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6-19 22:26:29
每經記者 李娜 每經編輯 肖芮冬
6月16日,興業證券發布了面向財富管理業務和機構業務的兩大數字化業務品牌。據了解,此前也有部分券商積極推出自身的數字化服務平臺,比如針對機構業務,華泰證券推出的行知品牌,國泰君安推出道合服務平臺,海通證券推出的“e海方舟”的一體化數字解決方案等等。
毫無疑問,券商越來越重視數字化業務的品牌建設。
過往的公開數據顯示,過去幾年,券商IT投入保持著高速增長,僅在2021年證券公司信息技術投入總金額為338.20億元、同比增長28.7%。那么,在券商人士的眼中,數字化業務賦能的當下,最重要的又會是哪些問題呢?
從前期IT的大投入,到數字化對業務的全面賦能。金融科技對券商的商業模式和業態正在持續上演著重構,科技和業務的超融合成為券商數字金融人士口中的高頻詞。
關于數字化對于券商的業務賦能,業內較為普遍的理解是,通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化手段賦能證券公司的經紀、資管、投行、研究、投資等條線的業務模式與工作方式。
某大型券商數字金融人士則告訴記者:“特別是近年來對于財富管理的數字化賦能,行業內都做了較多嘗試并且給予了一定資源的投入。概括來說,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使線上化服務更加高效、便捷和智能;二是基于客戶畫像、CRM客戶管理系統,提供對客戶個性化、定制化財富綜合解決方案;三是不斷提升客戶服務的廣度,提供專業化、陪伴式的線上智能投顧服務+人工投顧,增加對長尾客戶的服務覆蓋率。”
而在賦能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券商推出了相應數字化服務平臺,甚至是數字化業務品牌。有券商人士表示,目前券商確實都在打造相應地數字化業務服務平臺,但將其具體品牌化的倒是不多。
據多位券商數字化人士透露,目前各家在數字化賦能方面的嘗試并不一致,究竟如何去實現科技和業務的超融合目標,是業內最為關心的話題。
興業證券CIO李予濤表示,通過業務平臺,依靠大量的數據匹配客戶的個性化需求,進而實現為客戶提供更為貼心的產品和服務。
數字化賦能過程中,線上投顧服務在內容的生產模式、質量等方面,各家券商選擇的方式也不盡相同,有的選擇放置單獨的部門去運營,有的則是集全公司的力量。“在內容生產上,我們更偏向投教方面的內容。在合規的前提下,充分運用外部資訊及平臺,打造更開放的內容生態,最終更好地提供陪伴型服務。”李予濤表示。
對于被認為前景更為廣闊的機構業務,李予濤認為,券商不僅需要直接向客戶提供服務,更需要扮演好撮合的角色,因為機構之間也同樣有業務需求。機構客戶的需求,看起來很個性化,其實相對標準。而衡量券商對機構客戶的綜合服務能力,縱向要做到專業極致,橫向則是要講效率提升。
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盛海諾先生認為,近年來隨著全球事件帶來的不確定因素逐漸增加,中國金融體系結構經歷著重大變化,為加快趕上改革步伐,券商可以從三大方向重點發力。零售業務方面,打造由客戶平臺、投顧平臺和數智中臺組成的財富管理“2+1”科技平臺;機構業務方面,圍繞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打造一站式金融服務平臺;投行業務方面,圍繞內部數字化、工具智能化、服務生態化打造數字化投行工廠。
來自《中國證券業發展報告(2022)》的相關統計顯示,從當下券商的數字化賦能的實踐來看,大型綜合類券商在數字化轉型中,更多從前后臺業務、中后臺運營管理等方面展開全面的轉型,數字化轉型的投入領域全面,投入力度大。中小型券商更側重于以財富管理領域作為數字化轉型的突破口,依托該業務領域原有相對豐富的互聯網技術基礎和數字化技術儲備,進行業務數字化的經營和嘗試。
“我們認為,最主要的問題還是缺乏前瞻性、系統性、體系化的頂層設計和戰略規劃,因為數字化轉型不是針對某個業務線、某個局部的優化,而是戰略層面的整體變革,需要自上而下達成一致的目標和文化的共識。但在實際推動中會發現,更多的券商還是依靠一些局部業務的‘微轉型’,對于最終的數字化轉型關鍵目標和核心工程其實是比較模糊的。此外,面對業務邏輯復雜的金融投資,差異化的數字化服務難度較大,底層的技術搭建能力和有經驗的復合型產研、運營人才都較為欠缺。”某券商資深數字金融部門人士告訴記者。
前述深圳數字金融人士則是坦言:“早先我覺得線上投顧在合規尺度的掌控方面并不輕松。后面我覺得數字化這個事情關鍵是公司怎么想,要不要去做這個事情,從上到下的理念是否一致,文化上能否達成一致很關鍵。”
而在談到基礎階段的三大工作,李予濤首先提到的就是文化理念的改變。“在文化理念上,全公司都要積極擁抱數字化思維,業務部門和科技部門要雙向融合,是實現數智化全面賦能的重要基礎。”
數字化轉型涉及商業模式、業務價值、數字化產品、IT建設,以及企業戰略、組織保障、文化建設、專業人才、高效協同、流程再造等方面,需要企業具有強大的數字化變革能力和戰略執行力,這對于包括券商在內的傳統金融企業都是一個巨大挑戰。
近幾年,券商對數字化轉型高度重視,很多券商都將數字化轉型作為重塑生態的重要變量。
基于此,券商都提出了很多方向,也做出了不同的努力。
例如,如何通過數字化促進商業模式的創新、驅動業務增長、提升客戶體驗,優化運營協作效率、拓展業務創新生態等。據了解,國泰君安的“SMART投行”全面數字化轉型愿景。廣發證券率先推出實際業務地的區塊鏈應用,并獲得行業資產證券化領域首個國家專利授權等。同樣,海通證券在數字化轉型方面也在順勢謀變、加快轉型,在機構交易服務方面,針對機構客戶,通過打造“e海方舟”的一體化數字解決方案。去年底發布的e海通財APP9.0版本,也將數智化深度融合財富管理業務。
而在數字化賦能開啟后,投資顧問也將面臨越來越多的工具產品。那么,券商在相關業務領域的競爭力又會轉移至哪里?
李予濤指出:“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打通最后一公里,也就是對投資顧問本身專業能力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903544522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