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6-14 20:16:10
◎“10年或者15年以后,世界上的操作系統不應該只有微軟或蘋果,它應該還有來自中國的產品?!?月12日,統信軟件市場運營部市場總監王友海說道。
◎造系統容易,建生態難,應用生態一直是操作系統繞不開的話題。缺了軟硬件適配應用,操作系統只能是漂亮的空架子。截至目前,Windows的兼容軟件高達3500萬個,適配的硬件數量超過1600萬,應用生態系統龐大及健全;而蘋果和安卓的兼容軟件分別為350萬和340萬左右。
每經記者 王晶 每經編輯 魏官紅
如果說芯片是計算機和互聯網信息世界的硬件“神經中樞”,那么,操作系統便是讓計算機硬件具備“靈魂”的基礎。
操作系統向上對接軟件,向下連接硬件,是信息技術的核心底座。目前,在國內所使用桌面操作系統中,Windows和OS X系統合計占據90%以上的市場份額,在手機端操作系統方面,安卓和iOS已建立起較高壁壘。
近年來,在國家不斷強調自主創新的背景下,國產操作系統在多個細分賽道、客戶群方面已經有所突破。
“10年或者15年以后,世界上的操作系統不應該只有微軟或蘋果,它應該還有來自中國的產品。”6月12日下午,統信軟件市場運營部市場總監王友海對包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記者說道。
公開資料顯示,統信軟件由中國主流操作系統廠商于2019年聯合成立,其核心產品統信UOS基于Linux內核,目前公司正在推動上市計劃。統信軟件是操作系統國產化諸多嘗試中的一個樣本,不過,在面臨最大的挑戰——生態構建時,與國際大廠相比仍有較大距離需要追趕。
操作系統按應用領域可以劃分為四種:桌面操作系統、服務器操作系統、移動操作系統和其他操作系統(云、嵌入式、物聯網操作系統等)。
其中,Windows操作系統與Intel CPU所組成的Wintel聯盟長期壟斷了桌面級市場。Intel作為半導體IDM廠商覆蓋了芯片的全流程,在芯片的設計與制造具有強硬的話語權?;贗ntel CPU硬件性能的不斷更新迭代,也在Windows系統中產生出許多與之相適配的軟件和游戲,兩者進行最佳結合、協同更新,最終拉動了整個產業。
目前,中國桌面操作系統領域基本被Windows和蘋果OS X所壟斷。其中微軟的Windows系統占據著絕對的市場份額,為85.6%,蘋果OS X從2012年的1.1%上升到2022年4月的5.9%,Linux從2012年的0.19%上升到2022年4月的0.71%。如此看來,Windows的壟斷地位短期內難以撼動。
顯然,要解決“卡脖子”難題,打好操作系統和基礎軟件國產化攻堅戰是關鍵一環。隨著不斷有利好政策加持,我國信創產業需求景氣度正逐漸提升。目前,中國IT產業從基礎硬件-基礎軟件-行業應用軟件都取得了不小的進步,涌現了以飛騰、海光、龍芯、兆芯、鯤鵬、申威、海思麒麟為代表的國產CPU廠商,以及以統信軟件、麒麟軟件等為代表的操作系統廠商,我國信息技術產品生態體系已初步成型,信息技術產品可滿足部分關鍵領域和重要信息系統最基本的應用需求。
目前,統信UOS覆蓋桌面、服務器、智能終端三大領域。據億歐智庫《2022年中國操作系統發展研究報告》,統信UOS桌面版(在國產桌面市場)占有率持續位居第一,服務器操作系統增速為行業第一。
那么,在使用體驗上,統信UOS能否有機會成為“中國版Windows”?對此,王友海坦言,Windows已經過數十年技術發展,產品已經非常成熟,統信UOS桌面版在功能方面基本追平了Windows7,部分功能趕超Windows10,但與Windows11相比,仍有差距。除操作系統本身功能層面,目前統信軟件的目標客戶仍舊以G端、B端客戶為主,短期內還無法完全承載各行業客戶在Windows下使用的所有軟件、外設及業務系統。
記者注意到,自2019年成立以來,統信軟件總體規模和營業收入保持較高的增長水平,但公司凈利潤表現并不理想。統信軟件華南大區副總經理馬益群回應稱,“作為一個軟件廠家,投入是非常大的,包括研發投入、人力投入以及在生態上的投入等,在整個生態適配過程中,我們都是免費的。另外,軟件的研發投入有一個很長的周期,里面涉及成本的攤銷,目前我們的裝機量超過了500萬(套),但當規模到5000萬,整個成本就會迅速下降。”
另據誠邁科技日前披露,統信軟件2023年一季度收入同比改善,虧損減小。希望未來隨著重點行業企業對自主操作系統采購需求的增加,統信軟件能更加發揮產品優勢,逐步改善收入利潤。
近年來,開源軟件的安全問題屢屢成為熱議話題。2020年12月,紅帽公司宣布于2021年12月31日停止維護CentOS 8;2024年6月30日停止維護CentOS 7,這意味著,使用廣泛的CentOS服務器系統即將停服。
對于用戶來講,CentOS停服后將無法得到官方的系統升級和補丁安裝支持,一旦出現新的安全漏洞并被黑客利用,將帶來宕機、服務中斷、數據泄露等風險,網絡安全風險陡增。
國外操作系統多次停服等事件表明,中國的操作系統不能依托CentOS、Ubuntu等商業廠商控制的發行版,而應該從Linux內核、其他開源項目、自研項目組件開始,構建一個由中國主導的操作系統開源根社區。
當前,以統信軟件、麒麟軟件為代表的國產操作系統廠商和以華為云、阿里云、騰訊云為首的云計算廠商,率先在國內成立開源社區。開源社區是開源操作系統的創新源泉和主要的開發場所,但開源并不意味著無國界、絕對安全,要想避免受制于人,還需要掌握開源操作系統的發展權、社區主導權。
去年5月,統信軟件發布了中國首個桌面操作系統根社區——“深度”根社區。同年6月,麒麟軟件方面也宣布,中國桌面操作系統根社區openKylin發布上線。
統信軟件方面認為,“建立根社區不僅可以解決我國操作系統產業的發展不可控、無法建立社區主導權的問題,又可以培養產業人才,為國內的開發者提供平臺,集中我國廣大開發者的力量,借此在國際上形成影響力。”
不過,造系統容易,建生態難,應用生態一直是操作系統繞不開的話題。缺了軟硬件適配應用,操作系統只能是漂亮的空架子。截至目前,Windows的兼容軟件高達3500萬個,適配的硬件數量超過1600萬,應用生態系統龐大及健全;而蘋果和安卓的兼容軟件分別為350萬和340萬左右。
相比之下,截至2022年底,統信UOS生態適配數量突破100萬,生態伙伴數量達到5400余家,應用商店上架應用近10萬款。國產操作系統裝機量不足,基礎軟件數量不夠豐富,生態規模上與國際大廠相比,仍有數量級的差距。
不過,在馬益群看來,微軟、蘋果、谷歌的發展歷程無一不說明,生態的構建源自長期的培養。“生態很難說用多長時間、用一些資源來把它快速堆起來,它需要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不僅僅是操作系統,還有包括很多行業應用的一些突破。”
那么,獲得100萬生態適配數量意味著什么呢?王友海解釋稱,“我們把它叫做國產操作系統發展的一個臨界點,之前我們是求著各種應用軟件來給統信UOS做適配,但超過這個數量級(100萬)以后,不管是國產廠商還是國際巨頭都主動來跟我們做適配,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變化。另外,國產操作系統也真正實現了可用、能用,生態建設也從第一階段往第二階段過渡,從可用、能用向好用、易用邁進。”
馬益群表示,“接下來發展生態的挑戰是,關鍵行業的業務系統、核心系統的適配。這是一個艱巨的工作,但是我堅信在努力之下,一定可以看到廣闊天地。”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188747468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