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6-25 21:57:06
每經記者 趙景致 每經編輯 廖丹
6月21日早間,更多反映國際投資者預期的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盤中一度貶破7.2關口,為今年來首次;在岸人民幣早間一度貶至7.1987。6月22~23日,離岸人民幣對美元繼續貶值,截至6月23日收盤,報7.2158,盤中最低貶至7.2282,續創去年11月底以來的新低。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下跌,主要是和我國經濟短期波動及市場對貨幣政策偏寬松預期有聯系;同時,近期美聯儲官員表態偏鷹,引發市場對美聯儲7月再度加息和美元走強預期升溫,這些因素對短期人民幣匯率走勢構成擾動。
資料來源:Wind、中銀證券 楊靖制圖、視覺中國圖
跌破關鍵點位有三個原因
消息面上,6月20日,新一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出爐,一年期LPR為3.55%,五年期以上LPR為4.2%,雙雙調低10BP。在LPR下調之前,6月15日,央行進行了2370億元的一年期MLF操作,利率2.65%,較此前降低了10BP,當日同時下調了SLF利率。而在6月13日,7天期逆回購中標利率已下調10BP至1.90%。此外,在本月初,六大行以及部分股份行再度下調了存款掛牌利率,且美元存款利率也有下調。
天風證券宏觀經濟首席分析師宋雪濤表示,中美利差已經持續倒掛很久,邊際上變化對匯率壓力較小,另外6月美聯儲跳過加息,減弱了國內“降息”對匯率的壓力。更重要的是,“降息”是接下來出臺政策的前奏信號,這有助于改善經濟預期,支撐匯率在震蕩區間重新走強。
對于此次匯率變動跌破關鍵點位,周茂華表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市場對國內政策的寬松預期。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近日央行“降息”之后,市場預期后續有相配套財政等政策出臺,甚至對貨幣政策進一步寬松仍有預期。
二是美元走強預期。美聯儲釋放了鷹派信號,市場對7月份加息的預期升溫,這意味著美國金融環境可能再度收緊,美國銀行業危機及經濟衰退擔憂可能重燃,市場風險偏好承壓,一定程度上助推美元避險需求,可能引發市場對美元走強預期。
三是市場波動較大。目前海外通脹、政策及經濟前景不確定性較高,導致全球市場波動較大,這對人民幣匯率也會造成部分影響。
人民幣匯率彈性明顯增強
周茂華指出,從宏觀指標以及我國國際收支基本保持平衡看,短期人民幣匯率波動但并未偏離合理區間,同時,市場情緒保持平穩,人民幣匯率彈性顯著增強。從趨勢看,內外環境走勢繼續對人民幣有利,預計下半年人民幣匯率繼續在合理均衡水平附近雙向波動。
一是全年趨弱走勢下,短期美元升值空間有限。周茂華表示,目前市場預期美聯儲7月份加息的概率達到七成以上。此外,由于美聯儲繼續推高利率峰值,有可能導致美國后續的銀行業風險暴露以及經濟超預期下滑。從美國公布的指標看,美國居民消費仍具一定韌性,但整體是趨緩的。
二是我國經濟穩步恢復趨勢是確定的。國內生產生活加快恢復常態,服務消費保持較快恢復態勢,加之宏觀政策有力支持,國內經濟穩步復蘇,人民幣匯率穩定有堅實的基本面支撐。
短期走勢來看,中金外匯研究報告指出,穩經濟政策預期的出現以及美元指數的回落在邊際上改變了5月以來的偏空環境,這些內外條件的變化為人民幣匯率的企穩創造了積極條件。不過,季節性的購匯壓力,以及中美利差倒掛等不利因素尚未完全消化。因此,人民幣匯率仍可能會經歷一段時間的磨底,以等待反彈條件的成熟。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四季度,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一度貶至7.3748,隨后不斷升值,最高至6.6975。進入今年4月份后,人民幣開始貶值,直至近日貶破7.2。整體來看,近年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多次破“7”,又在短期內迅速收回“7”關口,彈性明顯增強。
今年4月,央行行長易綱在2023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年會暨中國金融論壇年會上發表講話。他表示,過去五年,人民幣對美元三次“破7”,第一次是2019年8月,第二次是2020年2月,第三次是去年9月,前兩次用了5個月回到“7”下方,去年用了3個月,這是市場供求的結果,說明我國外匯市場具有韌性,有能力實現動態均衡。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