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7-06 15:39:10
深圳深國融前海金融管理股份公司違規對在管基金投資者承諾保底收益的情況并非個例,今年以來,監管部門持續“零容忍”打擊資本市場各類違法行為,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上半年證監會和地方證監局開出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已近200單。
每經記者 任飛 每經編輯 葉峰
7月5日,深圳證監局通報了此前對深圳深國融前海金融管理股份公司做出的處罰決定,經查發現,該公司在從事私募基金業務時,對深圳雅興投資企業(有限企業)的投資者承諾投資本金不受損失及承諾最低收益的情形。
根據協會的備案信息,深國融前海金融管理股份公司是一家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深圳雅興投資企業(有限企業)為其管理的基金之一,根據深圳證監局的決定,將對深圳深國融前海金融管理股份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
對在管基金投資者承諾保本及保底收益
7月5日,深圳證監局通報一起私募管理人違規向投資者承諾保底收益的案例。
根據深圳證監局通報的內容,深圳深國融前海金融管理股份公司在從事私募基金業務活動中,存在對深圳雅興投資企業(有限企業)的投資者承諾投資本金不受損失及承諾最低收益的情形。據此,深圳證監局以《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的相關規定,對其做出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
事實上,為降低資金提供方的投資風險,私募基金管理機構、銷售機構及其關聯方,甚至部分投資者,會在私募基金交易合同中通過系列條款向資金提供方提供保底安排。因此,業內有很多基金合同中及相關的抽屜協議中大量存在其他主體與投資者之間達成保底條款的情形。
我國對于私募基金有限合伙協議約定保底是不認可并且禁止提供優先級份額認購者保本收益安排的,此前業內時有發生相關糾紛導致雙方對簿公堂。但需指出的是,部分約定保本及收益的情況已經構成“明股實債”,其本質已經屬于資金借貸的關系,故而此類做法不被認可。
深圳深國融前海金融管理股份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13年的公司,根據中基協的備案信息,是一家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此次涉事的深圳雅興投資企業(有限合伙)也是旗下管理的基金之一,統計顯示,除深國融-“深創1號”科技品牌發展基金、深圳市未來產業發展基金企業(有限合伙)已清算外,還有4只基金在管,此外還有名為“紅塔紅土保千里定增特定資產管理計劃投資顧問協議”的投資顧問類產品。
上半年已開近200張罰單
深圳深國融前海金融管理股份公司違規對在管基金投資者承諾保底收益的情況并非個例,今年以來,監管部門持續“零容忍”打擊資本市場各類違法行為,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上半年證監會和地方證監局開出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已近200單。
其中就包含多起違規保底案例。6月6日,深圳證監局公布了關于對深圳市瑞思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涉及向個別投資者承諾本金不受損失及承諾最低收益;5月11日,湖南證監局發布行政監管措施,對湖南楓石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采取責令改正措施的決定,其中重點提及的,是楓石私募與投資標的公司簽訂的增資協議中明確了年化收益率。
另外,一些新型違法行為亦受到處罰。如素有“定增王”之稱的九泰基金,為參與“保底定增”,利用基金財產為基金份額持有人以外的人牟取利益而被證監會處罰。實際上,2020年出臺的再融資新規已經明確禁止“保底定增”,此后最高法明確保底定增協議不受法律保護。
如何區分和保障自身權益?深圳證監局曾多次公開提醒,私募基金只向合格投資者募集,不得承諾投資本金不受損失或者承諾最低收益,私募基金管理人不是持牌金融機構,不要受保本保底和高收益承諾等噱頭所誘惑,主動避開“湊單”“拼單”等各類陷阱,謹防上當受騙、遭受財產損失。
各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從事私募基金業務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不特定對象宣傳推介,不得向合格投資者之外的單位和個人募集資金,不得向投資者承諾保本保收益,不得以私募基金名義兜售“明股實債”“明基實貸”等性質的產品,不得侵占、挪用基金財產或者以其他方式損害基金持有人的利益,不得以私募基金為名從事非法金融活動。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162556855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