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電影投融資新變局:過去三年,國企參投影片占比達到83%,資方只敢投資多出品方大片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6-17 13:09:56

◎數據顯示,2014年至2022年,票房前20位的影片中,平均出品方(包括聯合出品方)的數量達到了18.9家,其中大片愈發集中。多位影視公司掌門人均公開表示:“我們抱團取暖,互相參投,共擔風險。”

◎貓眼曾進行統計,春節檔里,約35%的觀眾是新觀眾,每年只看一次電影的大多數出現在春節檔期中。所以節日檔在門檻很低的情況下,對于影片品質的要求卻更高了。

每經記者 畢媛媛    每經編輯 楊夏    

電影不僅是一種藝術創作,是一組票房數字,也是一項經濟活動。

近日,在2023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之電影業高質量發展分論壇上,國家電影局常務副局長毛羽在致辭中提出,近期將要全力恢復、做好周末檔,鼓勵更多有實力的影片定在周末檔上映。

數據顯示,曾經工作日和周末檔期的票房比例一般為4比6,但近三年來,工作日電影票房迅速下滑,有時候日票房不足兩千萬。相對應的,大檔期的門檻越來越低,更多影片影響大檔期中。

近期,中國電影家協會組織編撰的《2023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和《2023中國電影藝術報告》兩本報告對外發布,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黨委委員、研究員彭健和中國電影家協會特聘產業研究專家劉嘉進行了解讀分享,透過投融資的數據,看到中國電影的潛在問題和未來趨勢。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國企融資更容易

過去三年國企參投影片占比達到83%

截至6月16日,我國院線電影票房已過234億元,電影市場加速回暖,行業信心再度高漲。

根據票房榜,截至目前2023年票房前三名的影片《滿江紅》《流浪地球2》《熊出沒·伴我“熊芯”》的出品方(主出品方+聯合出品方)分別為22家、39家和20家;2022年票房前三名的影片《長津湖之水門橋》《獨行月球》《這個殺手不太冷靜》的出品方(主出品方+聯合出品方)分別為22家、19家和23家。

截至目前2023年票房前三名的影片。 圖片來源:豆瓣電影

多家出品方現身一部大片早已不是新鮮事,多位影視公司掌門人均公開表示:“我們抱團取暖,互相參投,共擔風險。”

數據顯示,2014年至2022年,票房前20位的影片中,平均出品方(包括聯合出品方)的數量達到了18.9家,其中大片愈發集中。2022年所上映的電影中,,平均有4.5家出品方和聯合出品方;票房過億的影片中,出品方和聯合出品方高達15.9家。反觀好萊塢大制作的影片,出品方和聯合出品方一般在4家之內。

“這說明市場現在對資產進行了有效配置,好的影片投資回報率高,更多人來追捧。這也反映出我們對于市場風險的判斷水準有問題,大家抱團取暖,不敢輕易嘗試新的類型,所以扎堆少數。”出現這種現象,彭健認為并不利于電影類型的拓展和電影結構整體結構的平衡。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黨委委員、研究員彭健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具體分析出品方的構成,也能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特點:國企參投比例近年逐漸增高,投資越來越關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彭健分享了一組數據:國企作為出品方,在總上映影片當中所占的比重,過去三年從35%上升到46%;如果算上聯合出品,國企參投的影片數量已經占到了62%。在票房占比上,過去三年國企參投影片占比達到83%,證明國企參投影片的體量較大。

電影既是產業,也是事業。國企占比越來越多,與國企融資相對容易密不可分。彭健認為,國企融資綜合成本相對較低,其中利息成本、擔保成本和時間成本都優于民企。

過去一年中,電影的主出品方約有180家公司,但國企作為主出品方,只有30多家公司,大概占比為15%。彭健分析,這說明很多電影項目由民企發起,并作為主出品方,再向國企融資,讓國企參投和跟投。彭健認為,國企要提高全程的掌控能力,并要吸引相應的人才。“國企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但不能完全忽視經濟效益。一部影片擁有觀眾和傳播,才有更好的社會效益的。”

2022年,由上市公司作為主出品方的電影票房占所有票房的占比已經超過大約90%。也就是說,電影行業從業者更多已經跟著頭部電影公司去投資。“他們只是財務投資人而已,這不利于企業成長。具備從研發、制作到宣發全方位能力的公司,他們的成長才是中國電影產業的成長。”

春節檔成市場風向標,

“資本應該相信中國電影的潛力和韌性”

很多電影人提到2019年,眼里帶著光,感到興奮。那時候,中國電影不僅是全球第二大票倉,而且距離北美市場的產出越來越近接近。

2017年~2019年,全球電影產業發展一路向上,每年全球票房平均值是416億美元。2019年全年,全球電影票房達到425億美元。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回看近3年,電影行業變幻莫測。

近三年,劉嘉認為對全球電影行業而言最困難的是2020年和2021年,2022年開始復蘇。可在中國電影市場,2020年和2021年電影票房表現全球領先,反而2022年最為困難。

當票房進入低谷后,資本開始觀望,投資方只敢投資出品方很多的大片,這造成了頭部影片愈發集中的局面。

劉嘉曾問過影院經理:電影市場是現在比較困難,還是第一年比較困難?讓她意外的是影院經理全部回答說:現在更困難。“,疫情第一年,電影院只停了半年,市場熱度和觀眾的觀影習慣沒有改變。中國因為防疫成功,比全球更快走出當時的困境。尤其在2021年的表現,它成了全球影業復蘇的領頭羊。但直到2022年,我們發現市場上有些東西,已經徹底變了。”

具體而言,春節檔等大檔期更為集中。疫情前,工作日和周末檔期的票房比例一般為4:6;疫情后,工作日的電影票房迅速下滑,有時候日票房不足兩千萬,但到了周末,上映優質影片后,日票房可以迅速上升至過億。

另外,黃金檔期的門檻降級,任何影片都可以產生自信,撲向黃金檔期。在片方的意識中,黃金檔期關注度更高,觀眾的休息時間更長,影片相應更易出圈。

“春節檔的價值帶出節日檔期高增長,我們可以看到,這幾年影片的影響力和觀眾人數創記錄的情況都出現在春節檔期。特別是2021年和2022年,進入全球前50名的中國影片中,只有一部來自暑期檔。”

“疫情三年,觀眾流失很多,但在春節檔中,觀眾還是保持在高位線上。這也是為什么每年春節大家都覺得很‘內卷’。”劉嘉坦言。

《中國電影報》市場專欄作者、中國電影家協會特聘產業研究專家、北京電影學院客座教授劉嘉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引用電商行業的話術,這三年間,客觀形成了黃金檔期的作用是:拉新;小檔期的作用則是:留存。貓眼曾進行統計,春節檔里,約35%的觀眾是新觀眾,每年只看一次電影的大多數出現在春節檔期中。所以節日檔在門檻很低的情況下,對于影片品質的要求卻更高了。

關于中國電影產業和市場未來發展趨勢,劉嘉分享,現在中國電影只恢復到了2019年的44%,全球票房恢復到2019年的52%,北美票房恢復到了2019年的54%。從以上三組數據可以看出,2022年是中國電影比較艱難的一年,我國和北美市場的差距拉大。“這個差距直接針對我們的短板,即電影的優質產品和有效供給相對缺乏。”

2023年,中國電影實現開門紅。數據顯示,1~5月份,2023年全國電影的觀影人次接近5億,同比2021年增長44.2%;電影票房為220億,同比提升43.7%。“除了外部環境變好了,我們影片的供給在今年有了很大的改變,無論是國產片,還是引進片,都能有序上映。”

劉嘉認為,市場不僅需要優質的作品,電影人還需要把握好每一個檔期。除了五大節日檔、“周末檔”也需要特別關注。

“想對還在觀望的資本,場外的資本,猶豫的投資者說,要相信中國經濟,相信中國電影。中國電影有潛力和韌性,中國電影人是非常執著的。從今年起,中國電影的穩步復蘇非常有希望,如果我們能夠保證產品供給,我們按照英國的咨詢機構提出的4.7%的票房增長是可以達到的。如果我們更有序地把制作搞上去,回到2021年的目標指日可待。”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電影 票房 投資 投融資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综合国产精品私拍国产在线 | 五月婷婷综合网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 一色屋精品视频在线网站 | 午夜免费啪视频日本美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