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二季度我國外貿預計將開啟迅速反彈的局面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14 22:52:11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陳星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穩定大宗消費,推動生活服務消費恢復。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

積極推動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等高標準經貿協議,主動對照相關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繼續發揮進出口對經濟的支撐作用。

號角已經吹響,新的一年,該如何激發消費增長潛力?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出口扮演怎樣的角色?外資在經濟增長中又將發揮哪些作用?

針對上述一系列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在全國兩會召開期間專訪了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

今年二季度外貿有望迎來快速反彈。圖為無人機拍攝的海南洋浦國際集裝箱碼頭 新華社圖

談新型消費理念:會在2023年有一個突破

NBD:總需求不足是當前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經濟運行為什么會出現總需求不足?

魏建國:總需求不足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消費不足、投資不足和外需不足。從目前來看,三方面的不足各有各的原因。外需不足是因為海外訂單減少了,但是訂單減少是暫時的,這主要是因為歐洲和美國要補庫存,形成了逆周期采購,導致去年四季度本來應該是旺季,是可以“翹尾巴”的季節,卻出現了持續的下滑。這是外需不足的原因之一,但我個人認為,這只是暫時的。

投資不足方面,應該看到,當前國內民營企業投資不足的現象較為突出,主要體現在找不到項目,也就是說民營投資者對下一步的新興產業,以及國家下一步的發展規劃,還有點看不準、吃不透,所以處于彷徨猶豫的階段。

當然,隨著國家對民營經濟支持力度的加大,宣傳力度的加大,這些問題是可以解決的。最新數據顯示,2月份,我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2.6%,比上月上升2.5個百分點,各分類指數均高于上月。我認為這就說明擴大民企投資起了作用。

消費不足是當務之急。我們可以看到,2019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規模首次突破40萬億,但2022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出現了負增長。除了疫情因素以外,有些人認為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不夠,也有人認為是消費環境的問題,還有人認為應該多放假促進消費。這些觀點都有道理,但我認為是片面的。

我覺得關鍵一點是長期以來,人們的消費觀念仍然沒有發生改變。在很長一段時期,我們的消費、經營都是以商品為主,而不是以人為主。這幾年,我們原有的消費觀念沒有改變,新的消費觀念也沒有產生。新老交替之間出現了暫時性的下跌,需要引起警惕。

NBD:如何理解消費觀念要轉變為以人為主?當前,有哪些場景和成功的案例?

魏建國: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發生變化,接下來,決定消費轉型升級能否成功的關鍵,就是改變千百年來以商品為核心的經營模式,把它轉變為以人為中心的新型消費理念。如果這種新型消費理念能夠成功轉型,不僅能帶來新的產業發展,而且對市場結構的重組也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我認為,這種以高品質消費為導向,以人為中心的新型消費理念會在2023年有一個突破。

在這方面,長三角地區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未來五年,長三角地區有望引領整個中國的消費。

首先,長三角地區的人均消費和整體消費規模較高,包括上海、南京、蘇州、杭州等,這些城市的消費能力和潛力,得到較好的挖掘。

另外一點就是消費觀念的改變。以早餐為例,其他很多地方的早餐相對比較簡單,但揚州、蘇州等城市將早餐當做一個重要的消費內容和消費場景。讓客人在較短時間內盡可能多地體驗各式各樣的小吃。主動迎合消費者的消費意愿、消費能力和消費時間,這就是以商品為中心的消費模式轉變為以人為中心的消費理念。

我相信,疫情過后,體育、文化、藝術、演出等消費市場,都會朝著以人為主的新型消費模式轉變。

談二季度外貿:會開啟迅速反彈的局面

NBD:去年四季度,受外部需求收縮等因素影響,我國外貿增長明顯承壓,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向下拉動GDP1.2個百分點。在這種背景下,您認為今年我國外貿趨勢如何?

魏建國:去年,我國外貿發展的確受到了一些影響,但我不太同意部分學者對于當前外貿形勢的悲觀判斷和情緒。當前,我國外貿發展和走向已經越過低谷,呈現出企穩向上的V字型走勢。我把這稱為“小荷才露尖尖角”。也就是說,今年的外貿已經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預計全年外貿有望出現兩位數的增長。

特別是在今年二季度,將是整個外貿增長的關鍵時期,我認為,今年二季度,我國外貿會開啟迅速反彈的局面。

NBD:2022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達到42.07萬億元,規模再創歷史新高。您認為今年外貿會出現兩位數增長,理由是什么?

魏建國:去年我國外貿進出口成績來之不易。今年,我認為會在去年的基礎上,再有10%左右的增長。全年外貿進出口規模有望達到46萬億元左右。具體來看,出口今年有可能達到26萬億左右,進口會達到20萬億元。對此,我是充滿信心的。

理由有三點:第一,經過三年疫情,我國外貿的韌性很強,外貿結構不是“稻草人”,而是“鋼筋水泥”,是打不倒、壓不垮的。中國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不斷增強,我們的物流水平也在不斷提升。此前,中國面對很多困難,我們都挺過來了。在我國外貿結構中,一般貿易比重在不斷地提升,這些都充分說明,我國外貿的國際競爭力不斷提高。

第二,民營企業在我國外貿中的占比不斷提升。2022年,我國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59.8萬家,增加5.6%。其中,民營企業51萬家,增加7%,進出口21.4萬億元,增長12.9%,占進出口總值的50.9%,提升2.3個百分點,年度占比首次超過一半,對我國外貿增長貢獻率達到80.8%。

今年,隨著我國外貿主體繼續增多,以及海外訂單的增加,民營企業對外貿的貢獻會更大。

第三,我國外貿的主要對象并沒有發生變化。開年以來,外貿出現一些波折,我認為這只是暫時的現象。應該看到,我們和其他一些重要經濟體貿易之間的互補性是非常強的。

隨著RCEP的生效實施,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我國外貿“朋友圈”會進一步擴大,外貿增長的潛力會得到進一步的釋放。

談實際使用外資:今年或保持兩位數增長

NBD: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今年,我們在吸引外資方面如何發力?

魏建國:近年來,圍繞穩外資,我國連續出臺了優化營商環境的舉措,努力構建國際化、法治化、市場化的一流營商環境,包括在知識產權保護、縮減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等方面邁出了更大步伐。今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有望保持兩位數增長,規模或將達到2300億~2500億美元。

更大力度吸引外資,就是要在規則、規制、管理標準上釋放更大紅利。比如近年來,我們不斷修改、完善對外貿易、吸引外資方面的規則、制度,中國市場對外資吸引力不斷增強。因此,制度型開放是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抓手。

NBD:如何實現制度型開放,讓規則、制度等釋放更大紅利?

魏建國:制度型開放是全面的、內在的,因此釋放的潛力是無窮的。這是加入WTO以后,中國改革開放的又一個里程碑,也是改革開放的攻堅階段。最難啃的骨頭就在這個階段,在這個階段,改革涉及人的觀念,是一場從未有過的深刻的革命。

這個改革涉及的面很廣,我們已經推進了一些先行先試。我國的制度型開放更具有中國特色,這種特色表現得更加全面也更加長遠。深圳已經積累了較好的先行先試經驗,海南自由貿易港也正在這方面發揮探索作用,上海浦東也在抓緊制定一系列政策。未來中國制度型開放將會從這些地方開始,逐漸向全國推開。

具體的建議有以下幾點,第一,制度型開放一定要做好頂層設計。在大膽闖、大膽試的自主改革進程指導下,以問題為導向,拿出前瞻性較強、操作性簡易可行、政策提供到位的頂層設計。

第二,要自動對焦目前我們所實行的各種自貿協定。

第三,不要搞單兵推進,也不要搞零打碎敲,要真正實行立體式全方位的制度型開放。包括海關、金融、財稅等各部門要協同。另外,制度型開放將給民營企業帶來極大的發展機遇,將是民營企業的又一個春天。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穩定大宗消費,推動生活服務消費恢復。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 積極推動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等高標準經貿協議,主動對照相關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繼續發揮進出口對經濟的支撐作用。 號角已經吹響,新的一年,該如何激發消費增長潛力?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出口扮演怎樣的角色?外資在經濟增長中又將發揮哪些作用? 針對上述一系列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在全國兩會召開期間專訪了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 今年二季度外貿有望迎來快速反彈。圖為無人機拍攝的海南洋浦國際集裝箱碼頭新華社圖 談新型消費理念:會在2023年有一個突破 NBD:總需求不足是當前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經濟運行為什么會出現總需求不足? 魏建國:總需求不足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消費不足、投資不足和外需不足。從目前來看,三方面的不足各有各的原因。外需不足是因為海外訂單減少了,但是訂單減少是暫時的,這主要是因為歐洲和美國要補庫存,形成了逆周期采購,導致去年四季度本來應該是旺季,是可以“翹尾巴”的季節,卻出現了持續的下滑。這是外需不足的原因之一,但我個人認為,這只是暫時的。 投資不足方面,應該看到,當前國內民營企業投資不足的現象較為突出,主要體現在找不到項目,也就是說民營投資者對下一步的新興產業,以及國家下一步的發展規劃,還有點看不準、吃不透,所以處于彷徨猶豫的階段。 當然,隨著國家對民營經濟支持力度的加大,宣傳力度的加大,這些問題是可以解決的。最新數據顯示,2月份,我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2.6%,比上月上升2.5個百分點,各分類指數均高于上月。我認為這就說明擴大民企投資起了作用。 消費不足是當務之急。我們可以看到,2019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規模首次突破40萬億,但2022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出現了負增長。除了疫情因素以外,有些人認為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不夠,也有人認為是消費環境的問題,還有人認為應該多放假促進消費。這些觀點都有道理,但我認為是片面的。 我覺得關鍵一點是長期以來,人們的消費觀念仍然沒有發生改變。在很長一段時期,我們的消費、經營都是以商品為主,而不是以人為主。這幾年,我們原有的消費觀念沒有改變,新的消費觀念也沒有產生。新老交替之間出現了暫時性的下跌,需要引起警惕。 NBD:如何理解消費觀念要轉變為以人為主?當前,有哪些場景和成功的案例? 魏建國: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發生變化,接下來,決定消費轉型升級能否成功的關鍵,就是改變千百年來以商品為核心的經營模式,把它轉變為以人為中心的新型消費理念。如果這種新型消費理念能夠成功轉型,不僅能帶來新的產業發展,而且對市場結構的重組也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我認為,這種以高品質消費為導向,以人為中心的新型消費理念會在2023年有一個突破。 在這方面,長三角地區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未來五年,長三角地區有望引領整個中國的消費。 首先,長三角地區的人均消費和整體消費規模較高,包括上海、南京、蘇州、杭州等,這些城市的消費能力和潛力,得到較好的挖掘。 另外一點就是消費觀念的改變。以早餐為例,其他很多地方的早餐相對比較簡單,但揚州、蘇州等城市將早餐當做一個重要的消費內容和消費場景。讓客人在較短時間內盡可能多地體驗各式各樣的小吃。主動迎合消費者的消費意愿、消費能力和消費時間,這就是以商品為中心的消費模式轉變為以人為中心的消費理念。 我相信,疫情過后,體育、文化、藝術、演出等消費市場,都會朝著以人為主的新型消費模式轉變。 談二季度外貿:會開啟迅速反彈的局面 NBD:去年四季度,受外部需求收縮等因素影響,我國外貿增長明顯承壓,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向下拉動GDP1.2個百分點。在這種背景下,您認為今年我國外貿趨勢如何? 魏建國:去年,我國外貿發展的確受到了一些影響,但我不太同意部分學者對于當前外貿形勢的悲觀判斷和情緒。當前,我國外貿發展和走向已經越過低谷,呈現出企穩向上的V字型走勢。我把這稱為“小荷才露尖尖角”。也就是說,今年的外貿已經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預計全年外貿有望出現兩位數的增長。 特別是在今年二季度,將是整個外貿增長的關鍵時期,我認為,今年二季度,我國外貿會開啟迅速反彈的局面。 NBD:2022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達到42.07萬億元,規模再創歷史新高。您認為今年外貿會出現兩位數增長,理由是什么? 魏建國:去年我國外貿進出口成績來之不易。今年,我認為會在去年的基礎上,再有10%左右的增長。全年外貿進出口規模有望達到46萬億元左右。具體來看,出口今年有可能達到26萬億左右,進口會達到20萬億元。對此,我是充滿信心的。 理由有三點:第一,經過三年疫情,我國外貿的韌性很強,外貿結構不是“稻草人”,而是“鋼筋水泥”,是打不倒、壓不垮的。中國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不斷增強,我們的物流水平也在不斷提升。此前,中國面對很多困難,我們都挺過來了。在我國外貿結構中,一般貿易比重在不斷地提升,這些都充分說明,我國外貿的國際競爭力不斷提高。 第二,民營企業在我國外貿中的占比不斷提升。2022年,我國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59.8萬家,增加5.6%。其中,民營企業51萬家,增加7%,進出口21.4萬億元,增長12.9%,占進出口總值的50.9%,提升2.3個百分點,年度占比首次超過一半,對我國外貿增長貢獻率達到80.8%。 今年,隨著我國外貿主體繼續增多,以及海外訂單的增加,民營企業對外貿的貢獻會更大。 第三,我國外貿的主要對象并沒有發生變化。開年以來,外貿出現一些波折,我認為這只是暫時的現象。應該看到,我們和其他一些重要經濟體貿易之間的互補性是非常強的。 隨著RCEP的生效實施,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我國外貿“朋友圈”會進一步擴大,外貿增長的潛力會得到進一步的釋放。 談實際使用外資:今年或保持兩位數增長 NBD: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今年,我們在吸引外資方面如何發力? 魏建國:近年來,圍繞穩外資,我國連續出臺了優化營商環境的舉措,努力構建國際化、法治化、市場化的一流營商環境,包括在知識產權保護、縮減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等方面邁出了更大步伐。今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有望保持兩位數增長,規模或將達到2300億~2500億美元。 更大力度吸引外資,就是要在規則、規制、管理標準上釋放更大紅利。比如近年來,我們不斷修改、完善對外貿易、吸引外資方面的規則、制度,中國市場對外資吸引力不斷增強。因此,制度型開放是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抓手。 NBD:如何實現制度型開放,讓規則、制度等釋放更大紅利? 魏建國:制度型開放是全面的、內在的,因此釋放的潛力是無窮的。這是加入WTO以后,中國改革開放的又一個里程碑,也是改革開放的攻堅階段。最難啃的骨頭就在這個階段,在這個階段,改革涉及人的觀念,是一場從未有過的深刻的革命。 這個改革涉及的面很廣,我們已經推進了一些先行先試。我國的制度型開放更具有中國特色,這種特色表現得更加全面也更加長遠。深圳已經積累了較好的先行先試經驗,海南自由貿易港也正在這方面發揮探索作用,上海浦東也在抓緊制定一系列政策。未來中國制度型開放將會從這些地方開始,逐漸向全國推開。 具體的建議有以下幾點,第一,制度型開放一定要做好頂層設計。在大膽闖、大膽試的自主改革進程指導下,以問題為導向,拿出前瞻性較強、操作性簡易可行、政策提供到位的頂層設計。 第二,要自動對焦目前我們所實行的各種自貿協定。 第三,不要搞單兵推進,也不要搞零打碎敲,要真正實行立體式全方位的制度型開放。包括海關、金融、財稅等各部門要協同。另外,制度型開放將給民營企業帶來極大的發展機遇,將是民營企業的又一個春天。
進出口貿易 商務部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精品高清Av在线播放 | 午夜福利免费区在线观看 | 正在播放国产厕所尿视频 | 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 午夜福利国产小视频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香蕉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