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1-28 16:29:07
◎談及今年春節哪些商品受消費者青睞,韋兵表示,果蔬類銷售增長比較明顯,尤其是橙橘、檸檬等維C含量比較高的水果,出現了幾何級的增長。
◎成杰對記者表示,春節期間,包廂幾乎每天都是滿的,為了協調更多的包間,酒店甚至將行政酒廊等過去不接待客人的地方也擺上了桌子。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陳星
“春節前夕,我們就開始為協調包廂發愁,客人預訂包廂至少提前2天,這是疫情前才有的狀態。”高郵匯富金陵大飯店總經理成杰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之為“幸福的煩惱”。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22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9733億元,比上年下降0.2%。12月份,社零總額同比下降1.8%,降幅比上月收窄4.1個百分點。
去年12月份社零總額同比下降1.8%,降幅有所收窄 圖片來源:國家統計局
隨著春節假期的到來,加上我國防疫政策重大調整和優化,消費觸底反彈的拐點是否已經來到?零售、餐飲、服務等行業對消費回暖的感受如何?
1月21日至27日春節假期期間,《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江蘇省高郵市走訪餐飲、商超、理發等行業,發現消費加速回暖的“浪潮”已經襲來。
“從去年12月到今年春節期間像經歷了一次過山車。我感覺消費正呈現加速回暖的趨勢。”高郵市萬德福精品生活超市總經理韋兵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韋兵表示,2022年12月初,由于感染率較高,銷售受到了較大影響,禮盒等商品銷量幾乎為零,蔬菜等剛需類商品銷量也降低了70%。
“反彈是從去年12月25日左右開始的。”韋兵向記者透露,當時非常擔心返鄉潮會引發新一波感染高峰,從而對零售業造成沖擊。但1月7日春運開始后這種情況并沒有發生,客流量穩中有增。1月14日之后,市場明顯活躍起來。
談及今年春節哪些商品受消費者青睞,韋兵略顯激動地表示,果蔬類銷售增長比較明顯,尤其是橙橘、檸檬等維C含量比較高的水果,出現了幾何級的增長。“禮品、禮盒類的商品銷量也提升了50%以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實地走訪中發現,不少超市掛起了燈籠,貼上了春聯,年味十足,對于部分單價較高的商品還推出了很大的優惠力度。比如對某款單價為298元的奶粉,推出“加20元買一送一”的促銷活動。
某款奶粉正在大力促銷
除夕當天,記者在華潤蘇果超市注意到,收銀臺早早排起了“長龍”,消費者購物車里大多為禮盒和成箱的酒品。超市對新注冊APP會員更是推出領88元禮包的新春大禮。
采購年貨后等待結賬的消費者
疫情期間,餐飲業一直受到較大影響。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12月,全國餐飲收入4157億元,同比下降14.1%;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882億元,同比下降17.8%。
2022年1~12月,全國餐飲收入43941億元,同比下降6.3%;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10650億元,同比下降5.9%。
去年12月我國餐飲消費受疫情影響較大 圖片來源:國家統計局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隨著防疫政策的調整,餐飲和酒店消費也呈現出較大的反彈。
成杰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該飯店無論是餐飲還是客房都十分火爆,從營收來看,整體同比增幅為20%~25%。“尤其是大年初二和初三,出現了滿房的情況。”
成杰告訴記者,與往年相比,今年春節期間客人行程的碎片化現象較明顯,客房換手率進一步提升。“過去,一位客人通常會住4~5天,今年平均只有2~3天。上一批客人退房后,下一批很快會住進來。僅大年初五一天,酒店退了210個房間。”
某酒店大堂,住店客人絡繹不絕
“餐飲的情況還要好于客房。”成杰對記者表示,春節期間包廂幾乎每天都是滿的,為了協調更多的包廂,酒店甚至將行政酒廊等過去不接待客人的地方也擺上了桌子。
除了堂食火爆,線上配送、網絡年夜飯等新業態、新模式也有所復蘇。成杰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考慮部分老人、孕婦等特殊群體對堂食有擔憂,酒店提前籌備,推出“送餐到家”的活動。
對于今年的消費預期,作為一個從業20余年的老酒店人,成杰充滿信心。“1月中旬以來,我們明顯感受到大家的消費意愿在增強。相信接下來會形成一波新的消費‘浪潮’。”
除了商超、酒店,大型綜合商圈成為創新消費場景、營造消費氛圍、提振消費信心最集中的場所之一。
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在1月19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要深入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穩妥有序推進步行街改造提升,統籌開展智慧商圈、商店的示范創建,形成一批知名商圈,一批消費新地標。加快建設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讓居民生活更加便利。加快推進縣域商業體系建設,暢通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渠道,擴大鄉村消費。
春節期間,《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高郵世貿金街實地走訪發現,商場內人頭攢動,奶茶、咖啡、小吃商鋪前甚至排起了長隊。
商場內人頭攢動
從蘇州回家過年的王女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幾年因為疫情原因,一直沒能回家過年,沒想到今年家鄉商場的人氣如此火爆。“剛下單了一杯星巴克,店員告訴我要等1個半小時左右,真是太夸張了。”
記者隨機詢問了一家人氣較旺的奶茶店,商家告知,這個時間點已經排斷號了,建議1小時后再來排隊下單。
除夕當天,記者在世貿金街附近探訪一家理發店,該店老板李先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至少要等3個小時左右。“我們今天延遲到晚上10點打烊,你應該能排上。”
說起行業復蘇,李先生感慨地對記者表示,元旦之前生意的確不好,“一方面許多客人都感染了,店里沒生意。另一方面員工也被傳染請假,店里只有我1個人。”
“作為服務行業,我們非常珍惜這次消費復蘇的機會。”李先生表示,盡管是春節,店里理發仍然保持原價,就是希望能多吸引一些老顧客。
(文中圖片除署名外均為每經記者 張懷水 攝)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懷水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