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7-08 20:39:55
每經記者 涂穎浩 每經編輯 廖丹
7月7日,在《每日經濟新聞》舉辦的2023中國保險業創新與發展論壇上,平安銀行私財客群中心產品總監賀斌表示,從銀行的角度來說,其實儲蓄本身就是在做養老,將儲蓄轉化為保險,在低利率持續下需要找到新的動能。
平安銀行私財客群中心產品總監賀斌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賀斌表示,平安在銀行端通過銀行保險幸福家權益,整合保險+健康管理、保險+居家養老或品質養老、保險+信托等資源實現每一個家庭“健康有所衛、養老有所依,財富有所托”三大目標。“保險+健康管理”是康養的開始。過去這些年,平安在醫療服務領域加大力度,吸引客戶先參與平安的健康管理。平安代表支付方整合供應商,從“老人舒心,子女放心,管家專心”維度來打造居家養老,從“尊貴生活、尊享服務、尊嚴照護”維度打造品質養老。圍繞整個生命周期,打造平安的銀保服務模式,這些模式背后,養老保險是長壽時代源源不斷現金流的提供者。
從養老基金、養老保險、養老理財和養老儲蓄比較來看,賀斌認為,保險產品是可以陪伴一生的金融工具,原因在于,儲蓄是隨時都可以拿走的,基金是隨時可以贖回的,而保險可以設計成與生命周期所匹配的,年齡越大可以領的越多,價值是別的工具所不能取代的。個人養老所需要的四筆錢——生前的養老金、大病資金、高品質的醫療資金和傳承資金,都可以通過保險產品設計出來。
賀斌還分享道,品質養老需要提前規劃,人口老齡化加速帶來家庭養老觀念的重構,養老供給引領養老需求,高品質養老的規劃和養老的頂級服務本身就是奢侈品,保險業滿足品質養老需要還任重道遠。無論從政策角度、商業角度和渠道的角度來說,各方都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共同來解決養老的問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