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中消協點名“新冠“保險套路多 提醒消費者認真閱讀合同條款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2-16 00:17:30

每經記者 袁園    每經編輯 馬子卿    

2月15日,中國消費者協會(以下簡稱“中消協”)在官網發布《2022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115.19萬件,解決91.58萬件,解決率79.5%,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3.78億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新冠”保險因套路繁多被中消協點名。中消協表示,疫情發生后,國內不少保險公司推出“新冠”隔離和感染相關保險,并在網絡平臺上售賣,成為網絡保險領域的“網紅”產品。但有不少消費者反映隨著感染人數的激增,在理賠時遭遇各種“高門檻”。

一是宣傳容易賠付難。一些保險公司為吸引消費者投保,宣稱核酸陽性即可賠付,消費者實際感染后又設置苛刻條件,如要求提供CT檢測報告和醫生確診通知書等才能理賠。

二是為拒賠玩“文字游戲”。部分保險公司以消費者確診的是“新冠病毒感染”而非“新冠肺炎”為由不予賠付。三是逃避賠付責任。有些保險公司通過下架相關保險產品、保險理賠員失聯、客服電話不通等方式故意逃避賠付責任。

以中消協公布的案例為例,2022年5月,消費者袁先生向上海市黃浦區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以下簡稱“黃浦區消保委”)投訴,其于2022年3月9日在某互聯網保險公司購買愛無憂隔離險,后來居住小區于2022年4月1日起實施封控。消費者所處的樓棟內也有多戶住戶被確認為新冠肺炎陽性患者,消費者按照規定實施居家隔離。但向保險公司申請賠付時,保險公司卻拒不賠付。經黃浦區消保委調解,商家向消費者賠付5000元。

對此,中消協表示,《保險法》第一百三十一條規定,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及其從業人員在辦理保險業務活動中不得有欺騙保險人、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隱瞞與保險合同有關的重要情況等情形。保險公司應當嚴格落實《保險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做到誠信經營,自覺規范自身營銷行為。不得故意隱瞞合同重要情況和保險產品的關鍵信息,故意誤導消費者。對于保險責任、賠付標準、免賠情形等與消費者有重大利害關系的格式條款內容,要向消費者做顯著提示和明確說明,不得欺騙投保人、被保險人或受益人。消費者在購買相關保險產品時,要認真閱讀合同條款,不輕信保險銷售人員的口頭承諾,避免因誤導而購買與實際需要不相符的保險產品。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212379156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保險 疫情防控 消費者保護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五月天婷婷综合社区 |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 伊人久久综合网亚洲 |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视频在线 | 亚洲就去吻婷婷永久网 | 午夜福利免费区在线观看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