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每經熱評|告別門票經濟,讓旅游業多點真誠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7-04 22:51:09

每經特約評論員 李燕

云南、山西、陜西等地,部分瀑布、湖泊、雪山等自然景區,被筑起圍墻遮擋起來,并且設點收費。這不是近期才有的現象,而且近年來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引發了廣大網友的關注。

筑墻設卡,有沒有依法依規審批和建設?對此,筆者暫且保留疑問。更令人擔憂的,是自然景區靠這種粗暴而短視的行為,試圖在門票上創收,必然挫傷慕名前來游客的積極性,在信息發達和傳播快速的今天,景區口碑可能會直線下降,引發瘁不及防的輿情與惡性連鎖的社會經濟反應。

好在多地政府作出科學論證和及時部署,梅里雪山、金沙江拐彎圍墻已被處理,近日對壺口瀑布圍墻也進行了拆除。對網友們積極回應的同時,地方政府和具體景區管委會,是時候告別門票經濟,著眼于旅游業的生態體系建設和長遠發展了。過于依賴門票經濟,會妨礙旅游產業的健康長遠發展。景區免門票后,看起來少了一筆眼前的收入,實際上卻可吸引更多游客,游客圍繞“食、住、行、游、購、娛”來消費,無疑會給當地帶來更多旅游收入。

免門票政策帶動下,2022年國慶長假期間武夷山市累計接待游客23.22萬人次,同比增長209.6%;累計實現旅游收入3.02億元,同比增長265.45%。免門票兩個月,華山景區接待游客57.53萬人次,占2022年前七個月游客接待量的83%;旅游直接收入約2.1億元,占當年前七個月景區旅游直接收入的85%。

早在2002年,杭州環西湖景區取消門票,就帶動了當地第三產業快速發展,杭州旅游收入大幅增長。報道顯示,西湖景區每年門票收入損失了3000萬元,每年免費開放維護成本增加了3000萬元,但旅游總收入僅十年就增長了4倍,免費成為西湖最亮麗的名片。桂林景區包括象鼻山,也通過免票贏得了多方贊許和良性效應。

然而,除了門票,仍然有相當數量的景區,在各個環節進行所謂的收費創收,精于算計游客。比如在距離景區出入口較遠的地方,修建游客集散中心或停車場,拒絕游客自駕進入,讓游客購買門票后,再花錢乘坐擺渡車、觀光車前往景區內部,這樣的做法屢見不鮮。

近日,“樂山大佛景區觀光游覽車和攤點30年經營權整體轉讓”的話題在各大媒體和社交平臺再次被報道和討論。盡管此事是樂山大佛景區管委會于2021年依法依規、按程序實施公開出讓景區觀光游覽車和攤點經營權項目,最終成交作價17億元。而題外最被大家關注的,其實是觀光游覽車。該景區觀光車票單程20元,往返30元,并且在景區購票頁面上還有“景區步行往返全程約12公里(含佛教棧道、東方佛都和烏尤寺),建議選擇乘坐觀光車游玩”的字樣。

但實際上,樂山大佛(佛腳棧道)、東方佛都、烏尤寺是景區三個不同方向的游覽路線,并且佛腳棧道一邊靠江另一邊靠山體,觀光車根本無法前往。和很多景區的通病一樣,樂山大佛景區也把集散中心和停車場修建到離景區實際的出入口很遠處,然后費盡心思用所謂的12公里“嚇唬”中外游客,企圖賣出更多車票。

與其把心思花在用觀光車、擺渡車圈錢上,還不如看清弄懂游客的真正需求,提供人性化的服務。鉆研、探索手工、攀巖、演藝、文創產品等多種二次旅游消費產品形式,在含金量更高、游客更感興趣的項目上創收,不是更香嗎?

我國旅游資源非常豐富,旅游業是第三產業中的龍頭產業,但是旅游業發展水平和服務質量地區差異還是很大。讓自然回歸自然,對違背法律法規和基本常識的現象堅決取締,同時在旅游業中遵循人性,才能吸聚更多人氣,積累口碑,真正實現國家旅游業的高水平與長遠發展。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旅游 旅游業 每經熱評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1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人成网站观在线 | 日韩字幕一中文在线综合 | 一本精品久久精品 | 亚洲成国产人片在线观看88 | 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能播放 | 自拍偷拍视频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