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張俊杰:碳市場建設未進入“深水區” 提高市場活躍度須收緊配額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6-25 20:24:17

“活躍度不足的核心原因,在于市場尚未進入減排‘深水區’。”6月24日上午,在成都舉行的第五屆中國能源環境與氣候變化經濟學者論壇上,昆山杜克大學可持續投資研究項目主任張俊杰表示,當前我國企業拿到的碳配額過多,交易動機不強,提高市場活躍度首先須收緊配額。

每經記者 楊棄非    每經實習記者 劉旭強    每經編輯 楊歡

碳交易被視為實現“碳中和”的關鍵政策,以及促進經濟社會綠色發展的重要手段。但時至今日,碳市場交易活躍度偏低、流動不足等問題仍未解決。上海能源環境交易所數據顯示,2023年1-5月,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CEA)累計成交量為570.38萬噸,累計成交額3.11億元,同比均下滑接近60%,意味著碳市場活躍度今年正進一步降低。

“活躍度不足的核心原因,在于市場尚未進入減排‘深水區’。”6月24日上午,在成都舉行的第五屆中國能源環境與氣候變化經濟學者論壇上,昆山杜克大學可持續投資研究項目主任張俊杰表示,當前我國企業拿到的碳配額過多,交易動機不強,提高市場活躍度首先須收緊配額。此外,市場中出現的“碳泄漏”現象也值得關注。

提高市場活躍度 首先要收緊配額

張俊杰認為,不少證據表明,碳市場碳排放配額存在超發情況,大部分企業手握比較大的配額數量,并沒有多少交易動機。他表示,首先應該收緊碳配額數量,讓控排企業真正感受到碳排放監管壓力。

其次,全國碳市場目前采用的是強度控制的方法,需要過渡到以總量控制為目標的機制。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碳排放基準值在逐年收緊。生態環境部今年3月發布的《2021、2022年度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發電行業)》顯示,相較上一履約周期,各機組碳排放基準值整體收緊。業內人士表示,這意味著發電企業可獲得的配額將減少。

張俊杰還指出,市場不活躍的另一個原因是參與方較少。目前只有電力行業的2000多家火電廠參與,且沒有機構參與交易,買賣規模很小。在他看來,根據此前全國碳市場于“十四五”期間將石化、化工等八個高耗能行業逐步納入的計劃,后續碳市場擴容是必然的,關鍵在于擴容節奏。“八大行業是主要排放行業,同時也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管控節奏太快,可能會對經濟造成較大的沖擊。”

現階段制約碳市場行業擴容的原因,還與碳排放數據可得、可靠問題未解決有關,這也限制了碳市場當下的發展。

在排放行業之外,碳市場的活躍也要借助金融等非排放行業的作用。張俊杰表示,參考歐盟、韓國碳市場,開始市場也很不活躍,隨著排放約束越來越緊,并允許金融機構、做市商、投資者參與提供金融服務功能,整個市場就活躍起來了。

提防減碳過程中的“碳泄漏”現象

碳排放對企業競爭力的影響,一直是經濟學者們關注的問題。中國區域碳市場如何影響企業?張俊杰也做了相關研究,重點放在企業碳排放、創新和“碳泄漏”方面。

“中國的區域碳市場,碳價水平相對較低,履約不是特別嚴格,市場交易也非常不活躍。”在研究之前,張俊杰一度懷疑碳市場對企業的影響效果。但在試點中的七個區域碳市場,盡管有交易不活躍、碳價不高的情況下,但整體還是有用的。

研究顯示,碳市場對企業排放、創新的影響效果較為明顯,在地方碳市場開始交易之后,納入管理的企業碳排放量減少了16.7%,碳排放強度下降了9.7%;納管企業的氣候專利占比提高了2.1個百分點。

另一個重要發現是,企業間“碳泄漏”現象也確實存在。具體來說,在母公司內,涉及碳排的生產項目會由納管子公司向非納管子公司轉移。

同時,相較于碳市場交易中才產生的碳減排效果,公司“碳泄漏”現象更為前置:早在2011年,我國宣布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后,企業便聞風而動,在子公司間轉移生產項目和排放。

事實上,業內普遍認為,由于各地政策和覆蓋范圍差異,借由碳市場和環境規制政策去限制碳排放,可能會導致部分高排放產業在地區間轉移,即“碳泄漏”現象,從而削弱全國整體的減排效果。

對此,張俊杰表示,隨著區域碳市場并入全國碳市場,中國各個區域間的“碳泄漏”會逐漸減少。但面向國際,由于目前只有區域層面的政策而缺乏全球統一協調的碳價,中國仍面臨較為嚴峻的全球“碳泄漏”問題。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碳交易被視為實現“碳中和”的關鍵政策,以及促進經濟社會綠色發展的重要手段。但時至今日,碳市場交易活躍度偏低、流動不足等問題仍未解決。上海能源環境交易所數據顯示,2023年1-5月,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CEA)累計成交量為570.38萬噸,累計成交額3.11億元,同比均下滑接近60%,意味著碳市場活躍度今年正進一步降低。 “活躍度不足的核心原因,在于市場尚未進入減排‘深水區’。”6月24日上午,在成都舉行的第五屆中國能源環境與氣候變化經濟學者論壇上,昆山杜克大學可持續投資研究項目主任張俊杰表示,當前我國企業拿到的碳配額過多,交易動機不強,提高市場活躍度首先須收緊配額。此外,市場中出現的“碳泄漏”現象也值得關注。 提高市場活躍度首先要收緊配額 張俊杰認為,不少證據表明,碳市場碳排放配額存在超發情況,大部分企業手握比較大的配額數量,并沒有多少交易動機。他表示,首先應該收緊碳配額數量,讓控排企業真正感受到碳排放監管壓力。 其次,全國碳市場目前采用的是強度控制的方法,需要過渡到以總量控制為目標的機制。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碳排放基準值在逐年收緊。生態環境部今年3月發布的《2021、2022年度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發電行業)》顯示,相較上一履約周期,各機組碳排放基準值整體收緊。業內人士表示,這意味著發電企業可獲得的配額將減少。 張俊杰還指出,市場不活躍的另一個原因是參與方較少。目前只有電力行業的2000多家火電廠參與,且沒有機構參與交易,買賣規模很小。在他看來,根據此前全國碳市場于“十四五”期間將石化、化工等八個高耗能行業逐步納入的計劃,后續碳市場擴容是必然的,關鍵在于擴容節奏。“八大行業是主要排放行業,同時也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管控節奏太快,可能會對經濟造成較大的沖擊。” 現階段制約碳市場行業擴容的原因,還與碳排放數據可得、可靠問題未解決有關,這也限制了碳市場當下的發展。 在排放行業之外,碳市場的活躍也要借助金融等非排放行業的作用。張俊杰表示,參考歐盟、韓國碳市場,開始市場也很不活躍,隨著排放約束越來越緊,并允許金融機構、做市商、投資者參與提供金融服務功能,整個市場就活躍起來了。 提防減碳過程中的“碳泄漏”現象 碳排放對企業競爭力的影響,一直是經濟學者們關注的問題。中國區域碳市場如何影響企業?張俊杰也做了相關研究,重點放在企業碳排放、創新和“碳泄漏”方面。 “中國的區域碳市場,碳價水平相對較低,履約不是特別嚴格,市場交易也非常不活躍。”在研究之前,張俊杰一度懷疑碳市場對企業的影響效果。但在試點中的七個區域碳市場,盡管有交易不活躍、碳價不高的情況下,但整體還是有用的。 研究顯示,碳市場對企業排放、創新的影響效果較為明顯,在地方碳市場開始交易之后,納入管理的企業碳排放量減少了16.7%,碳排放強度下降了9.7%;納管企業的氣候專利占比提高了2.1個百分點。 另一個重要發現是,企業間“碳泄漏”現象也確實存在。具體來說,在母公司內,涉及碳排的生產項目會由納管子公司向非納管子公司轉移。 同時,相較于碳市場交易中才產生的碳減排效果,公司“碳泄漏”現象更為前置:早在2011年,我國宣布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后,企業便聞風而動,在子公司間轉移生產項目和排放。 事實上,業內普遍認為,由于各地政策和覆蓋范圍差異,借由碳市場和環境規制政策去限制碳排放,可能會導致部分高排放產業在地區間轉移,即“碳泄漏”現象,從而削弱全國整體的減排效果。 對此,張俊杰表示,隨著區域碳市場并入全國碳市場,中國各個區域間的“碳泄漏”會逐漸減少。但面向國際,由于目前只有區域層面的政策而缺乏全球統一協調的碳價,中國仍面臨較為嚴峻的全球“碳泄漏”問題。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乱 |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久 | 亚洲人成电影日本在线 | 在线永久免费AV网站免费观看 | 五月婷婷中文激情 | 亚洲精品国产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