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6-01 22:10:07
創新抗體生物制藥企業重慶智翔金泰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智翔金泰”)即將成功上市,將成為重慶區域內第三家科創板上市公司。
作為一家創新驅動型生物制藥企業,智翔金泰的主要產品為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腫瘤等治療領域的單克隆抗體藥物和雙特異性抗體藥物。目前公司已有1個產品(1個適應癥)提交新藥上市申請,還有7個產品(11個適應癥)已進入臨床研究階段。值得一提的是,已提交新藥上市申請的產品為國產首家,未來市場空間或超200億。
產品線搶跑的背后,是智翔金泰在源頭創新方面建立了基于新型噬菌體呈現系統的單抗藥物發現技術平臺和雙特異性抗體藥物發現技術平臺等技術平臺,形成了完整的創新藥物發現、工藝開發、臨床研究和商業化生產的產業鏈布局。
此番上市,公司擬募集39.80億元資金,分別用以投入抗體產業化基地項目一期改擴建、抗體產業化基地項目二期、抗體藥物研發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多個在研產品領先同行 重磅新藥預計明年上市
智翔金泰成立于2015年10月20日,是一家創新驅動型生物制藥企業,公司主營業務為抗體藥物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在研產品為單克隆抗體藥物和雙特異性抗體藥物。
招股書顯示,目前公司立項開發的產品共有 12個,臨床適應癥主要涵蓋中重度斑塊狀銀屑病、中軸型脊柱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中重度特應性皮炎、哮喘、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狂犬病被動免疫和多發性骨髓瘤等多個治療領域。
從產品矩陣來看,公司有1個產品已提交新藥上市申請,7個產品(11個適應癥)已進入臨床研究階段。其中賽立奇單抗(重組全人源抗IL-17A單克隆抗體)針對中重度斑塊狀銀屑病適應癥已提交新藥上市申請,放射學陽性中軸型脊柱關節炎適應癥已完成III期臨床試驗入組,針對狼瘡性適應癥正在開展II 期臨床試驗;GR1801(重組全人源抗狂犬病病毒G 蛋白雙特異性抗體)針對疑似狂犬病病毒暴露后的被動免疫適應癥已進入III期臨床試驗階段;GR1802(重組全人源抗 IL-4Rα 單克隆抗體) 中重度哮喘、中重度特應性皮炎適應癥、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適應癥和慢性自發性蕁麻疹適應癥均處于II期臨床試驗階段。
對創新藥企業而言,藥品成功上市并商業化才是投資者最愿意看到的結果。根據智翔金泰公開披露的招股意向書,其預計未來幾年上市的產品為賽立奇單抗、GR1801 和 GR1802,其中賽立奇單抗為國內企業首家申報NDA獲受理的IL-17A單克隆抗體注射液,GR1801為國內企業首家狂犬病被動免疫雙特異性抗體藥物,GR1802為國內企業第一梯隊進入中重度哮喘II期臨床試驗的抗IL-4Rα單克隆抗體注射液,上述產品均存在巨大的臨床需求,市場空間廣闊。
作為相關適應癥率先進入新藥上市申請階段的賽立奇單抗,也是眾多在研產品中最受關注的一個。資料顯示,賽立奇單抗為智翔金泰自主研發的重組全人源抗IL-17A單克隆抗體。此前,智翔金泰在回復函中曾表示,賽立奇單抗針對中重度斑塊狀銀屑病和放射學陽性中軸型脊柱關節炎這兩個適應癥預計在2024年和2025年獲批上市。到目前為止,市場上同靶點的獲批上市同類藥品,分別為諾華的可善挺、禮來的拓咨、協和發酵麒麟的立美芙,均為外資廠商。
值得一提的是,該市場還處于較為初期的開發階段。公開資料顯示,進口上市藥品中,諾華和禮來各有2個、1個適應癥進入醫保。其中,諾華的可善挺是首個國內上市的同類藥品,2020年、2021、2022年的銷售額分別約為5億元、15億元、45億元。據2022年的國家醫保目錄,可善挺和拓咨的單價分別為1188元/支、1218元/支,以2021年可善挺15億元的銷售額計算,藥品同期的銷售量約126萬支。
據了解,智翔金泰已建成兩條制劑生產線,即預充針灌裝和西林瓶灌裝,產能分別為182萬支/年、500萬支/年。
值得注意的是,已上市的可善挺市場滲透率還較低,不足3%,預計2028年同類藥品的滲透率可提高至18.93%,以570.95萬患者和人均2萬元/年治療費計算,市場空間超200億元。
創新藥全產業鏈布局
事實上,除了上述幾個研發較為靠前的產品外,智翔金泰還有諸多在研產品頗有“領頭羊”特性。
比如在研產品 GR2002為全球首個獲批開展臨床試驗的抗TSLP雙特異性抗體,TSLP目前唯一被證明對低Th2型哮喘有效的靶點,全球尚無TSLP雙抗上市,有望填補該靶點雙抗藥物空白,GR1603((重組全人源抗 IFNAR1 單克隆抗體) 是國內企業首家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抗IFNAR1單克隆抗體藥物,GR1901是國內企業首家獲批臨床的CD123×CD3雙特異性抗體藥物,GR1803 的研發進度在國內企業也排名靠前。
較強的研發實力源于公司在創新藥研發上已搭建了全產業鏈。比如公司在源頭創新方面建立了基于新型噬菌體呈現系統的單抗藥物發現技術平臺,該平臺建立了兩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菌體呈現抗體庫技術,基于雙載體的噬菌體呈現技術可以將先導分子的改造周期縮短至 3個月左右,極大地提高先導分子改造效率;基于 λ 重組系統的抗體庫構建技術可以應用 于構建超大容量(>1012)的人抗體庫,也可以方便地應用于大容量(>1011)小 鼠免疫庫的構建和篩選。智翔金泰表示,基于這兩個技術平臺的聯合使用,公司的新型單抗藥物候選分子的發現周期可以縮短至6~9個月。
此外,公司還建立了雙特異性抗體藥物發現技術平臺,可以在3個月篩選到已選定的兩個單抗的共同輕鏈,用于構建輕鏈雙特異性抗體;構建的重組抗體藥物工藝開發平臺目前則完成了10個治療性抗體的工藝開發和中試生產,其中9個產品獲批臨床試驗,5個產品完成商業化生產規模的技術轉移;同時,智翔金泰還在重慶國際生物城建立了抗體產業化基地,建成2個原液生產車間、2條制劑生產線等。
這也意味著,智翔金泰已經形成了完整的創新藥物發現、工藝開發、臨床研究和商業化生產的產業鏈布局。
智翔金泰目前呈現出較強的研發實力,背后則是公司十年如一日對研發的重視。
數據顯示,2020年~2022年,公司研發投入分別為 23586.50萬元、29531.88 萬元、45449.43萬元,最近三年研發投入金額累計98567.81萬元。同時,公司還擁有一支研發實力雄厚的研發團隊,截至 2022年12月31 日,公司擁 有員工392人,其中技術研發人員344人,占整體員工的87.76%。
此外,作為衡量公司研發實力的另一個金標準,智翔金泰的專利數量和質量均有較強競爭力。公開信息顯示,智翔金泰及其子公司共擁有40項中國發明專利,其中34項為發明專利,除此之外還有10項境外專利。
單克隆抗體市場空間巨大
智翔金泰在研發投入上的“大氣”,源于其對單克隆抗體藥物和雙特異性抗體市場未來的積極判斷。
據了解,單克隆抗體是由B細胞產生的高度均一,并能特異性靶向特定抗原的免疫球蛋白。單克隆抗體藥物具有靶向性強、療效好、副作用小的優勢,以革命性的速度改進了癌癥、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等重點疾病領域的臨床治療方法,是目前技術發展成熟、商業化成功的一類抗體藥物。
自2016年以來,單克隆抗體藥物一直占據全球生物藥市場的最大份額,占比達50.95%,并在近年一直持續增長。2020年,全球單克隆抗體市場規模為1703億美元,占全球生物藥市場的58.54%,5年復合增長率為12.08%;隨著全球患者基數不斷增長,預計到2025年,全球單克隆抗體藥物的市場規模將增至2762億美元。
回到國內市場,2020年我國單克隆抗體藥物市場規模增至410億元,占中國生物藥市場的11.89%,5年復合增長率高達為36.98%;預計到2025年,其市場規模將達到1810億元,5年復合增長率為34.58%。
此外,從2017年開始,國家醫療保險制度也逐步在擴大單克隆體藥物的覆蓋面,將6種單克隆抗體藥物納入了醫保乙類藥物名單,并仍在擴容。
天時地利人和,智翔金泰有意借助資本市場力量推動公司實現高質量發展。根據計劃,智翔金泰擬募集資金39.8億元,發行后新股將占總股本的25%。其中4.06億用于抗體產業化基地項目一期改擴建,14.99億元用于抗體產業化基地項目二期,12.32億元用于抗體藥物研發項目,補充流動資金8.42億元。
上述募投項目的實施,將進一步升級公司現有研發平臺及產業實施戰略,最終成長為一家集研發、生產和商業化于一體的全產業鏈運營企業。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智翔金泰還是千億疫苗龍頭智飛生物兄弟公司,二者的實控人均為蔣仁生。資料顯示,重慶智睿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智睿投資”)直接持有智翔金泰72.73%股權,為公司控股股東;蔣仁生直接持有智睿投資90%股權,并通過智飛生物持有智睿投資10%股權,因此蔣仁生可通過智睿投資控制智翔金泰股東大會72.73%表決權,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分析認為,這一點也令智翔金泰的資本前景充滿了想象空間。文/何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