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23 17:03:08
◎“2月重慶二手房來訪量、成交量的確雙雙上漲,但我們認為這次單邊上漲,并不是因為地產復蘇和消費者收入改善帶來的,這一定是短期的上漲,是大量被擠壓需求集中釋放出來。同時,由于開發企業頻頻爆雷,消費者更傾向于購買二手房避險,因此重慶二手房出現了一個短暫的小陽春。”
每經記者 陳利 每經編輯 魏文藝
二手房掛牌量又創新高。
貝殼找房App數據顯示,截至3月23日,重慶二手房掛牌量已高達19.4萬套(去年同期為17.8萬套),同比增加約1.6萬套。這是繼去年掛牌量突破18萬套后,重慶二手房掛牌量的又一新高。
不僅是掛牌量劇增,今年2月份,重慶二手房市場由于掛牌增多、競爭加大,不少業主不得不割肉降價,這也使得整個市場成交量接近去年峰值。中指院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2月重慶中心城區二手房成交達到11473套,環比上漲約55.6%。
但進入3月,重慶二手房成交量和帶看量卻開始下降。多位業內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購房者觀望情緒仍較濃,市場回暖更需要居民置業信心和收入預期的恢復,整體仍需依賴宏觀經濟基本面的修復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3月19日,重慶針對買賣雙方貸款銀行是同一銀行的情形,全面推行二手房雙預告“帶押過戶”(指二手房轉移預告登記和抵押預告登記),讓二手房交易人群不用再愁“過橋資金”,交易周期將大幅縮短。
“2月,成交量和來訪量同比上漲了2倍左右,我個人成交都有4套房,門店成交量超過20套。”重慶渝北區中環地產一門店經紀人張菲(化名)3月22日在第三方平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期成交周期也縮短了。
來自中指研究院的監測數據顯示,自去年下半年以來,重慶二手房市場活躍度回落,出現成交量價齊跌態勢,自2022年7月創下成交套數11626套、成交面積105.6萬平方米后一路下降,至去年12月時月度成交量僅6112套,相比去年7月高峰時下降超47%。
今年以來,重慶二手房成交量開始出現了上漲態勢。據銳理數據,1月份重慶中心城區二手房成交7293套,漲幅超20%;2月份成交達到11360套,環比上漲超50%,成交量已接近去年7月的峰值。
近3個月重慶二手房成交情況 來源:銳理數據
“2月份,在經濟活動逐步復蘇、政策優惠持續利好等多因素作用下,前期積壓購房需求持續釋放,市場成交有所回暖。另外,去年同期和今年1月均處春節假期,購房意愿相對較低,故同環比增幅明顯。”中指研究院重慶分院研究主管戴小紅3月22日通過微信向記者分析道。
“最好的時機還是年前或剛開年那一陣,當時因為疫情原因,很多業主都熬不住了,急于降價出售,所以價格普遍比較低。”張飛向記者舉例道,一套位于渝北龍頭寺板塊的二手房,自2022年8月就掛牌了,從最初的146萬元降到了如今的135萬元。“降價幅度其實不算大,之前有同小區房源降價比較離譜,能降到15萬甚至20萬以上。”
而隨著市場熱度的回升,據張菲透露,部分銀行商貸利率已調整至4.3%,僅少部分還能貸到4.1%,而在去年下半年重慶商貸利率基本均是4.1%。
“2月重慶二手房來訪量、成交量的確雙雙上漲,但我們認為這次單邊上漲,并不是因為地產復蘇和消費者收入改善帶來的,這一定是短期的上漲,是大量被擠壓需求集中釋放出來。同時,由于開發企業頻頻爆雷,消費者更傾向于購買二手房避險,因此重慶二手房出現了一個短暫的小陽春。”重慶華地空間科技有限公司運營副總、重科華地城鄉空間與產業發展研究院研究員劉渝鑫3月22日在接受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
不過,進入3月以來重慶二手房熱度已有所下降。
“近段時間,成交量和帶看量相比2月份確實降了一些,但價格算比較穩定。”張菲表示,現在業主降價出售的意愿減少了,心態要好很多了。“之前巴蜀城套二93萬業主都賣,但現在最便宜的都要100萬-105萬了,但其實業主并沒漲價,只是沒那么著急降價賣了。”
“不過,改善需求還在增長。”宸御聯行管家公司創始人、房產投資專家樹先生3月22日通過微信告訴記者,其所開設的兩家門店3月以來改善客群的來訪量和成交量均在增長。
記者從重慶當地多位房產經紀人處了解到,帶看客戶有相當一部分都表示需要“先賣后買”,邊賣房邊同步看房。
在重慶某生活資訊交流平臺上,一位業主就表示已將自己位于九龍坡區一套均價1萬多的套二房源掛牌出售,因為家里有2個小孩,想置換一套更大的房子,目前的掛牌價為96萬元,比最初時低了2萬元。
據中指研究院數據,2月重慶二手住宅價格延續下跌態勢,主城區二手住宅掛牌價繼續調整,環比下跌0.32%。分區域來看,2月重慶主城各轄區二手住宅掛牌價環比繼續下跌,且各區價格跌幅相差不大,均在0.2%-0.5%。
另據諸葛找房統計,上周(3月13日-3月19日),重慶二手住宅市場均價為14257元/平方米,環比持平。
數據來源:諸葛找房
在戴小紅看來,“目前購房者觀望情緒仍較濃,市場回暖更需要居民置業信心和收入預期的恢復,整體仍需依賴宏觀經濟基本面的修復情況。”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市場熱度的下降,也導致開發商的信心不足。據重慶一業內人士透露,今年2月新房、二手房成交量上漲時,有部分開發商覺得市場開始復蘇已在看地準備投資了,但3月市場熱度降下來后又擱置了投資準備。
“重慶投資需求消失后,剩下就是剛需和改善型需求,長期來看這兩類需求都會是一個較為恒定的值。由于之前不少開發企業爆雷,項目停工問題嚴重,大家出于避險情緒,肯定更加喜歡現房,二手房將會吸納大量曾經想購買新房的人群。”劉逾鑫表示,當前從中央到地方都著力實現保交樓,有效解決項目停工問題,2023年度應該能夠得到有效改善,從而恢復消費者對新房交付信心。
盡管市場活躍度有所下滑,但重慶二手房掛牌量依然維持高位。
貝殼找房App數據,截至3月23日,重慶二手房掛牌量已超過19.4萬套。而在去年同期掛牌量約17.8萬套,同比增加約1.6萬套。
回看重慶二手房源掛牌量攀升的過程,2021年下半年出臺的系列調控政策是一個分水嶺,此后重慶二手房源在售數量持續增加,并自2022年以來相繼破16萬套、17萬套、18萬套,到如今的超過19萬套。
“2016年底到2019年底,重慶經過了一段上漲行情,主城區住宅價格單邊上漲,加之當時對本地市民無限購政策,使得房產成為了大部分家庭的投資產品。而重慶每年住宅放量達到2000多萬平米,大量需求得以承接,最終導致了重慶中產家庭和富人階層往往都持有多套房。”
劉渝鑫分析指出,但此后“三道紅線”出臺后,重慶地產單邊上漲預期被打破了,加上經濟下行,購房者的避險情緒加重,多重因素疊加形成了拋售資產套現的現象。
數據來源:中指研究院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2021年以前重慶新房成交規模均大于二手房交易規模,但這種情況在2022年發生了逆轉。重慶銳理數據顯示,2022年以來,重慶二手房成交量持續高于新房,特別自去年8月以后,這一跡象持續明顯擴大。
具體來看,2022年8月重慶新房交易量占二手房交易量的1/3,換句話說,重慶主城區成交4套住宅,其中二手房就占3套;到了去年9月,二手房成交占比快速跳漲至70%,即每10套住房交易中就有7套是二手房。
“其實重慶房地產整體局面并沒有改變,從供應端口來看重慶存量過大,而開發企業手上已拿預售證未售、在建設未拿預售證,拿地未開工的存量又有5000萬平方米左右。”劉渝鑫表示,從需求端口來看,房地產上漲可能性不大,投資屬性消失,“但當前經濟復蘇仍然困難,老百姓就業和收入仍未得到實質性改善,避險存款仍在增加,整體來看房地產需求是未復蘇的。”
不過,他也指出:“樓市所有問題本質都是供需的問題。解決地產問題永遠不在地產本身,人是一切商業邏輯的根源。房地產增長邏輯是人口邏輯,人口邏輯是產業邏輯,只有產業發展才能吸附外來人口,增加購房需求。”
【每經房產原創,喜歡請關注微信號Real-estate-Circle】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琳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