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2-07 15:48:07
每經評論員 杜恒峰
最近,使用Open AI公司開發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ChatGPT成為一種全球現象,無論是問答時高效、絲滑的用戶體驗,還是其寫代碼、寫論文的高專業水準,都預示著人工智能領域有望誕生下一個“殺手級”大眾應用。微軟百億美元投資Open AI、谷歌火速宣布將推出聊天機器人Bard與ChatGPT競爭,科技巨頭之間的競賽為這股熱浪又添了一把火。在A股市場,ChatGPT也成為最熱門的炒作主題,相關概念股連續飆漲,龍頭漢王科技已經連續走出7個漲停板,AI龍頭云從科技的股價從1月的低點已接近翻倍,高鴻股份、拓爾思等個股也有強勁表現。
當出現集中的主題炒作熱潮時,也往往是投資者互動平臺最活躍的時候,ChatGPT也是如此。據筆者統計,春節前后至今,深交所互動易相關的提問多達1221條,上證e互動也有113條。
這些問題類型多樣,有問是否有相關產品、相關技術儲備的,也有問是否有業務布局計劃的,實在沒有相關技術的就問有沒有將ChatGPT應用到公司智能客服的,還有的直接就問“是不是ChatGPT概念股”。
對于這些問題,有的上市公司順水推舟,推介公司的產品或技術,或者作出某些帶有引導性的判斷。比如有AI公司稱“公司的理念與OpenAI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而且目前的發展趨勢與公司的長期布局相吻合……大模型是公司的巨大想象空間和市場機會”;還有公司稱“AIGC、NLP等與ChatGPT相關的技術和產品也已逐步完善并在部分業務中落地應用”“ChatGPT是人機交互技術之一,公司在人機交互方面擁有多項技術儲備及成功應用案例”等。
這些回答,只談相似性和相關性,卻避談區別,雖然互動平臺的內容并不要求像公告那么嚴謹,但上市公司理應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向投資者披露更為全面、均衡的信息。須知,互動平臺不是廣告平臺,上市公司應當利用好這個工具,營造理性、真誠、平等的投資者關系。
目前為止,ChatGPT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獨一檔,即便是在這一領域積累深厚的谷歌,其即將推出的新品究竟有多大競爭力仍不明朗。據媒體報道,在成為ChatGPT之前,Open AI創業7年至今,聊天產品已經歷多次迭代,其主要的資源消耗在模型的訓練上,每次訓練都要耗費上百萬美元的資金,即便是現在成型后,其回答每個問題也有成本,這些成本再乘以千萬級日活用戶,其負擔之重不言而喻。
目前,A股部分上市公司已經有相關的AI技術積累,但AI和AI之間差別巨大,這些差別決定了AI的“智力水平”和應用范圍,目前A股公司尚沒有和ChatGPT相似的產品,有相關技術的公司也都只是部分技術,要組成一個整體系統還相去甚遠。
“墻外開花墻內香”,以ChatGPT為名的炒作與區塊鏈、元宇宙等概念炒作沒有區別,投資者要當心只開花不結果的情況出現。
筆者留意到,除了A股,ChatGPT相關商標還遭到搶注,申請人包括科技、貿易公司及多名自然人,參考國際分類,涉及到廣告銷售、科學儀器、網站服務等,當前商標狀態均為申請中,這些現象也是資本浮躁的表現。ChatGPT所代表的人工智能革命,需要的是耐心、定力和大規模的持續投入。ChatGPT的一鳴驚人,靠的不是技術路線有多高明,而是明確方向后,高強度的投入獲得的。催熟估值賺快錢不利于行業健康發展,對此業界應當有清醒的認知。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