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周末重點速遞丨數據安全成為周末市場關注的焦點;券商:奇點將至,關注新一輪科技革命下的投資機會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4-16 13:20:25

每經記者 楊建    每經編輯 彭水萍

今年以來,A股人工智能板塊成為市場主流題材,市場炒作路徑由前期的模型,到后來的算力,再到近期的數據資源,整個產業鏈進行了深度挖掘。從周末消息來看,在人工智能大爆發的背景下,數據安全再度成為周末市場關注的焦點。

從周末券商研報熱點來看,有券商指出,第三次工業革命紅利瀕臨耗竭,全球經濟增長亟需注入新動能,奇點將至,AI或開啟新一輪科技革命。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188747468

(一)重磅消息

NO.1 4月1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改革的意見》,《意見》提出,鼓勵上市公司優化董事會組成結構,上市公司董事會中獨立董事應當占三分之一以上,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董事會中外部董事(含獨立董事)應當占多數。鼓勵投資者保護機構等主體依法通過公開征集股東權利的方式提名獨立董事。堅持“零容忍”打擊證券違法違規行為,加大對獨立董事不履職不盡責的責任追究力度。

NO.2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召開2023年第一季度例會。會議指出,要精準有力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搞好跨周期調節,全力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著力支持擴大內需,為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支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信貸合理增長、節奏平穩。用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重點發力支持和帶動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政府投資帶動民間投資。 

NO.3 證監會日前召開2023年系統全面從嚴治黨暨紀檢監察工作會議。會議要求,加強對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等重大改革落地情況的監督檢查。加強證券發行審核領域腐敗問題全鏈條治理,深化政商“旋轉門”和“逃逸式”辭職專項治理,從嚴打擊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問題。

NO.4  美國3月零售銷售環比下降1%,創2022年11月以來最大降幅;預估為下降0.4%,前值為下降0.4%。對于該數據,分析認為,主要由于消費者減少購買汽車和其他大宗商品,表明由于利率上升,經濟在第一季度末失去動力。這與美聯儲長達一年的加息行動密切相關。

(二)板塊情緒發酵

NO.1 國常會審議通過《商用密碼管理條例(修訂草案)》,近年來,商用密碼應用愈發廣泛,在保障網絡和信息安全、維護公民和法人權益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要全面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進一步規范商用密碼應用和管理,督促平臺企業依法履行用戶密碼保護責任,確保個人隱私、商業秘密和政府敏感數據的安全。要更好順應數字經濟快速發展趨勢,建立健全商用密碼科技創新促進機制,推動商用密碼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應用,促進商用密碼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點評:公共數據是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突破口。我國先后出臺相關政策文件,從國家層面部署推動數據要素價值釋放,賦能數字經濟發展。激活公共數據價值,首要任務是推進互聯互通,打破“數據孤島”,暢通數據資源大循環。在保護個人隱私和確保公共安全的前提下,要做到“原始數據不出域、數據可用不可見”。近年來,多地出臺地方性法規,細化落實方案舉措,注重區分公共數據和個人信息邊界,加強數據收集、存儲、使用、銷毀等各環節監管。概念股包括美亞柏科、迪普科技和綠盟科技等。

NO.2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推動鑄造和鍛壓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到2025年,鑄造和鍛壓行業總體水平進一步提高,保障裝備制造業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能力明顯增強。產業結構更趨合理,產業布局與生產要素更加協同。重點領域高端鑄件、鍛件產品取得突破,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一體化壓鑄成形、無模鑄造、砂型3D打印、超高強鋼熱成形、精密冷溫熱鍛、輕質高強合金輕量化等先進工藝技術實現產業化應用。

點評:雙碳背景下,輕量化是汽車行業發展的大趨勢。鋁合金綜合性價比突出,是汽車輕量化的首選材料,汽車輕量化帶動單車用鋁量快速增長。目前汽車用鋁合金以壓鑄鋁合金為主,壓鑄鋁合金制品在汽車用鋁中約占54%~70%。而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推動鋁合金壓鑄技術不斷創新。特斯拉率先在后地板上應用的一體化壓鑄技術,能夠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概念股包括拓普集團、伊之密和立中集團等。

NO.3 據央視財經報道,自2021年以來,全球存儲芯片產業進入長達近兩年的下行周期。不過,今年以來,存儲芯片部分種類產品的價格止跌。業內人士表示,目前的存儲芯片價格進入相對的穩定期,不再出現大幅下跌的現象,但下游企業仍處于去庫存狀態。目前存儲芯片價格已接近底部,跌幅有所收窄,但下行趨勢仍在延續。隨著海外大廠相繼減產,疊加市場需求的增長,存儲芯片產業有望在今年下半年逐步止跌企穩。

點評:今年以來,人工智能ChatGPT大爆發,背后除了大模型之外,還有算力和數據,是當前人工智能的核心三要素,在算力緊張背后,也還存在著大量的數據需要存儲,也使得市場對存儲芯片的訂單量和需求量都出現回升。概念股包括北京君正、朗科科技和同有科技等。

(三)頂級券商最新研判

廣發證券:“4月決斷期”,優選低位“困境反轉”

市場先后經歷“困境反轉”和“政策反轉”的表現后迎來“4月決斷”。廣發證券今年提出行業配置要“買變化”,主線明朗——“思變”的三重奏。政策反轉(央國企重估+數字經濟AI是本輪寬信用新抓手)、困境反轉(地產及疫情拐點)、美債反轉(港股天亮了,千金難買牛回頭)。

2022年11月“破曉”至春節前,“困境反轉”和“美債反轉”受益板塊取得超額收益,當時市場經歷了中國經濟復蘇預期增強的過程。春節后“政策反轉”受益的板塊取得超額收益,與此同時,經濟復蘇預期逐漸轉向了“弱復蘇甚至通縮”,即使一季度經濟和社融數據開局穩健,但股市和債市都對經濟復蘇的持續性信心不足。

廣發證券在此前提出“4月決斷”,認為4月份經濟的持續性驗證至關重要。廣發證券認為,當前市場上關于中國經濟“通縮”的論調過于悲觀。三大視角觀測當前國內經濟復蘇:第一:與企業盈利高相關性的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歷史底部回升;第二:歷史經驗企業中長期信貸與居民信貸劈叉后居民按揭都將修復,3月居民信貸已有回暖跡象;第三:中國經濟正處于被動去庫→中期主動補庫進程初期,有望強化盈利/股價動能。

除了春節后表現亮眼的“政策反轉”品種,部分高彈性△g行業的估值仍在低位,優選“困境反轉”板塊。廣發證券在3月5日的研報中強調2023年主線“買變化”已經明朗——“思•變”的Δ三重奏:政策反轉、困境反轉、美債反轉。其中困境反轉:地產和疫情防控優化放松,釋放疫后經濟修復內生動能——存在大量業績彈性佳的困境反轉高Δg行業。

當前各行業的估值分化程度已經有所降低但仍有收斂空間,進入比較重要的“4月決斷”階段,由于部分“困境反轉”板塊受經濟“通縮擔憂”估值回調到低位,在即將“4月決斷”時成為類期權,若沒有積極的變化,低估值的高△g下行空間有限,一旦出現積極變化則有不錯的修復空間,廣發證券在△g占優的約50個行業之中從四個維度(盈利預期、估值、交易擁擠度、北上資金)打分。當前在高△g行業中,四維度綜合評分占比高的有商用車、生物制品、服裝家紡、保險、照明設備、廣告營銷、工程機械、一般零售、玻璃玻纖和航空機場等。

中泰證券:奇點將至,AI或開啟新一輪科技革命

一、第三次工業革命紅利瀕臨耗竭,全球經濟增長亟需注入新動能

在19世紀以前,全球經濟增長非常緩慢,直到英國工業革命徹底改變了這一局面,此后每一次重大技術革命都會推動人類社會經濟出現突飛猛進的長周期增長。近年來,全球經濟增長再度陷入停滯,核心原因在于過去30年世界上很多關鍵技術領域都陷入了“大停滯”狀態,即使是以互聯網技術為代表的21世紀的科技紅利,也已瀕臨耗竭。

雖然近年來逐漸發展起來的工業4.0、元宇宙等概念給我們描繪出了一幅蓬勃發展、欣欣向榮的景象,但如何將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等底層技術應用于產品和產線中,仍然面臨很大的瓶頸。

二、要素生產率提升迎來重要節點,人工智能或撬動新一輪科技革命

去年11月底推出的新晉AI屆頂流ChatGPT則再次引發了人們對于新一輪科技革命的遐想。媒體上對于“科技革命”一詞的使用十分泛濫,實際上,但凡不能顯著帶來要素生產率提升的其實只是“偽革命”。不同于其他技術突破,此輪以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能的發展,極有可能實現對勞動力、資本等生產要素的智能替代和功能倍增,促進要素生產率的提高。

三、要素生產率提升存在明顯“時滯”

人工智能有望加速突破“索洛悖論”。人工智能對要素生產率的提升發揮作用或需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一是要具備算法、算力、數據等相應的新型基礎設施,促進人工智能技術的全面商業化應用;二是要加強互補式創新,利用機器學習系統的自我學習能力激發互補式創新,實現人工智能技術研發與產業發展之間的良性互動;三是要加大配套投資,實現企業生產模式、組織結構和業務流程的再造。本次以ChatGPT為代表的AIGC引發的新一輪人工智能熱潮,讓我們看到了以上條件逐漸被滿足的可能。

四、人工智能或成中國“彎道超車”重要拐點

自融入世界貿易體系后,中國迅速建立起了一套支持經濟高速增長的產業體系。金融危機后,中國也面臨了“三期疊加”的問題。為了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推動經濟邁向中高端,我國就必須抓緊新一輪工業革命發展機遇,筑牢AIGC堅實地基,在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中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同時,鑒于中美之間在意識形態,美國或加大對華科技打壓力度,無論是國家、地方還是企業都會不遺余力布局投入,這也意味著未來人工智能在我國將有歷史性的發展機遇。

五、奇點將至:關注新一輪科技革命下的投資機會

當前中國AI領域的發展仍不成熟,我國人工智能產業除了在應用層有一定的差異化競爭優勢外,在算力層、算法層和數據層等方面都存在受制于人的“卡脖子”風險。基于倒逼邏輯,未來這些領域對于安全自主可控的需求也相對更高,或存在潛在投資機會。 

(四)券商行業掘金

東吳證券:四重邏輯共振,繼續看好半導體設備投資機會

邏輯一:海外相繼加碼制裁,半導體設備國產替代邏輯持續強化。

繼2022年10月美國對中國大陸半導體設備制裁升級后,2023年荷蘭、日本相繼加入限制陣營,主要聚焦在先進制程領域。整體來看,半導體設備國產化率仍處于低位,在技術層面上,國產半導體設備企業在薄膜沉積、刻蝕、量/檢測、CMP、清洗等領域均已具備一定先進制程設備技術積淀,產業化進程快速推進,具備持續擴張的底層技術基礎。海外制裁升級背景下,半導體設備進口替代邏輯持續強化,看好晶圓廠加速國產設備導入,2023年半導體設備國產化率提升有望超出市場預期。   

邏輯二:擴產預期上修靜待招標啟動,半導體景氣復蘇同樣利好設備。

1)擴產預期上修靜待招標啟動:作為內資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已成為擴產主力,2022年資本開支達到63.5億美元,同比+41%,并預計2023年基本持平。此外存儲擴產好于先前預期,晉華、粵芯等二三線晶圓廠合計資本開支有望持續提升,國內半導體設備公司訂單有望持續兌現。

2)半導體景氣復蘇同樣利好設備:中國大陸IC設計龍頭庫存水位開始下降,2022Q4末行業存貨周轉天數環比下降5%,靜待行業景氣拐點出現。SEMI預計2024年全球晶圓廠設備支出約920億美元,同比增長21%,進入下一輪上行周期。看好2024年半導體設備需求加速放量。   

邏輯三:政策扶持利好持續落地,大基金二期投資重新啟動。

2023年科技自主可控已經上升到舉國體制,組建中央科技委,國家層面加大集成電路產業扶持力度;多省市將集成電路半導體芯片納入當地政府報告;大基金二期不斷加碼半導體制造、裝備、材料等環節,2023年3月國家大基金二期投資重新啟動,有望引發市場投資熱情。

邏輯四:AI算力需求持續提升,半導體設備承接AI擴散行情。

OpenAI模型持續迭代,國內互聯網大廠紛紛推出大模型,算力需求提升背景下,AI芯片市場規模擴張,2025年我國AI芯片市場規模將達到1780億元,AI行業發展大趨勢下,AI行情有望持續擴散,支撐各類芯片的底層——半導體設備有望成為AI行情擴散的下一個方向。

投資建議:1)前道設備:低國產化率環節重點推薦拓荊科技、精測電子和芯源微等;低估值標的重點推薦北方華創、賽騰股份、至純科技和華海清科等;其他重點推薦中微公司、萬業企業和盛美上海。2)后道設備:重點推薦長川科技、華峰測控;3)零部件:重點推薦正帆科技、新萊應材、富創精密和華亞智能等細分賽道龍頭。 

東方證券:中國有望迎來數據要素元年

2023年4月13日,在“2023數字經濟峰會”上,廣東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局長楊鵬飛在主題發言中提到,《廣東省數據條例》即將出臺,并且廣東正研究推動將數據生產要素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另外,據財聯社報道,2023年廣東數據交易額有望突破五十億。

東方證券認為,2023年是數據要素元年。國家政策、地方細則有望持續出臺,推動數據要素產業健康發展。2月2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將數據資源列為數字中國的兩大堅實底座之一,明確了數字中國建設、數字經濟發展與數據資源體系建設是未來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

3月初,國家宣布組建數據局,體現了中央要把數據要素市場和數據流通相關制度建立和完善起來的堅定決心,充分說明了數據要素產業的重要性和發展方向。從地方政府層面,浙江、深圳等多地已出臺政策,先行先試。

近日《廣東省數據條例》也即將出臺。東方證券認為,今年國家層面數據要素相關政策有望持續出臺,奠定未來數據要素行業發展基礎,地方層面也將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持續出臺地方細則,爭做數據要素產業急先鋒。 

中國數據要素市場興起,數據資源持有方、數據授權運營方、數據技術服務商三類公司,有望持續受益。首先,擁有數據資源的公司擁有大量寶貴數據資源。政府、互聯網、金融、電力、醫療、通信等領域的企業擁有大量的個人與企業數據,具有巨大的價值等待挖掘。此外,公共數據在我國的數據資源中占很大的比重。

原始的公共數據不會直接開放給市場使用,一般由國企助力其初步的價值釋放。具有國資背景、且有云與數據加工能力的企業有望持續受益于公共數據授權運營的推進。例如深桑達注資數字廣東,賦能廣東省的數據要素業務,也有望受益于《廣東省數據條例》的出臺以及全國數據要素產業的蓬勃發展。

最后,東方證券認為,數據加工分析商即生產開發數據產品的企業將會極大受益于數據要素市場的蓬勃發展。數據本身不具有價值,技術賦予了挖掘數據價值的能力。這些企業擁有深厚的算法能力、數據產品開發技術以及深刻的行業應用理解,能夠發現需求,將數據加工成數據產品,賦能產業發展。這是數據價值挖掘的最重要的步驟之一。 

投資建議與投資標的方面,數據要素是未來長期發展的重要方向,持續看好數據持有方、公共數據授權運營企業、數據技術服務商三類公司。數據資源持有企業:看好航天宏圖、科大訊飛,建議關注上海鋼聯、卓創資訊等;數據運營企業:建議關注深桑達A、云賽智聯、易華錄、廣電運通等;技術服務提供商:推薦安恒信息、遠光軟件,建議關注奇安信-U、山大地緯、星環科技-U、海天瑞聲、每日互動、彩訊股份等。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188747468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今年以來,A股人工智能板塊成為市場主流題材,市場炒作路徑由前期的模型,到后來的算力,再到近期的數據資源,整個產業鏈進行了深度挖掘。從周末消息來看,在人工智能大爆發的背景下,數據安全再度成為周末市場關注的焦點。 從周末券商研報熱點來看,有券商指出,第三次工業革命紅利瀕臨耗竭,全球經濟增長亟需注入新動能,奇點將至,AI或開啟新一輪科技革命。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188747468 (一)重磅消息 NO.14月1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改革的意見》,《意見》提出,鼓勵上市公司優化董事會組成結構,上市公司董事會中獨立董事應當占三分之一以上,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董事會中外部董事(含獨立董事)應當占多數。鼓勵投資者保護機構等主體依法通過公開征集股東權利的方式提名獨立董事。堅持“零容忍”打擊證券違法違規行為,加大對獨立董事不履職不盡責的責任追究力度。 NO.2近日,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召開2023年第一季度例會。會議指出,要精準有力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搞好跨周期調節,全力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著力支持擴大內需,為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支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信貸合理增長、節奏平穩。用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重點發力支持和帶動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政府投資帶動民間投資。 NO.3證監會日前召開2023年系統全面從嚴治黨暨紀檢監察工作會議。會議要求,加強對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等重大改革落地情況的監督檢查。加強證券發行審核領域腐敗問題全鏈條治理,深化政商“旋轉門”和“逃逸式”辭職專項治理,從嚴打擊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問題。 NO.4美國3月零售銷售環比下降1%,創2022年11月以來最大降幅;預估為下降0.4%,前值為下降0.4%。對于該數據,分析認為,主要由于消費者減少購買汽車和其他大宗商品,表明由于利率上升,經濟在第一季度末失去動力。這與美聯儲長達一年的加息行動密切相關。 (二)板塊情緒發酵 NO.1國常會審議通過《商用密碼管理條例(修訂草案)》,近年來,商用密碼應用愈發廣泛,在保障網絡和信息安全、維護公民和法人權益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要全面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進一步規范商用密碼應用和管理,督促平臺企業依法履行用戶密碼保護責任,確保個人隱私、商業秘密和政府敏感數據的安全。要更好順應數字經濟快速發展趨勢,建立健全商用密碼科技創新促進機制,推動商用密碼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應用,促進商用密碼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點評:公共數據是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突破口。我國先后出臺相關政策文件,從國家層面部署推動數據要素價值釋放,賦能數字經濟發展。激活公共數據價值,首要任務是推進互聯互通,打破“數據孤島”,暢通數據資源大循環。在保護個人隱私和確保公共安全的前提下,要做到“原始數據不出域、數據可用不可見”。近年來,多地出臺地方性法規,細化落實方案舉措,注重區分公共數據和個人信息邊界,加強數據收集、存儲、使用、銷毀等各環節監管。概念股包括美亞柏科、迪普科技和綠盟科技等。 NO.2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推動鑄造和鍛壓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到2025年,鑄造和鍛壓行業總體水平進一步提高,保障裝備制造業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能力明顯增強。產業結構更趨合理,產業布局與生產要素更加協同。重點領域高端鑄件、鍛件產品取得突破,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一體化壓鑄成形、無模鑄造、砂型3D打印、超高強鋼熱成形、精密冷溫熱鍛、輕質高強合金輕量化等先進工藝技術實現產業化應用。 點評:雙碳背景下,輕量化是汽車行業發展的大趨勢。鋁合金綜合性價比突出,是汽車輕量化的首選材料,汽車輕量化帶動單車用鋁量快速增長。目前汽車用鋁合金以壓鑄鋁合金為主,壓鑄鋁合金制品在汽車用鋁中約占54%~70%。而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推動鋁合金壓鑄技術不斷創新。特斯拉率先在后地板上應用的一體化壓鑄技術,能夠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概念股包括拓普集團、伊之密和立中集團等。 NO.3據央視財經報道,自2021年以來,全球存儲芯片產業進入長達近兩年的下行周期。不過,今年以來,存儲芯片部分種類產品的價格止跌。業內人士表示,目前的存儲芯片價格進入相對的穩定期,不再出現大幅下跌的現象,但下游企業仍處于去庫存狀態。目前存儲芯片價格已接近底部,跌幅有所收窄,但下行趨勢仍在延續。隨著海外大廠相繼減產,疊加市場需求的增長,存儲芯片產業有望在今年下半年逐步止跌企穩。 點評:今年以來,人工智能ChatGPT大爆發,背后除了大模型之外,還有算力和數據,是當前人工智能的核心三要素,在算力緊張背后,也還存在著大量的數據需要存儲,也使得市場對存儲芯片的訂單量和需求量都出現回升。概念股包括北京君正、朗科科技和同有科技等。 (三)頂級券商最新研判 廣發證券:“4月決斷期”,優選低位“困境反轉” 市場先后經歷“困境反轉”和“政策反轉”的表現后迎來“4月決斷”。廣發證券今年提出行業配置要“買變化”,主線明朗——“思變”的三重奏。政策反轉(央國企重估+數字經濟AI是本輪寬信用新抓手)、困境反轉(地產及疫情拐點)、美債反轉(港股天亮了,千金難買牛回頭)。 2022年11月“破曉”至春節前,“困境反轉”和“美債反轉”受益板塊取得超額收益,當時市場經歷了中國經濟復蘇預期增強的過程。春節后“政策反轉”受益的板塊取得超額收益,與此同時,經濟復蘇預期逐漸轉向了“弱復蘇甚至通縮”,即使一季度經濟和社融數據開局穩健,但股市和債市都對經濟復蘇的持續性信心不足。 廣發證券在此前提出“4月決斷”,認為4月份經濟的持續性驗證至關重要。廣發證券認為,當前市場上關于中國經濟“通縮”的論調過于悲觀。三大視角觀測當前國內經濟復蘇:第一:與企業盈利高相關性的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歷史底部回升;第二:歷史經驗企業中長期信貸與居民信貸劈叉后居民按揭都將修復,3月居民信貸已有回暖跡象;第三:中國經濟正處于被動去庫→中期主動補庫進程初期,有望強化盈利/股價動能。 除了春節后表現亮眼的“政策反轉”品種,部分高彈性△g行業的估值仍在低位,優選“困境反轉”板塊。廣發證券在3月5日的研報中強調2023年主線“買變化”已經明朗——“思?變”的Δ三重奏:政策反轉、困境反轉、美債反轉。其中困境反轉:地產和疫情防控優化放松,釋放疫后經濟修復內生動能——存在大量業績彈性佳的困境反轉高Δg行業。 當前各行業的估值分化程度已經有所降低但仍有收斂空間,進入比較重要的“4月決斷”階段,由于部分“困境反轉”板塊受經濟“通縮擔憂”估值回調到低位,在即將“4月決斷”時成為類期權,若沒有積極的變化,低估值的高△g下行空間有限,一旦出現積極變化則有不錯的修復空間,廣發證券在△g占優的約50個行業之中從四個維度(盈利預期、估值、交易擁擠度、北上資金)打分。當前在高△g行業中,四維度綜合評分占比高的有商用車、生物制品、服裝家紡、保險、照明設備、廣告營銷、工程機械、一般零售、玻璃玻纖和航空機場等。 中泰證券:奇點將至,AI或開啟新一輪科技革命 一、第三次工業革命紅利瀕臨耗竭,全球經濟增長亟需注入新動能 在19世紀以前,全球經濟增長非常緩慢,直到英國工業革命徹底改變了這一局面,此后每一次重大技術革命都會推動人類社會經濟出現突飛猛進的長周期增長。近年來,全球經濟增長再度陷入停滯,核心原因在于過去30年世界上很多關鍵技術領域都陷入了“大停滯”狀態,即使是以互聯網技術為代表的21世紀的科技紅利,也已瀕臨耗竭。 雖然近年來逐漸發展起來的工業4.0、元宇宙等概念給我們描繪出了一幅蓬勃發展、欣欣向榮的景象,但如何將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等底層技術應用于產品和產線中,仍然面臨很大的瓶頸。 二、要素生產率提升迎來重要節點,人工智能或撬動新一輪科技革命 去年11月底推出的新晉AI屆頂流ChatGPT則再次引發了人們對于新一輪科技革命的遐想。媒體上對于“科技革命”一詞的使用十分泛濫,實際上,但凡不能顯著帶來要素生產率提升的其實只是“偽革命”。不同于其他技術突破,此輪以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能的發展,極有可能實現對勞動力、資本等生產要素的智能替代和功能倍增,促進要素生產率的提高。 三、要素生產率提升存在明顯“時滯” 人工智能有望加速突破“索洛悖論”。人工智能對要素生產率的提升發揮作用或需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一是要具備算法、算力、數據等相應的新型基礎設施,促進人工智能技術的全面商業化應用;二是要加強互補式創新,利用機器學習系統的自我學習能力激發互補式創新,實現人工智能技術研發與產業發展之間的良性互動;三是要加大配套投資,實現企業生產模式、組織結構和業務流程的再造。本次以ChatGPT為代表的AIGC引發的新一輪人工智能熱潮,讓我們看到了以上條件逐漸被滿足的可能。 四、人工智能或成中國“彎道超車”重要拐點 自融入世界貿易體系后,中國迅速建立起了一套支持經濟高速增長的產業體系。金融危機后,中國也面臨了“三期疊加”的問題。為了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推動經濟邁向中高端,我國就必須抓緊新一輪工業革命發展機遇,筑牢AIGC堅實地基,在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中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同時,鑒于中美之間在意識形態,美國或加大對華科技打壓力度,無論是國家、地方還是企業都會不遺余力布局投入,這也意味著未來人工智能在我國將有歷史性的發展機遇。 五、奇點將至:關注新一輪科技革命下的投資機會 當前中國AI領域的發展仍不成熟,我國人工智能產業除了在應用層有一定的差異化競爭優勢外,在算力層、算法層和數據層等方面都存在受制于人的“卡脖子”風險。基于倒逼邏輯,未來這些領域對于安全自主可控的需求也相對更高,或存在潛在投資機會。 (四)券商行業掘金 東吳證券:四重邏輯共振,繼續看好半導體設備投資機會 邏輯一:海外相繼加碼制裁,半導體設備國產替代邏輯持續強化。 繼2022年10月美國對中國大陸半導體設備制裁升級后,2023年荷蘭、日本相繼加入限制陣營,主要聚焦在先進制程領域。整體來看,半導體設備國產化率仍處于低位,在技術層面上,國產半導體設備企業在薄膜沉積、刻蝕、量/檢測、CMP、清洗等領域均已具備一定先進制程設備技術積淀,產業化進程快速推進,具備持續擴張的底層技術基礎。海外制裁升級背景下,半導體設備進口替代邏輯持續強化,看好晶圓廠加速國產設備導入,2023年半導體設備國產化率提升有望超出市場預期。   邏輯二:擴產預期上修靜待招標啟動,半導體景氣復蘇同樣利好設備。 1)擴產預期上修靜待招標啟動:作為內資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已成為擴產主力,2022年資本開支達到63.5億美元,同比+41%,并預計2023年基本持平。此外存儲擴產好于先前預期,晉華、粵芯等二三線晶圓廠合計資本開支有望持續提升,國內半導體設備公司訂單有望持續兌現。 2)半導體景氣復蘇同樣利好設備:中國大陸IC設計龍頭庫存水位開始下降,2022Q4末行業存貨周轉天數環比下降5%,靜待行業景氣拐點出現。SEMI預計2024年全球晶圓廠設備支出約920億美元,同比增長21%,進入下一輪上行周期。看好2024年半導體設備需求加速放量。  邏輯三:政策扶持利好持續落地,大基金二期投資重新啟動。 2023年科技自主可控已經上升到舉國體制,組建中央科技委,國家層面加大集成電路產業扶持力度;多省市將集成電路半導體芯片納入當地政府報告;大基金二期不斷加碼半導體制造、裝備、材料等環節,2023年3月國家大基金二期投資重新啟動,有望引發市場投資熱情。 邏輯四:AI算力需求持續提升,半導體設備承接AI擴散行情。 OpenAI模型持續迭代,國內互聯網大廠紛紛推出大模型,算力需求提升背景下,AI芯片市場規模擴張,2025年我國AI芯片市場規模將達到1780億元,AI行業發展大趨勢下,AI行情有望持續擴散,支撐各類芯片的底層——半導體設備有望成為AI行情擴散的下一個方向。 投資建議:1)前道設備:低國產化率環節重點推薦拓荊科技、精測電子和芯源微等;低估值標的重點推薦北方華創、賽騰股份、至純科技和華海清科等;其他重點推薦中微公司、萬業企業和盛美上海。2)后道設備:重點推薦長川科技、華峰測控;3)零部件:重點推薦正帆科技、新萊應材、富創精密和華亞智能等細分賽道龍頭。 東方證券:中國有望迎來數據要素元年 2023年4月13日,在“2023數字經濟峰會”上,廣東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局長楊鵬飛在主題發言中提到,《廣東省數據條例》即將出臺,并且廣東正研究推動將數據生產要素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另外,據財聯社報道,2023年廣東數據交易額有望突破五十億。 東方證券認為,2023年是數據要素元年。國家政策、地方細則有望持續出臺,推動數據要素產業健康發展。2月2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將數據資源列為數字中國的兩大堅實底座之一,明確了數字中國建設、數字經濟發展與數據資源體系建設是未來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 3月初,國家宣布組建數據局,體現了中央要把數據要素市場和數據流通相關制度建立和完善起來的堅定決心,充分說明了數據要素產業的重要性和發展方向。從地方政府層面,浙江、深圳等多地已出臺政策,先行先試。 近日《廣東省數據條例》也即將出臺。東方證券認為,今年國家層面數據要素相關政策有望持續出臺,奠定未來數據要素行業發展基礎,地方層面也將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持續出臺地方細則,爭做數據要素產業急先鋒。 中國數據要素市場興起,數據資源持有方、數據授權運營方、數據技術服務商三類公司,有望持續受益。首先,擁有數據資源的公司擁有大量寶貴數據資源。政府、互聯網、金融、電力、醫療、通信等領域的企業擁有大量的個人與企業數據,具有巨大的價值等待挖掘。此外,公共數據在我國的數據資源中占很大的比重。 原始的公共數據不會直接開放給市場使用,一般由國企助力其初步的價值釋放。具有國資背景、且有云與數據加工能力的企業有望持續受益于公共數據授權運營的推進。例如深桑達注資數字廣東,賦能廣東省的數據要素業務,也有望受益于《廣東省數據條例》的出臺以及全國數據要素產業的蓬勃發展。 最后,東方證券認為,數據加工分析商即生產開發數據產品的企業將會極大受益于數據要素市場的蓬勃發展。數據本身不具有價值,技術賦予了挖掘數據價值的能力。這些企業擁有深厚的算法能力、數據產品開發技術以及深刻的行業應用理解,能夠發現需求,將數據加工成數據產品,賦能產業發展。這是數據價值挖掘的最重要的步驟之一。 投資建議與投資標的方面,數據要素是未來長期發展的重要方向,持續看好數據持有方、公共數據授權運營企業、數據技術服務商三類公司。數據資源持有企業:看好航天宏圖、科大訊飛,建議關注上海鋼聯、卓創資訊等;數據運營企業:建議關注深桑達A、云賽智聯、易華錄、廣電運通等;技術服務提供商:推薦安恒信息、遠光軟件,建議關注奇安信-U、山大地緯、星環科技-U、海天瑞聲、每日互動、彩訊股份等。
證券投資 證券投資 價值投資 證券 數據安全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日本在亚洲A在线观看 | 五月丁香综合缴情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日韩免费 | 最新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 午夜三级国产精品理论三级 | 日韩欧美有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