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20 15:09:17
每經編輯 段煉 蓋源源
知名直播平臺斗魚近日因36歲女員工請假保胎被拒后還遭辭退,引發網友關注。
3月14日,36歲的丁女士委托律師在武漢提起了勞動仲裁。兩周前,她向公司請假保胎,被以不符合規定為由駁回,在她提出質疑后,公司人力部門以曠工為由向她發出《勞動合同解除通知書》。
丁女士稱,因為高齡受孕,懷孕期間陸續出現過先兆流產、妊娠高血壓等情況,被醫生判定為高危妊娠監督對象。“我之前在斗魚上海分公司上班,后來整個團隊被調崗到武漢,我從來都是服從公司安排,不知道為什么被這樣對待。”
18日,斗魚公司工作人員回應記者稱,人力部門反饋丁女士曠工違反公司規定,解除勞動關系并非針對懷孕女性。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36歲女子請假保胎被拒后遭辭退
丁女士兩年前在斗魚上海分公司任職,之后根據公司業務調整,隨上海團隊一起遷往武漢,與丈夫長期兩地分居。
丁女士介紹,去年10月懷孕后,因高齡受孕的原因,她陸續出現過先兆性流產跡象,還有妊娠高血壓,被醫生判定為高危監督對象。
丁女士提供的產檢資料顯示,2月27日、28日,丁女士在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特需門診產檢,被兩位不同的醫師診斷為:高齡初產,妊娠高血壓,需高危妊娠監督。兩次的復查記錄單上,都打印著“休28天”的字樣。
丁女士產檢資料(受訪者供圖)
丁女士稱,2月27日將相關資料提交oa系統請假,但被人力部門駁回。考慮到可能是人力部門看不懂病例資料,她在2月28日又去醫院開具了一份更詳細的資料提交,但人力依舊將申請駁回。
丁女士介紹,她從懷孕半年來一直是通過這種方式請假休息,最后一次請假截止日期為2月26日。27日、28日兩次產檢,分別以產檢假和年假名義請假,都獲得批準,但同日提交的長假申請未被批準。
丁女士的請假記錄(受訪者供圖)
丁女士通過網絡群組與人力聯系,發送的信息都是“已讀不回”狀態。3月2日下午,人力通過oa系統回復:結合相關材料,不屬于確診妊娠高血壓,且需要臥床休息的情形,駁回病假。
斗魚公司人力部門回復(受訪者供圖)
之后,丁女士的郵箱還收到《勞動合同解除通知書》郵件,稱其因無故曠工兩天,公司于當日與其解除勞動關系。
同時,丁女士發現她的企業郵箱、微信等工作賬戶均被關閉。
投訴后被索要“不適合繼續工作”證明
斗魚稱將配合勞動仲裁調查
3月6日,丁女士向當地勞動監察部門投訴后,接到工作人員回復。
電話錄音顯示,工作人員表示,經向斗魚公司了解情況,斗魚公司反饋稱丁女士的請假憑證不符合公司規定,應開具“不適合繼續工作”的證明材料。丁女士在中表示,已經提交了醫院開具的請假材料,工作人員則回應稱,如果丁女士不認可這一結果,可以申請勞動仲裁。
3月18日,記者聯系斗魚公司人力資源部門崔姓工作人員,對方表示不接受采訪。3月19日,斗魚公司公關部門工作人員回復記者稱,人力部門反饋了三條意見:
解除勞動關系并非惡意針對丁女士這樣的懷孕女性;
丁女士存在曠工違紀情況;
丁女士可以申請勞動仲裁,公司將配合調查。
丁女士告訴記者,因身體原因出行不便,已經在3月14日委托律師從上海趕往武漢,向武漢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此前類似案例
國務院印發的《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21-2030年)》中有如下表述:為女性生育后的職業發展創造有利條件。禁止用人單位因女職工懷孕、生育、哺乳而降低工資、惡意調崗、予以辭退、解除勞動(聘用)合同,推動落實生育獎勵假期間的工資待遇,定期開展女職工生育權益保障專項督查。為女性生育后回歸崗位或再就業提供培訓等支持。
懷孕引發的相關職場歧視對于女性而言并不陌生。
2020年6月,陳某進入某裝飾公司,任職室內設計總監。2021年6月,陳某懷孕后,某裝飾公司認為設計總監工作量大,懷孕女員工無法勝任,把陳某調整到設計員崗位。遭陳某拒絕后,某裝飾公司以陳某未按期到新崗位報到為由把陳某辭退。
陽江中院生效判決認為,陳某原崗位的工作內容不存在孕期禁忌,但在陳某懷孕后,某裝飾公司在未與陳某協商一致的情況下,將陳某的設計總監崗位調整為設計員崗位,該次調崗明顯具有懲罰性,陳某有權拒絕。
某裝飾公司以陳某未按期到新崗位報到,對公司造成嚴重損害為由,向陳某發出辭退通知書,違反法律規定,構成違法解除勞動合同。
因此,判決某裝飾公司向陳某支付賠償金21651.8元。
營收下滑23.4%,月活用戶下滑7.7%
財報數據顯示,去年第三季度,斗魚總營收為17.98億元,上年同期營收23.48億元,同比下滑23.4%;凈虧損660萬元,上年同期凈虧損1.44億元,虧損同比收窄95.4%;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調整后凈利潤為2570萬元,上年同期凈虧損7270萬元,同比環比均顯著提升;毛利潤為2.51億元,上年同期為2.79億元;對應毛利率14.0%,上年同期為11.9%。
運營業績方面,斗魚去年第三季度平均移動端MAU(月活躍用戶數)為5710萬,同比下滑7.7%,環比上漲2.5%;季度平均付費用戶數量達到560萬,上年同期為720萬。
從收入結構來看,斗魚營業收入主要來自其直播業務。斗魚去年第三季度總營收中直播業務收入為17.05億元,較上年同期的22.11億元下滑22.9%。財報顯示,直播收入下降主要是由于正在實施謹慎的運營戰略,包括公司對某些互動功能和相關運營的調整,以促進其平臺的長期發展。廣告和其他收入為9330萬元,上年同期為1.38億元。財報顯示,廣告和其他收入下降主要是由于不斷探索新的商業化模式,利用了一部分本可以直接變現的廣告流量,以及在宏觀經濟疲軟的情況下廣告主的需求降低。
成本方面,去年第三季度營收成本為15.47億元,較上年同期的20.695億元下降25.2%。其中,營收分享費和內容成本為13.2億元,上年同期為18.4億元。帶寬成本為1.35億元,上年同期為1.63億元。
數據來源:斗魚三季報
斗魚創始人、CEO陳少杰表示,在復雜的宏觀環境下,一方面通過持續的內容投入和服務創新穩定了用戶規模,另一方面提升收入質量,加強成本控制,實現了公司整體業務的基本平穩。“未來,我們將繼續完善以游戲內容為核心的社區生態,基于游戲特點和深厚的主播資源,加深與游戲廠商的合作,以社區互動為驅動力,持續推進和完善游戲內容建設和互動性功能,堅持執行‘以游戲為核心的多元化內容生態平臺’的發展戰略,探索新的增長點,促進斗魚的長期健康發展。”
斗魚財務副總裁曹昊指出,“本季度公司繼續保持對優質內容的投入,維持了公司整體直播業務的穩定,同時探索基于游戲的新商業模式。與此同時我們繼續進行成本控制和費用優化,本季度公司已經連續兩個季度實現了調整后的凈盈利。截止三季度末,公司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受限現金和存款余額為68.7億元,充沛的現金儲備賦予了我們在充滿挑戰的宏觀環境下應對挑戰和變化的靈活性。在穩定和優化核心業務財務表現的同時,斗魚將持續探索新的變現方式和運營模式,努力為股東帶來長期價值。”
官網資料顯示,斗魚總部位于中國武漢,是以游戲為中心的直播平臺,用戶可以通過PC和移動應用程序上的平臺享受互動游戲和娛樂實時流媒體。
截至3月17日收盤,斗魚股價報收1.18美元,跌5.6%,總市值3.75億美元。
(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編輯|段煉 蓋源源
校對|盧祥勇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央視網、封面新聞、工人日報、澎湃新聞、上市公司財報、公開資料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