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2-12 20:35:54
每經編輯 黃勝
據浙江日報12月12日消息,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表示:“目前,奧密克戎毒株感染以無癥狀或輕癥為主,占95%以上,大家無需恐慌。”李蘭娟還表示,從目前的研究數據看,感染一次奧密克戎后短時間內再次感染的概率較低,再次感染的概率也和病毒變異情況相關,病毒變異得越明顯,再次感染的概率就大。另有證據表明即便再次感染,第二次感染的病程就會更短,癥狀也更輕。因此大家無需恐慌。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據環球時報,新冠感染者中的無癥狀感染者的比例問題一直廣受關注。本月初,廣州市一場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公布的數據顯示,本輪疫情廣州市的無癥狀感染者占感染人群總數約9成。近日,多位專家、學者也表達了隨著奧密克戎致病性減弱,以及疫苗接種的普及,無癥狀感染者占比較高的觀點。而隨著感染者越來越多,并向身邊的親朋好友分享與新冠病毒作斗爭的經歷,許多民眾發現似乎“身邊都是輕型感染者,無癥狀感染者的人數很少”。
國家衛健委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社區防控專家組組長、首都醫科大學全科醫學與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吳浩12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之所以會形成這種感覺,因為檢測策略和防控措施發生了改變,以前基本都是核酸檢測,核酸檢測靈敏度高于抗原檢測,而現在許多居家隔離的民眾開始采用抗原檢測,許多無癥狀感染者通過抗原檢測試劑盒無法測出,這就造成有癥狀的感染者占比較多的“錯覺”。
此前公布的新冠肺炎診療方案明確指出,新冠無癥狀感染者為核酸檢測呈陽性,但無相關臨床表現,如發熱、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癥狀與體征,且CT影像學無新冠肺炎影像學特征者。而輕型病例則指核酸檢測呈陽性,臨床表現較為輕微,通常表現為發熱、呼吸道感染、輕微乏力等癥狀,一般不會出現呼吸困難、胸悶等表現,影像學無肺炎表現。
“但現在很多人可能感覺到,我們身邊的檢測出的感染者很多都是有發熱、咳嗽、咽痛等癥狀的,這似乎與我們此前宣傳的還有大量無癥狀感染者的情況不符,其實兩者并不矛盾”,吳浩指出,此前我們采用“核酸檢測陽性”作為確診新冠的金標準,根據國家第九版新冠診療方案,一旦核酸試劑的CT值小于40就判定為核酸檢測為陽性,大于40則為陰性。現如今我們采用抗原檢測法作為輔助檢測手段,實踐觀察發現,一般而言感染者核酸檢測的CT值要小于28,在進行抗原檢測時,試劑盒的“C”和“T”處才會顯示出紅色或紫色條帶,此時抗原檢測才可能篩查出陽性感染者。兩種檢測方法的不同,造成了許多核酸檢測為陽性的無癥狀感染者,采用抗原檢測就會是“健康人群”,“實際上,許多體內病毒載量較低的無癥狀感染者,抗原檢測是查不出來的。現實情況還發現,抗原檢測陰性者即使核酸檢測呈陽性,載毒量也低,傳染力也弱。”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浙江日報、環球時報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