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1-17 17:31:33
每日經濟新聞 劉杰 趙博淵 每經編輯 劉艷美
營商環境優化,已經成為國內眾多城市重點關注的熱詞。
日前,成都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每日經濟新聞舉辦的“2022年成都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典型案例評選活動”(以下簡稱活動)評選結果正式出爐,最終共有40個案例從157個報名案例中脫穎而出,獲評2022年成都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典型案例。
近年來,成都縱深推進營商環境綜合改革,先后出臺建體系夯基礎的1.0版、學先進補短板的2.0版、樹標桿創品牌的3.0版、集創新求突破的4.0版營商環境政策體系以及系列配套政策,累計推出700余項營商環境改革措施。2023年1月30日,成都營商環境5.0版政策也將正式實施。本次活動評出的典型案例,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成都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的進展成效。
圖片來源:攝圖網-500691779
營商環境是指企業等市場主體在市場經濟活動中,所涉及的體制機制性因素和條件,是政府治理、經濟潛力、資源條件、社會環境等諸多因素優劣的綜合表現。
如何以營商環境改革“強優去劣”,增強城市經濟發展優勢?一直以來都是各大城市思考的命題,同時也驗證著城市改革的決心。
在各個城市不斷探索營商環境優化路徑之時,成都已蹚出自己的一套改革路子,不斷增強企業對成都營商環境優化的感知。這在此次活動征集到的上百個報名案例中,便有深度體現。
成都高新區打造股權融資“快車道”,組建中西部最大規模產業基金,圍繞主導產業,積極組建了646億元產業基金,規模創中西部最大。
位于成華區的龍潭工業機器人產業功能區產業園,以“企業至上、企業家C位”為理念,依托天府蓉易享平臺,上線“政策計算器”應用,為企業、政策雙向精準畫像、智能匹配。
青羊區在全國率先推出了“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模式,通過三年多持續不斷建設,“一站式”中小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模式成效顯著……
最終,40個案例從157個案例中脫穎而出,獲評2022年成都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典型案例。
1月4日,《成都市持續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十大舉措》正式印發,并將于1月30日正式實施,標志著成都營商環境5.0改革正式開啟。
在5.0改革中,成都提出讓業務辦理時間更短、流程手續環節更少、企業開支成本更低、跨境貿易便利度更高……而這一連串的舉措,幾乎都在為市場主體“做減法”。比如,為便利企業開辦,成都將推行“標準化地址+申報承諾制”登記模式,常態化運行成德眉資一體化企業登記綠色通道,除因當地城市管理需要對具體登記事項有特別規定的外,實現所有法定登記事項在四市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這也是成都獨創的特色舉措。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據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中國外資營商環境調研報告顯示,企業對中國營商環境的評價連年提升,在其2022年度一季度報告中,九成以上外資企業對中國營商環境評價總體良好,這一數據表明中國營商環境評價維持在良好水平。
縱觀中國營商環境評價的上升歷程,背后是各個城市對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近年來,長三角、粵港澳、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我國各大經濟增長極主動加大優化營商環境的力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營商環境,《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優化營商環境方案》《長三角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三年行動方案》也都提出要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在全國掀起營商環境優化改革浪潮的同時,成都的營商環境優化進度也在不斷向上拉升。2022年成都地區生產總值跨越兩萬億,市民收入同步增長,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提高,城市吸引力不斷提升?!秲灮癄I商環境條例》出臺、“蓉漂計劃”深入實施、“蓉易辦”“蓉易享”平臺持續完善、國家級創新平臺建成超200家、連續9年位居“中國最具投資吸引力城市”榜首……
如今,隨著營商環境5.0版政策加快落地落實和一批典型案例的出爐,成都也將以營商環境動力之基,促經濟發展活力之源,讓各類市場主體放心投資、安心創業、順心發展,加快打造中國西部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美譽度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40個典型案例名單:
1.“蓉采貸”攜手“蓉易貸”政策疊加,助力中小企業紓困解難。(市財政局、市金融監管局、人行成都分行營管部)
2.組建中西部最大規模產業基金,賦能企業股權融資“快車道”。(成都高新區)
3.構建建圈強鏈企業服務新機制,打造特色產業營商環境。(成華區)
4.創新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改革——持續深化無差別“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政務服務新模式。(錦江區)
5.打造“一站式”中小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模式。(青羊區)
6.與時俱進金融科技賦能鄉村振興——農產品倉單質押融資新模式。(彭州市)
7.推進“融合審批一件事”改革,解決企業“準營難”。(四川天府新區)
8.率先創建進口預包裝食品標簽智能輔助管理機制。(青白江區)
9.開設工程建設項目審批“辦不成事”線上反映窗口,打通提升企業感受度“最后一公里”。(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
10.提升服務效能推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推進勞動糾紛聯處中心標準化建設。(邛崍市)
11.“零材料”辦理不動產首次登記。(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12.推進“一碼辦成事”改革,打造智慧便民政務服務新生態。(成都高新區)
13.創新“1+N+3”服務模式,構筑便民利企新優勢。(雙流區)
14.推進“金心辦”政務服務品牌,實現更多“0到1”的突破。(金堂縣)
15.創新中歐班列“快速通關+車邊直提”模式。(市口岸物流辦)
16.創新構建“1+5”線上線下全覆蓋“錦江就業超市”,營造更加精準、智能、高效的就業服務環境。(錦江區)
17.探索建立新經濟專業化銀行,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市新經濟委)
18.小項目構建大服務,新都稅務“云端服務”顯成效。(新都區)
19.優化金融服務,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郫都區)
20.創新驅動服務品質提升——成都車管所不斷優化電動自行車上牌工作。(市公安局)
21.智能營商武好辦,智慧物聯碼上辦。(武侯區)
22.全面推行“1+2+1”幫辦代辦服務模式,助力項目提速審批,跑出建設“加速度”。(成都東部新區)
23.打造“稅財協合作社”,探索稅收協同共治新路徑。(國家稅務總局成都市稅務局)
24.政銀保協同支持中小微外貿企業匯率避險。(市金融監管局)
25.探索“信用沙盒”監管新模式,助力網絡交易新產業新業態健康發展。(市市場監管局)
26.“蓉易招”打造成都招標投標“六零”交易。(市公資交易中心)
27.建設成都市占用(挖掘)城市道路信息管理平臺,優化涉企服務。(市城管委)
28.打造“智慧公積金”,著力提升惠企便民服務質效。(成都公積金中心)
29.創新打造“天府招聘云”人力資源協同網絡平臺,進一步提升市場化手段促就業水平,推動人力資源高水平協同產業建圈強鏈。(市人社局)
30.創新構建“3+3”解紛體系,營造司法確認中心新場景。(大邑縣)
31.知識產權檢察“三集中一統一”工作模式。(市檢察院)
32.遠程視頻踏勘助力標準化審批“云加速”。(龍泉驛區)
33.優化創新“三聯模式”,推動“證照分離”改革高質量落地。(金牛區)
34.聚焦三化試點建設,持續提升便民服務能力。(崇州市)
35.推行“驗登合一”,打通竣工驗收到不動產登記的最后一公里。(都江堰市)
36.創塑“提醒服務”品牌,建設服務型政府——以“小切口”帶動“大服務”的創新實踐。(溫江區)
37.推進“智信智治”模式建設,八大信用提升行動助力企業紓困解難。(新津區)
38.構建縣域法務中心,提供全業務閉環式公共法律服務。(蒲江縣)
39.以鎮(街)“三化”建設為抓手,助推便民服務效能提升。(簡陽市)
40.創新開展“審管執信”四位一體聯動服務,打造新時代“放管服”改革升級版。(青白江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