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6-08 15:20:42
每經編輯 李澤東
據海外網援引韓國《中央日報》6月8日報道,近期日媒曝出福島核電站港灣捕獲的海魚體內銫超標180倍,韓國海洋水產部7日對此表示,韓國不進口福島水產品,“絕不會讓民眾擔心的日本水產品在國內流通”。
福島水產品 圖片來源:社交媒體截圖
報道稱,韓國海洋水產部自2013年9月起,禁止進口福島等8個縣的一切水產品,此后也一直嚴格控制這些地區的水產品進口。至于日本其它地區的水產品,韓國也對每件進口產品進行嚴密的放射能檢查,并在進口、流通、售賣等各個環節進行重重登記管理。韓國海洋水產部稱,他們將對民眾擔憂的日本水產品進行徹底的進口限制及安全檢查,絕對不會讓問題產品在國內流通。”
據央視新聞援引共同社6月5日報道,東京電力公司當天發布報告稱,在今年5月于福島第一核電站港灣內捕獲的海魚許氏平鲉體內發現,放射性元素銫的含量達到每千克18000貝克勒爾,超過日本食品衛生法所定標準180倍。東電方面表示將設置多張護網,防止魚類游出港灣。
據新華社6月6日消息,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運營方東京電力公司6日說,向用于排放核污染水的海底隧道灌注海水的作業已于當天早晨結束,相關的全部工程預計在6月底前完成。
報道說,海底隧道的排放機制是,將陸上排入的經稀釋后的核污染水,通過灌滿海水的隧道輸送到海上的排水口。東京電力公司表示,還有一些與排放相關的設施尚未完工,例如用于排放前暫時儲水的水槽等,計劃6月底前完成全部工程。
日本政府2021年4月13日正式決定,將福島第一核電站上百萬噸核污染水過濾并稀釋后排入大海。盡管日本漁業團體、部分地方官員等強烈反對這一處理方案,中國、韓國等鄰國也強烈反對和質疑,日本政府依然無視反對聲音。2023年1月,日本政府將福島核污染水的排放時間定為“今年春夏之際”。
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水倉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31N1312256682)
據CCTV國際時訊6日消息,當地時間5日,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主任、國際原子能機構中國理事張克儉在維也納出席國際原子能機構6月理事會,就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問題發言,嚴厲抨擊日本排放福島核污染水。針對日方狡辯,中國常駐國際原子能機構代表李松大使行使答辯權,予以嚴辭批駁。
此外,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發布《駐日本使館發言人就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問題發表談話》指出,日方一意孤行,令人憤慨。
據介紹,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危害不可估量。福島核污染水含有60多種放射性核素,很多核素尚無有效處理技術,部分長壽命核素可能隨洋流擴散并形成生物富集效應。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具有跨國界影響,從現有信息看,預計排海時間將持續30年之久。研究表明,自排海之日起相關放射性物質在57天內即可擴散至太平洋大半區域,10年后蔓延至全球海域。
日方迄今沒有提供足夠科學和事實依據,解決國際社會對日排海方案正當性、凈化裝置有效性、核污染水數據可靠性、環境影響不確定性等方面關切。用于處理核污染水的多核素凈化處理系統(ALPS)長期高負荷運行的性能與效率存疑。
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并非唯一選項。向海洋排放核事故污染水在全球沒有先例。據了解,除海洋排放外,地層注入、蒸汽排放、氫氣排放和地下掩埋也是可行選項。日方未認真研究論證其他處置方案,出于成本考慮決定向海洋一排了之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海外網、央視新聞、新華社、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公眾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