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北上深做對了什么?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2-22 22:11:29

跨越2萬億之后,下一程怎么走?從北上深三座城市身上,我們可以明顯看到,未來必須加快向產業高端和高端產業轉型升級,只有產業競爭力的持續提升,方能繼續推動城市 “向上生長”。

每經記者 余蕊均  吳林靜    每經編輯 劉艷美

圖片來源:新華社

“萬億城市”是帶動區域乃至全國經濟增長的發動機和頂梁柱,“2萬億城市”則是萬億城市中塔尖般的存在。近日,城市進化論將重磅推出《“2萬億俱樂部”勞動人口可持續競爭力報告》,探析城市經濟增長動能及可持續發展之路。

在不斷膨脹的“2萬億俱樂部”內部,其實也存在“兩大陣營”:上海、北京GDP超過4萬億元,深圳超過3萬億元,屬于“完成進階”的第一梯隊;重慶、廣州、蘇州和成都屬于“正在進階”的第二梯隊。

跨越2萬億之后,下一程怎么走?從北上深三座城市身上,我們可以明顯看到,未來必須加快向產業高端和高端產業轉型升級,只有產業競爭力的持續提升,方能繼續推動城市 “向上生長”。

比拼“高精尖”

當下,全球對于制造業的認知正在發生轉換,越來越多的地方開始意識到,經濟發展的穩定、經濟韌性的關鍵,在于制造業。特別是過去三年,面對諸多不確定因素挑戰,制造業在“2萬億俱樂部”城市(這里將武漢、杭州兩座“準2萬億”城市一并納入)穩經濟過程中扮演了關鍵角色。

三年間,北上深均在更高起點上實現“再上一個萬億”,更加凸顯制造業是立城之本,也是興市之要。

過去一年,深圳是一線城市中表現最優的城市,經濟總量達到32387.68億元,同比增長3.3%。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憑借良好的工業表現,深圳首次成為規上工業總產值、全部工業增加值“雙第一”城市。

2022年,深圳規上工業總產值4.55萬億元、增長7.0%,規上工業增加值1.04萬億元、增長4.8%。工業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接近50%,助力全年GDP增速企穩回升,跑贏全國大盤。

同期,上海受益于工業新動能,GDP增速走出一條“V型”反轉曲線,全年下降0.2%,降幅較去年二季度收窄5.5個百分點。其中,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達到1.74萬億元,同比增長5.8%,增速高于全市工業6.9個百分點,規上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4萬億元。

在此之前,北京GDP跨越4萬億臺階的一個重要拉動力,正是來自疫苗生產帶動下的醫藥行業,以翻兩倍增長態勢助推2021年全市工業增加值增長31%。2022年剔除新冠疫苗生產因素后,北京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5%,高于GDP增速1.8個百分點。

整體來看,“2萬億俱樂部”成員發力點愈發集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新能源、節能環保、數字創意等產業,它們的共同點在于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

由于北上深更早進入“轉型期”,相關產業布局相對更快,疊加前述在“人”“錢”等關鍵要素上的集聚力,推動了附加值更高的新興領域工業產品能夠更早面世,更有利于搶占市場。

一個典型案例是,過去三年間,新能源汽車市場迎來一輪爆發式增長,背靠整車廠的上海(特斯拉)、深圳(比亞迪)、北京(北汽新能源)收獲頗豐,新能源汽車產業為發揮工業“挑大梁”作用提供了重要支撐。

走向高端化

算上武漢、杭州,9座城市三產占比都已大于二產,符合“城市越大、服務業占比越高”的發展規律。從2022年數據看,北京三產占比超過80%,上海、廣州在70%以上,其后是杭蓉漢深,重慶、蘇州占比在50%梯隊。

進一步對比第三產業增加值,北京、上海以3.49萬億元、3.31萬億元領跑,廣深在2萬億上下,其后城市則在1.1萬億~1.5萬億之間。絕對量上的差距,直觀地表明了京滬現代服務業的“高端”程度。

從“2萬億俱樂部”成員已培育形成的萬億級產業來看,北京科技服務業突圍成功,成為第三產業“一枝獨秀”,同時其萬億級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中也包含了軟件和信息服務業。

數據顯示,2022年,北京“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增加值7456.2億元,增長9.8%;“金融業”實現增加值8196.7億元,增長6.4%;“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實現增加值3465億元,增長1.8%,三個行業增加值合計占第三產業的比重為54.8%,比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

同期,上海實現“金融業”增加值8626.31億元,同比增長5.2%;“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3788.56億元,增長6.2%;“房地產業”增加值3619.21億元,增長0.9%;“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加值2894.12億元,增長0.2%。

進一步分析京滬服務業的升級路徑,可以看到“互聯網”和“外資”兩大關鍵因素作用。

其中,2021年在互聯網電商平臺、互聯網游戲企業帶動下,上海全年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2.4%,增速高于第三產業增加值4.8個百分點,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11.3%。

2022年北京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35.3%,其中,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在集成電路制造、醫藥制造項目帶動下增長28.3%,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在互聯網相關服務領域帶動下增長41.3%。

作為走在開放最前沿的城市,上海過去三年實際利用外資金額保持在200億美元以上,其中95%以上的資金都流向第三產業,且向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領域集中。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促進制造業和服務業高度融合,正成為“2萬億俱樂部”培育萬億級產業、新興產業集群的重要思路。

比如,北京近日發布《關于北京市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計劃到2025年,培育形成10家市級兩業融合示范園區、100家市級兩業融合試點企業;錨定“制造業立市”的廣州,最近也提出要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更早之前,杭州也確定目標,要發揮數字經濟優勢,到2025年智能物聯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成為智能物聯卓越城市。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少妇毛多水多 | 亚洲日韩制服丝袜中文字幕 | 日韩精品受辱视频在线看 | 一级中文字幕免费看 |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高清v | 视频二区视频一区欧美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