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6-16 20:33:55
每經記者 孫桐桐 每經編輯 裴健如
5月,自主品牌繼續保持增長勢頭,頭部車企形成的競爭格局也基本穩定下來。
乘聯會數據顯示,5月自主品牌零售銷量約87萬輛,同比增長41.0%,環比增長11.0%;零售市場份額為50.3%,同比增長4個百分點;今年以來,自主品牌累計份額為50%,較2022年同期增加3.5個百分點。與此同時,5月,自主品牌批發市場份額為55%,較去年同期增長5.2個百分點。
乘聯會方面認為,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場和出口市場獲得的增量明顯,頭部傳統車企轉型升級表現優異,比亞迪、奇瑞汽車、長安汽車、吉利汽車等傳統汽車品牌份額提升明顯。其中,比亞迪當月銷量為24.02萬輛,同比增長108.99%,環比增長14.23%,創歷史新高,并超過一汽-大眾,居汽車廠商銷量榜首位。
具體而言,5月,比亞迪乘用車銷量約為23.91萬輛,同比增長109.39%,比排在第二名的長安汽車多出7.5萬輛。其中,純電動乘用車銷量為11.96萬輛,同比增長124.19%;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銷量為11.95萬輛,同比增長96.42%。純電動與插電混動齊頭并進,進一步夯實其自主品牌新能源領先地位。1~5月,比亞迪累計銷量約為99.65萬輛,同比增長97.63%。
當月,長安汽車位居自主品牌銷量排行榜第二位。其中,長安系自主品牌銷量約為16.33萬輛,同比增長37.62%;1~5月累計銷量約83.53萬輛,同比增長12.74%。細分來看,長安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為62.99萬輛,同比增長23.30%;自主品牌海外出口量為9.62萬輛,同比增長17.05%。
5月,長安汽車自主品牌新能源車型銷量為2.93萬輛,同比增長113.42%;1~5月,長安汽車自主品牌新能源車型累計銷量為13.63萬輛,同比增長104.41%。其中,深藍汽車今年前5個月累計銷量約為3.36萬輛,與官方定下的“2023年達到20萬輛以上銷售規模”的目標仍有不小差距。目前,深藍汽車旗下第二款產品深藍S7已經開始預售,并開啟了長距離極限實況測試。新車上市交付后,或將進一步提升品牌整體銷量。
深藍S7(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孫桐桐 攝)
此外,長安汽車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阿維塔5月也有不錯表現。阿維塔11車型5月大定訂單2366輛,環比增長約9%;從今年1~5月的上險量來看,阿維塔11今年累計上險量為6303輛,在30萬元+自主純電SUV細分市場中,阿維塔11今年前5個月的上險量排名第一。
5月,奇瑞汽車銷量約為13.92萬輛,同比增長63%,連續12個月單月銷量超過10萬輛,位列當月自主品牌銷量排行榜第三位。其中,奇瑞品牌5月銷量為10.32萬輛,同比增長61.2%;捷途5月銷量約為1.98萬輛,同比增長72.1%;星途5月銷量為7612輛,同比增長109.2%。1~5月,奇瑞汽車累計銷量為59.62萬輛,同比增長61%。不過,奇瑞汽車并未公布其新能源汽車的銷售數據。
吉利汽車以12萬輛的銷售成績居5月自主品牌銷量排行榜第四位,同比增幅為35%,環比增幅為5.6%。1~5月,吉利汽車累計銷量為56.61萬輛,同比增長14%,完成本年度165萬銷量目標的34.3%。其中,吉利品牌5月銷量為9.28萬輛,同比增長34%;領氪5月銷量為1.45萬輛,同比增長28%;極氪5月銷量為8678輛,同比增長100%;睿藍5月銷量為4053輛,同比增長1%。
在新能源領域,吉利新能源(含吉利、領克、極氪、睿藍)5月銷量為2.7萬輛,同比增長約38%,新能源滲透率約為22.5%。其中,純電(含換電)產品銷量為2.41萬輛,同比增長53%;插電混動車型5月銷量為2912輛,同比下降25%。
長城汽車5月銷量為10.1萬輛,同比增長26.18%,重回“10萬+”賽道,在自主品牌中排名第五。其中,長城汽車新能源車型銷售2.38萬輛,銷售占比提升至23.52%;旗下五大品牌銷量均呈上升趨勢,哈弗品牌5月銷售5.56萬輛,同比增長33.18%;魏牌銷量為5770輛,同比增長128.97%;歐拉品牌5月銷售1.06萬輛,環比增長19.27%;坦克品牌5月銷售1.04萬輛,同比增長30.07%;長城皮卡5月銷售1.86萬輛,同比增長9.39%。
值得注意的是,五家頭部自主車企5月銷量總和為76.37萬輛,占據了87.78%的自主品牌市場份額,集中度較高。不過,各自主品牌仍在加速產品上新,以期搶占更多份額。
例如,今年以來,自主品牌在混動細分市場加強攻勢,僅5月就有多款新品推向市場。5月15日,哈弗梟龍MAX正式上市,共推3款車型,售價區間為15.98萬~17.98萬元;5月25日,比亞迪全新宋Pro DM-i冠軍版正式上市,新車共發布4款車型,延續“油電同價”傳統,指導售價13.58萬~15.98萬元;5月31日,吉利銀河L7正式上市,新車共推出5個版型車型,官方指導價為13.87萬~17.37萬元,低于市場預期。
隨著各家新品、新技術相繼推出,自主品牌的“內卷”或更加嚴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