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2-28 20:26:47
◎ 現在擺在馬斯克面前的挑戰是艱巨的——特斯拉減產、來自競爭對手的爭奪、暴跌的股價、棘手的推特難題……
每經記者 文巧 每經編輯 蘭素英
在《硅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的冒險人生》一書中,馬斯克被描述為風格獨具的夢想家、創業家與工業家,也是眼光獨到、一再開創新商業模式的企業家。
從PayPal,到特斯拉、Space X、太陽城,馬斯克的創業歷程中遭遇了無數棘手的事件,但他的每一次突破都令世界驚艷。
不可否認的是,馬斯克是一個成功的商人。
然而,現在擺在這位成功商人面前的挑戰是艱巨的——特斯拉減產、來自競爭對手的爭奪、暴跌的股價、棘手的推特難題……
馬斯克的2022年,可謂是“混亂而糟心”的一年。據《福布斯》統計,馬斯克的個人財富在2022年蒸發超過1150億美元的財富。
財富之外,馬斯克還有更憂心的事情。一直以來被認為是電動汽車領域技術領導者的特斯拉正面臨著一系列難題,許多業內分析師和投資者正在質疑它能否繼續主導電動汽車市場。
而對推特的高調收購更是讓馬斯克在特斯拉的地位蒙上了一層陰影。在過去一年中,馬斯克拋售了近400億美元的特斯拉股票,加上收購推特重挫特斯拉投資者信心,年初至當地時間12月27日收盤,特斯拉股價已累計下挫超70%,勢將創下史上最差年度表現。
圖片來源:谷歌財經
據CNBC當地時間12月27日報道,《福布斯》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12月28日18點左右,馬斯克的財富約為139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695億元)。這意味著他的財富在2022年蒸發超過11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020億元),日均蒸發逾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1億元)。
自從2021年9月超越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成為世界首富之后,馬斯克便長期占據福布斯富豪榜榜首的位置。今年12月13日,《福布斯》富豪榜實時數據顯示,馬斯克丟掉世界首富寶座,被法國奢侈品大亨伯納德•阿爾諾(Bernard Arnault)超越。
馬斯克主要的財富來源是特斯拉股票。由于其領先的技術優勢,這家電動汽車制造商的股價自2019年以來便漲勢如虹,曾一度飆升1000%以上,這使得馬斯克的個人財富在去年11月達到3400多億美元的峰值,也是史上首位財富突破3000億美元的富豪。
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特斯拉股價近期暴跌,也使得馬斯克幾乎成為2022年最大的輸家。
根據FactSet的數據,馬斯克目前擁有特斯拉14.11%的流通股。另外,馬斯克目前還擁有SpaceX超過40%的股份。
當前的特斯拉正面臨著一場危機。
當地時間12月27日,美國韋德布什證券公司的分析師丹·艾福斯(Dan Ives)在研究報告中表示,對于特斯拉的發展來說,馬斯克本人的領導能力構成了更嚴重的潛在風險。
艾福斯表示,現在特斯拉公司正在進行降價打折,由于面臨全球性的經濟衰退,特斯拉在全球各地的庫存正在增長,但是作為特斯拉的領導人來說,馬斯克似乎卻在“駕駛座上睡著了”。
分析人士擔心,自馬斯克接手推特之后,特斯拉品牌正在受到損害。根據研究公司Morning Consult的數據,特斯拉的凈好感度已經從年初的31個百分點暴跌至11月的10個百分點。
最近幾個月,特斯拉的股票遭到投資人拋售,價格一路下跌,當地時間12月27日,股票拋售趨勢繼續惡化,當天股價暴跌超11%,股價收于109.1美元。
當地時間12月27日,特斯拉(TSLA,股價109.1美元,市值3445億美元)股價重挫11.4%,創2020年8月以來新低,市值一夜蒸發444億美元(約3100億元),并跌出美國上市公司市值前十,較年初的1.06萬億美元市值縮水超過7100億美元(約4.95萬億元人民幣)。
據《福布斯》報道,特斯拉股票可能創造有記錄以來最糟糕的年度跌幅。此外,特斯拉已經超過社交媒體巨頭Meta,成為2022年度表現最差勁的科技股,跌幅是美國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指數跌幅(34.61%)的兩倍。
圖片來源:谷歌財經
實際上,投資人的撤退也與馬斯克本人對特斯拉股票的拋售不無關系。
由于特斯拉年內股價連續大跌,馬斯克因收購推特所質押的特斯拉股票早已跌破平倉線,迫使他大量拋售特斯拉的股票。根據12月中旬提交的監管文件,馬斯克最近又出售了約2200萬股特斯拉股票,價值約36億美元。在最近的這次出售之后,馬斯克12月22日表示,他在未來兩年內不會再出售特斯拉股票。
由于投資者擔心馬斯克將注意力過多投入到推特,特斯拉股價持續下跌 圖片來源:路透社
此外,據外媒分析報道,隨著利率的上升和全球可能出現的經濟衰退,市場對特斯拉汽車的需求正在放緩。就在幾個月前,買家還得等上幾個月才能買到一輛新特斯拉,但如今在幾天內就可以買到,分析師認為這是需求疲軟的跡象之一。
除此之外,特斯拉需求放緩的另一個跡象是,特斯拉本月將其最受歡迎的汽車的折扣翻了一番。12月22日,特斯拉網站發布廣告稱,年底前交付的所有Model 3和Model Y車輛均可獲得7500美元的優惠,是本月早些時候為相同車輛提供的3750美元優惠的兩倍。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特斯拉打折的同時,其他汽車制造商卻已經連續第三個假期未推出折扣。行業分析師表示,隨著市場對其全電動汽車的需求降溫,特斯拉正在與庫存作斗爭。
汽車購物網站Edmunds的汽車零售分析師Ivan Drury表示,“其他汽車制造商基本上在不采取任何優惠措施的情況下仍然銷售一空——并且是在按照廠商建議零售價收費。而特斯拉在今年早些時候提價后突然如此迅速地打折——這表示該公司并不是很有信心。”
打折對特斯拉來說是罕見的舉措,在過去幾年中,該公司以供應鏈中斷和通貨膨脹為由進行了一系列提價。但2022年,隨著Rivian等初創公司以及福特、通用汽車和現代等傳統汽車制造商的入局,特斯拉正面臨著越來越激烈的競爭。
犧牲特斯拉股價收購到手的推特也讓馬斯克操心不已。
10月底,馬斯克正式完成推特的收購,長達半年的推特收購案終于畫上了句號,但另一場“鬧劇”似乎才剛剛開始。
入主推特后,馬斯克大刀闊斧地進行裁員,先是擠走原CEO和CFO,后又解雇了7500名推特員工中的將近一半,推特的裁員規模達到75%。
在商業服務方面,馬斯克推出了新版推特付費認證服務,但由于推特并未核實用戶身份,這引發了大量冒充政客、名人和品牌企業的賬戶。美國制藥巨頭禮來公司的仿冒賬戶還發布了一條“胰島素免費”的帖子,導致該公司市值蒸發百億。
馬斯克的接手也惡化了推特與廣告商的關系。據悉,推特排名前100的廣告商已經流失了一半,其中包括大眾、通用、可口可樂、嘉士伯、戴爾、香奈兒、福特、雀巢等。推特此前公布的財報數據顯示,廣告收入占推特總營收的90%。自2020年以來,這些廣告商為推特帶來了近20億美元的收入。廣告商的流失,勢必讓推特的盈利困難進一步加劇。
對于推特來說,當前的風波不會很快平息,而用戶的流失還沒有真正開始。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Insider Intelligence的數據,在馬斯克接手后,推特在未來兩年內可能會失去超過3000萬用戶。數據顯示,推特將在2023年流失約4%的用戶,次年將流失5%。這意味著超過3200萬用戶將離開該平臺。Insider Intelligence認為,由于越來越多的技術問題、仇恨言論的增加以及仇恨或垃圾郵件內容的激增,用戶將放棄該平臺。
當地時間12月21日,在推特Spaces活動上,馬斯克稱,推特有望在明年實現約30億美元的收入,其資產負債表上有約10億美元現金。然而根據市場此前預測,在馬斯克私有化推特之前,推特在2022財年的收入有望實現約52億美元。也就是說,推特的收入在明年將下降大約20億美元。
接手推特以來,馬斯克的形象屢受沖擊。
12月18日,他在推特上進行了一項民意調查,詢問網民是否希望他辭去公司高管一職,大約58%的受訪者表示同意。當地時間12月20日,馬斯克確認,一旦找到合適的替代者,他就會辭職,因為他說任何人都會“愚蠢”地接受這份工作。
隨后,推特接下來的CEO人選成為了許多媒體討論的焦點。PayPal前執行官David Sacks、Facebook前COO Sheryl Sandberg、 Facebook前CTO Mike Schroepfer等人均在候選人名單中。
據外媒報道,更有可能的候選人是自接管以來一直幫助馬斯克運營推特的人,包括The Boring Company的CEO Steve Davis、企業家和投資者Jason Calacanis、合伙人Andreessen Horowitz、Snap前團隊負責人Sriram Krishnan等。
不過,馬斯克也表示,將在卸任后繼續管理公司的“軟件和服務器團隊”,暗示他將繼續密切參與社交網站的日常運營和產品開發。外媒Vanity Fair分析認為,即便馬斯克真的辭去CEO一職,他幾乎肯定將繼續實際掌控這家公司,推特的下一任CEO或許只是他的“傀儡”。
對馬斯克來說,他對推特的雄心顯然遠不止于訂閱服務,其真正的目的或許是想打造一個萬能應用平臺。據路透社報道,在接管推特之前,馬斯克提出了一個構想——打造一款超級應用程序。他將這款應用程序形容為“瑞士軍刀”,為用戶提供一整套服務,例如消息傳遞、社交網絡、點對點支付和電子商務等。
此外,自宣布收購推特以來,馬斯克還多次表達了學習微信的想法。在 6 月份與 推特員工的問答環節中,馬斯克就指出,在亞洲以外,沒有像微信這樣的超級應用程序。“在中國,你基本上靠微信生活。”他這樣說道,并表示他看到了創建這樣一個應用程序的機會。
不過,想要再造“微信”并非容易的事。有報道分析認為,一方面,海外市場在各賽道已有諸多成熟應用、用戶習慣也基本固化,推特想要切入其他領域一時間還很難做到。另一方面,推特本身并不具備即時通信的私密性,在本質上來說更像是內容平臺、而非社交平臺,所以這也就注定了很難像微信那樣依靠用戶的“關系網絡”,從單純的即時通訊工具轉型為涵蓋諸多功能的社交平臺。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158487382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