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成都如何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市人大代表胡文曉:建議進一步打響產業名片,健全汽車產業生態圈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2-22 20:00:55

胡文曉認為,對于吹響“制造強市”號角的成都來說,汽車產業是制造行業里的大集成,也是千億級重要產業,具有消費占比高、產業鏈長、帶動效應強等特點。

每經記者 程曉玲    每經編輯 楊歡

Dezytqlgqy1677062456761.thumb_head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程曉玲 攝

2月21日上午,成都市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開幕,市長王鳳朝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后稱“報告”)。報告提出,“推動汽車產業向智能網聯和新能源轉型”。

在成都市人大代表、博世汽車部件(成都)有限公司總經理胡文曉看來,這正是汽車產業未來的發力方向所在。

胡文曉認為,對于吹響“制造強市”號角的成都來說,汽車產業是制造行業里的大集成,也是千億級重要產業,具有消費占比高、產業鏈長、帶動效應強等特點。

在“汽車新四化”與“軟件定義汽車”的變革中,成都還需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市場規模、產業生態圈建設等方面繼續發力。

面對產業轉型挑戰與市場新機遇,成都如何找到差異化優勢、實現后發趕超?就此,胡文曉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并給出了相關建議。

“名片”與“龍頭”

“中國這么多汽車制造基地,成都的產業名片是什么?”在2月22日上午的龍泉驛區代表團會議發言中,胡文曉多次提到“名片”一詞。

言下之意,在國內眾多城市搶灘布局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背景下,成都需要找到自身差異化優勢所在。

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6.9%和93.4%,連續8年保持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占比達到25.6%,提前完成《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的2025年發展目標。

相較全國大盤的“爆發式增長”,成都顯然還有很大空間。增量從何而來?引進頭部車企和項目是重要抓手之一。

汽車產業頭部企業的龍頭帶動效應毋庸置疑。胡文曉建議,成都可以設定中長期新能源車產銷目標,“加大決心、加強力度、加快速度”引入新能源車型和車企。

與此同時,中歐班列正在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出海”的重要途徑。成都應充分利用蓉歐鐵路的資源優勢,鼓勵和支持中國造汽車出口至歐洲、俄羅斯、東南亞等潛在市場,并以此為抓手吸引更多企業和項目落戶。

生態圈與新機遇

剛剛站上GDP“2萬億”新臺階的成都,已將未來5年的目標瞄準“3萬億”。

這其中,產業的支撐尤為關鍵。報告提出,成都將推進優勢產業高端化、傳統產業新型化、新興產業規模化,打造產業發展新的“四梁八柱”。

就汽車產業而言,成都具備良好的產業基礎,但同時也面臨不少轉型挑戰。

例如,胡文曉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當前“軟件定義汽車”正在深刻重塑汽車產業,簡單來說,“以前是硬件為主、軟件為輔,現在則是功能為王、硬件從屬于軟件來實現功能”。

這個過程中,催生了很多新的細分領域產業和初創公司,比如車載APP、遠程升級OTA、智能駕倉、車隊服務、信息娛樂、電池管理、駕駛輔助等等,形成了一個新的生態圈。

“這在本質上徹底改變了汽車的開發邏輯、產業結構,以及企業之間的合作模式。”胡文曉建議,成都應充分利用智能網聯平臺、信息技術與軟件等自身優勢,聚集在“軟件定義汽車”背景下的新興產業和初創公司,吸引更多整車與零部件之外的“新玩家”,進一步建全汽車產業生態圈。

此外,胡文曉關注到報告提出打造中國“綠氫之都”,這也為汽車產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成都的氫能產業具備較好的先發優勢和市場潛力,包括從制氫、儲氫、運氫到運用場景等全產業鏈覆蓋。結合建設成渝氫走廊、打造中國‘綠氫之都’等機遇背景,建議對氫能產業發展給予更多的政策支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成都市 汽車行業 新能源汽車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日韩国产欧美丝袜在线 | 日本午夜久久精品福利 | 亚洲国产成a人v在线观看 | 亚洲香蕉免费有线视频 | 亚洲高清激情精品一区国产 | 思思99思思久久最新地址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