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20 19:30:43
每經AI快訊,中國銀河03月20日發布研報稱:給予電源設備推薦(維持)評級。
海外提高裝機目標,海風占比持續提升:根據BNEF數據,預計2023年全球累計風電裝機量將達到1TW,2030年接近2TW,海風貢獻大,預計海風的裝機占比將從2022年的10%提高到2030年的28%,2035年海風累計裝機有望達到521GW,是2021年的10倍。2025年歐洲海風市場有望加速發展,美國陸風裝機將于2024年開始回彈,并逐年攀升。
2023年招標持續高景氣:據風芒能源不完全統計,在2022年招標數據創歷史新高(87GW)的基礎上,2023年1-2月我國風電招標規模達14.3GW,其中陸風12.7GW,海風1.6GW。我們預計2023年陸風新增裝機有望超過55GW,同比增長約60%;海風新增裝機超過10GW,同比翻番不止。“十四五”風電規劃裝機量超300GW。我國“十三五”風電裝機量153GW,是“十三五”規劃裝機量的1.9倍。BNEF預測“十四五”風電規劃裝機量達332GW,較“十三五”實際裝機量翻番不止,其中“三北”地區裝機規劃占比約62%。黃林風電指數表現。
中國風機大型化全球領先:國外海上風機最大單機容量已達15MW(維斯塔斯),國內18MW(明陽智能、中國海裝)。大型化趨勢提速。從設備來看,近兩年多數定標機型在7~8MW之間。根據CWEA數據,2022年我國下線的新型海風機組的平均單機容量達11.5MW,到2025年最大單機容量可達到20MW。
海風加速深遠化,“十四五”前中期降本增效壓力大:《深遠海海上風電管理辦法》有望出臺,我們預計有關“雙三十”建設新規可能即將落地。海風加速走向深海。海風開發成本依然較高。根據水規院數據,目前近海場址工程單位千瓦投資依然達到1~1.2萬元/千瓦,年利用率小時數在2800小時~3800小時之間,項目資本金收益率在4%~8%之間;深遠海場址工程單位千瓦投資超過1.4萬元/千瓦,年利用率小時數超過3500小時,項目資本金收益率多數低于6%。
漂浮式海上風電蓬勃發展,2026年有望開啟商業化進程:GWEC預計,全球漂浮式海風裝機2021-2025年復合增長率可達104.7%,2026-2030年達59.6%。經濟性欠缺。目前漂浮式單位造價在4-5萬/KW左右。成本降幅可期。根據BNEF預測,2025-2030年主機和平臺成本有望大幅下降,使整體造價降低40%-56%至17585元/kW,預計2035年成本將接近當前固定式風機。
投資建議:建議把握兩條主線:一是成本管控能力強的平臺型整機企業,推薦明陽智能(601615.SH)、三一重能(688349.SH)、金風科技(002202.SZ)等;二是受益于大型化、海風化的零部件廠商,推薦東方電纜(603606.SZ)、天順風能(002531.SZ)、中材科技(002080.SZ)、大金重工(002487.SZ)等。
風險提示:“雙碳”目標推進不及預期;產業政策變化帶來的風險;行業競爭加劇銷售價格下移超預期;產品盈利下滑超預期。
每經頭條(nbdtoutiao)——奇招,原本賣烤串的,硬是靠賣烤爐活下來了!餐飲疫后復蘇,然而…
(記者 王瀚黎)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