了美國佛蒙特州、印度北部和韓國部分地區;史無前例的加拿大野火仍在繼續燃燒,因此產生的煙霧使美國東北部城市感到窒息;目前美國近1億人被至于極端高溫警報之下,過去幾周來,美國西南部地區的氣溫被連續打破……

圖片來源:緬因大學

Carlo Buontempo表示,創紀錄的高溫是由于“厄爾尼諾現象、大西洋海水溫度高和氣候變化這些因素相結合”所致。

他解釋稱,首先,“氣候變化正在使整個氣候系統變暖”,“在此基礎上,今年有兩種現象很可能在發揮作用”。一方面,赤道太平洋的周期性天氣現象厄爾尼諾是全球變暖的代名詞。在此之前,“拉尼娜現象持續了三年,這是周期中最冷的階段”。另一方面,自春季以來,海水持續過熱,尤其是在北大西洋,其范圍和速度“令許多科學家大吃一驚”。

氣候科學家也表示,今年以來海面溫度創歷史新高可能助長了北半球陸地罕見的極端高溫。最近幾天,意大利羅馬的氣溫達到了創紀錄的42.8℃、中國新疆吐魯番的氣溫達到52.2℃、美國州死亡谷國家公園最高氣溫達到54℃、美國鳳凰城連續18天錄得43°C以上……

而與此同時,全球變暖也可能導致山洪爆發。例如,在過去11天里,美國就經歷了11次突發洪水緊急情況,其中包括肯塔基州所面臨的史上最強降雨,歷史數據顯示,這種極端降雨的發生概率僅為0.1%。美國之外,韓國和印度也經歷了大洪水,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

《華盛頓郵報》的報道稱,上一次出現今年這樣的極端天氣還是6500年前。

對于全球各地發生的極端氣候事件,科羅拉多大學研究歷史溫度數據的博士后研究員Nathan Lenssen直言,我們才剛剛開始看到氣候變化造成的影響,而且在今年6個多月的時間里看到這么多類型的極端氣候現象,已經是非常罕見的事情了。

圖片來源:新華社發 帕納約蒂斯·莫斯卡德里歐攝

今年成為史上最熱年份可能性顯著增加

Gavin Schmidt在NASA華盛頓總部召開的一場高級別會議上稱本月可能成為史上最熱7月。會議參與者不僅有NASA的氣候專家,還有其他業內人士,包括NASA局長Bill Nelson和首席科學家兼高級氣候顧問Kate Calvin。

“我們在北美洲、歐洲、亞洲都看到極端熱浪,并打破了此前的氣溫記錄。”Gavin Schmidt說道。“全世界都在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他補充稱,盡管這些變化可能讓普通人感到震驚,但對科學家來說卻“并不意外”,因為“在過去40年里,全球氣溫一直在上升。”

此外,NASA也在上述發布會上確認了此前由歐盟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發布的消息,即地球剛剛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熱的6月。Gavin Schmidt表示,今年以來所有的高溫現象“肯定會增加”2023年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年份的可能性。

參與NASA上述會議的專家也對地球正在經歷的氣候變化發出了警告,并表示這些變化與溫室氣體排放直接相關。Gavin Schmidt表示,“我們從科學的角度清楚地知道,人類活動(主要是溫室氣體的排放),不可避免地導致了我們的地球變暖。這正在影響世界各地的人們和生態系統。過去幾個月來,即使在熱帶以外的地區,我們也看到了破紀錄的海面溫度。我們預計這種情況還會繼續下去。之所以會持這樣的觀點,是因為人類仍在向大氣中排放溫室氣體。

有不少科學家預計,由于厄爾尼諾氣候現象要到今年年底才會發展到最強,因此2024年將比今年更熱,這也已成為當前全球科學界的普遍共識。美國科學家近日在《科學》發布報告稱,厄爾尼諾現象預計在今年再次出現,并將在全球范圍內造成數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這項研究是第一批評估厄爾尼諾現象長期損失的研究之一,其預測的損失遠遠超過之前的研究。

牛津經濟研究院全球宏觀研究總監Ben May認為,雖然明年極端天氣造成的損失可能會增加,但過去強烈的厄爾尼諾階段并不總是會導致全球自然災害損失明顯增加。

“在受厄爾尼諾影響最嚴重的地區,這種氣候現象造成的一些與天氣有關的破壞可能會導致停產或減產,但這些影響不大可能達到足以預示新一輪全球供應鏈危機的程度。另一個廣泛的共識是,厄爾尼諾可能將推高食品價格,從而推升通脹。然而,業內的預估顯示,厄爾尼諾氣候現象對糧食產量和價格的影響有限。”Ben May補充道。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發 帕納約蒂斯·莫斯卡德里歐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厄爾尼諾 極端高溫 氣候變化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思思久久99热这里精品66 | 亚洲国产婷婷综合在线精品 |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观看首页 | 色老大综合久久综合热 | 在线中出中文字幕 | 婷婷丁香中文在线综合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