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2-17 08:03:32
每經編輯 王月龍 易啟江
近日,渭南市林業局發布的“捕獵一頭野豬獎勵團隊2500元”通告引起廣泛關注。記者在渭南市林業局網站上看到,該通告發布于今年9月9日,狩獵時間自發布通告之日起至2023年2月28日止。獎勵范圍為在渭南市轄區內“群眾自發組織5人以上的狩獵團隊,依法依規獵獲野豬的予以獎勵?!?/strong>
渭南市林業局發布的通告
12月10日,渭南市林業局回應媒體稱,本地野豬種群龐大,對農作物和人身安全構成威脅,林業局才采取懸賞的方式鼓勵合法捕獲,捕獵野豬團隊需辦理捕獵證,要繳納意外保險,必須采取獵犬捕獵的方式,不允許荼毒下餌,不能用槍打。渭南市林業局工作人員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不允許荼毒下餌等限制,主要是依據《野生動物保護法》制定,以免誤傷其它生物。
近年來,野豬活動造成居民財產損失的事件頻現。2021年12月10日,國家林草局擬將野豬從“三有”動物名錄里刪除,我國14個省區開展野豬危害防控綜合試點工作。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四川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會長冉江洪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人豬矛盾是國內外都存在的現象。目前,人豬矛盾暴發的地區都在積極探索適合本土的防控豬害的方法。在我國,除了槍打和獵犬圍獵,設陷阱、建圍墻的方式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人豬矛盾暴發
多地開展防控豬害試點工作
渭南市林業局此次引發關注“狩獵懸賞通告”強調,獎勵狩獵野豬的目的,是“為減少野豬損害農作物以及威脅群眾安全的現象發生,切實維護我市山區林農利益”。除了不能荼毒、用槍等規定,還需經無害化處置單位、狩獵者、市林業局動管站工作人員共同簽字確認,方能領取獎勵。
過去,由于野豬不是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曾一度遭遇嚴重捕殺。2000年,野豬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成為“三有動物”,隨后種群數量漸漸恢復。而近年來,部分地區人豬矛盾暴發,出現野豬活動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的事件,人豬矛盾相關話題多次登上熱搜。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2018年1月,陜西省安康市裴壩村發生一起野豬傷人事件,一頭200多斤的野豬闖進村莊咬死一人,咬傷一人,野豬被隨后趕到的特警擊斃。
根據陜西省林業局2019年公布的數據,陜西省分布有野豬128707±16718只,分布面積141957k㎡,占陜西省國土面積的69%。
2021年,國家林草局發布《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征求意見稿)》,擬將野豬從“三有動物”名錄中刪除,并在14個省區開展野豬危害防控綜合試點工作,陜西省為首批防控野豬危害綜合試點省份之一。
2021年7月,陜西省林業局發布《關于調整野豬禁獵期的通告》,將野豬的禁獵期由原來的每年3月1日至10月31日調整為3月1日至4月30日,每年有10個月都可以獵捕野豬。陜西省自然保護區與野生動植物管理站工作人員回應媒體稱,野豬致害通常發生在7月和8月,此次調整是考慮在野豬致害最嚴重的時段進行捕獵。
公開信息顯示,陜西省林業局爭取了防控野豬危害專項資金600余萬元,用于重點區域野豬危害防控工作。
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四川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會長冉江洪告訴紅星新聞記者, 野豬是一種雜食動物,喜歡吃草根和土里的蟲子,還喜歡在地里打滾。野豬跑到農田里,地里的莊稼就可能會被拱壞、糟蹋。近年來,隨著退耕還林工作的推進,加上政策法規的保護、老百姓環保意識的提高,野豬的棲息地范圍擴大。在部分地區,野豬種群數量增長明顯,與人類的生產生活范圍重合,產生了人豬沖突。
力求防范豬害與保護環境兼得
多地積極探索可行方案
12月10日,陜西省林業局回應媒體時指出,捕獵野豬團隊需辦理捕獵證,要繳納意外保險,必須采取獵犬捕獵的方式,不允許荼毒下餌,不能用槍打。有網友不解,不讓用槍,不下毒餌,只通過獵犬圍捕,是否會導致狩獵野豬效率低、代價高昂,讓野豬獵人“賠本”?
對此,渭南市林業局工作人員告訴紅星新聞記者,這些限制,主要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制定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獵捕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應當依法取得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核發的狩獵證,并且服從獵捕量限額管理?!?strong>“持槍獵捕的,應當依法取得公安機關核發的持槍證。”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還規定,“禁止使用毒藥、爆炸物、電擊或者電子誘捕裝置以及獵套、獵夾、地槍、排銃等工具進行獵捕,禁止使用夜間照明行獵、殲滅性圍獵、搗毀巢穴、火攻、煙熏、網捕等方法進行獵捕,但因科學研究確需網捕、電子誘捕的除外。”
冉江洪告訴記者,過去,一些人習慣使用獵夾捕獵野豬,但這類工具容易誤傷包括人在內的其它動物。因此,禁止使用獵夾,也是為了保障人們自身的安全。同理,在野外投放毒物,容易造成無差別的傷害,它能毒死野豬,也能毒死其它動物??梢姡祟悅鹘y的捕獵野豬的方式,是需要摒棄或改進的。
多年前,已有村民開始嘗試通過訓練狼狗獵捕野豬。據三秦都市報報道,2006年,秋季農作物成熟之際,野豬時常出沒傷人、偷吃、糟蹋莊稼,而敲盆、假人、吆喊等驅趕辦法已收效甚微。陜西省洛南縣村民把狼狗訓練為捕捉野豬的獵狗,驅趕、抓捕野豬。
隨著野豬危害防控試點工作的推進,多地都在探索緩解人豬矛盾的方法。以陜西省為例,今年9月,寶雞市隴縣設置了紅外線野豬誘捕籠,嘗試以此防控野豬危害。根據陜西省林業局公布的政策,寶雞市、安康市、黃龍縣等豬害顯著的地區,因野豬活動受到經濟損失的群眾,可獲得相應補償。
冉江洪介紹,據他了解,四川某地的老百姓在當地政府的組織下,嘗試挖坑設陷阱抓捕野豬,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效。還有部分野豬出沒頻繁的地區,在田地周圍修葺籬笆墻,或是種植帶刺的植物,避免野豬進入。而在國外,一些地區也會采用挖坑設陷阱、修籬笆防止野豬毀壞莊稼。一些民間的狩獵隊修建了專門的獸籠,在籠子里放上食物誘餌。野豬進籠后,籠門立刻關閉,狩獵隊員再用麻醉槍把野豬放到。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防控野豬危害綜合試點專家組成員、東北林業大學教授張明海坦言,我國的野豬防控工作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目前還有很多難題亟待克服。張明海告訴紅星新聞記者,過去,部分高校設有狩獵專業,不少山區都有持槍的獵人。隨著生態保護意識的普及和相關政策法規的更新,狩獵專業被取消,槍支受到嚴格管理。如今,能走山路、知道怎樣獵捕野豬的獵人,大多已偏高齡,愿意走山路、做“野豬獵人”的年輕人少之又少。“野豬獵人”也面臨著繼承人難覓的局面。
野豬是生態系統中不可缺少的一員
不可隨意捕獵或食用
2020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規定全面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全面禁止以食用為目的獵捕、交易、運輸在野外環境自然生長繁殖的陸生野生動物。
也就是說,被捕獲的野豬是不可食用的,只能交給有關部門進行無害化處理。
冉江洪表示,總體而言,我國的野豬數量主要是在部分地區逐步增加,并非全國各省市都存在野豬泛濫的現象。目前為止,野豬數量的快速增長,并未對生態環境本身造成明顯影響。每年獵捕多少頭野豬為宜,需要各地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規劃。
事實上,野豬能為生態系統做出不少貢獻。野豬翻動泥土,吃蟲子,有利于一些植物的生長。野豬種群的壯大,也可以與其它的種群相制衡。野豬的糞便可以成為植物的肥料。小型野豬也是狼、豹、金雕等肉食動物的食物,是食物鏈的重要一環。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3319993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科學家孫全輝博士此前接受紅星新聞采訪時表示,野豬擬從“三有”動物名錄刪除,主要是為了配合當前野外種群管理的需要。不列入“三有”動物名錄,并不等于以后野豬就可以隨意獵捕和食用,因為野生動物保護法禁止隨意獵殺野生動物,國家也出臺了全面禁食野生動物的決定。
孫全輝博士認為,野豬擬從“三有”動物名錄刪除,對它們的保護卻不能放松,甚至還要加大肇事補償和普法宣傳力度,以緩解人與野生動物的沖突,對于野豬的捕殺仍要建立在科學研究和常規監測的基礎之上,因地制宜、精準施策,防止因濫殺和過度捕獵引發其他生態保護問題。
編輯|王月龍??易啟江
校對|段煉
每日經濟新聞轉載自紅星新聞
【高手頻出,準冠軍手握兩個漲停也被反超!】每日經濟新聞APP舉辦的掘金投資大賽第一期熱身賽圓滿結束。周五是爭奪最激烈的一天,曾連續4天穩居冠軍位置的“每經網友11677”在周五買入2只股票均漲停。之前排第8名的選手“2022奮斗的音符”在比賽結束后收益率排第1,成為黑馬,本周累計收益率為23.10%。第二期熱身賽報名時間從本周六(12月17日)開始,比賽時間是12月19日到23日。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