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1-18 21:54:20
1月18日(周三),A股窄幅震蕩,截至收盤,上證綜指微升0.16點至3224.41點,其余股指漲幅略大,深滬主板及“雙創”板塊都有所縮量,暗示2023年春節假期前市場情緒趨于謹慎。
相關市場方面,隔夜美股的道指及標普500股指下跌,納指略漲。周三港股小幅上行,恒指收揚0.47%。匯市方面,人民幣匯率于周一與周二連續貶值,但周三止跌,轉為橫盤震蕩。
由A股盤面看,數字經濟、油氣、游戲等板塊表現略強,餐飲、旅游、食品等板塊走弱。權重股走勢大多較平淡,僅電信等少數品種略強。
消息面較正面,除了前一天公布的經濟指標大多優于預期外,其他方面的一些消息也呈利好。國務院副總理劉鶴1月17日在“2023達沃斯年會”的特別致辭于周三上午刷屏。
北向資金周三凈買入47.35億元,2023年以來累計凈買入近940億元,超過2022年全年凈流入量。這或凸顯內資的相對謹慎。不過,我個人覺得內資機構雖然整體上謹慎些,但也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可能性,即內資機構的資金面可能并不那么充裕。在全國兩會之前,如果屆時資金面有所改善,那么A股可能會受到內外資合力推動。
全國兩會前后政策面利好信息一般較多,而且屆時美聯儲動向也會更加清晰。還有就是屆時疫情利空應該更加接近出盡。
周四是節前倒數第二個交易日,節前想取錢的投資者是最后的拋售節點。考慮到這部分套現資金行為難測,故股指周四仍有可能呈現震蕩格局,且不排除少數個股因個別大資金的異常操作而產生異常漲跌。
如果投資者所持個股出現了異常走勢,在平時一般應更重視,但在某些時間敏感點就可以看淡些,比如“臨近春節假期”就屬于這類敏感點。
大家知道,機構的資金面情況各不相同,年末其資金面境況自然會千差萬別,做賬需求也各不相同,外人對此幾乎無從猜測。也就是說,個別實力機構年關在某些個股上的異常操作,有可能僅僅與其自身情況相關,與個股基本面就沒太多關聯,所以投資者只需緊盯上市公司基本面即可,無須過多理會短期走勢。
春節期間外盤仍在交易,自然就會有不確定性。還有,在節后A股恢復交易的首周,正巧會迎來美聯儲加息,這就使外圍不確定性所帶來的影響進一步放大。
雖然現在市場相信美聯儲會加息25個基點,但畢竟還有一周多時間,當然誰也無法保證在這段時間國際市場或重要國家的經濟指標就一定會平穩。
不過,對于上述外盤的潛在變數投資者只宜中性看待,因外盤情況既有可能優于預期,也有可能差于預期,所以對多空是公平的,或者說是中性的。
當然,有些投資者特討厭風險,對這部分人來說,適度留些現金來作防備也沒啥錯。
筆者已在微信平臺開辟專欄,讀者可以在每周日至周四晚間通過微信直接查看筆者的最新觀點,詳情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每經牛眼(微信號:njcjnews)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