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2-01 16:41:38
每經記者 黃小聰 每經編輯 趙云
近日,隨著個人養老金賬戶的啟動,很多人躍躍欲試,但在參與時,很多參與者又有不少疑問。
本期養老話題將圍繞大家主要碰到的一些疑問進行解答。
1、個人養老金賬戶保本嗎?
目前個人養老金賬戶可以購買的產品主要有四大類,包括符合規定的銀行理財、儲蓄存款、商業養老保險和公募基金。
如果要從風險等級進行劃分,公募基金最大,銀行理財次之,隨后是商業養老保險和儲蓄存款。因此,如果投資者開立賬戶之后進行投資選擇的話,嚴格意義上說只有儲蓄存款能算是保本,商業養老保險從過往試點情況來看,可以看作是類保本產品,銀行理財風險較低,但打破剛兌之后,也不能保證保本,公募基金由于可投資于股票等風險資產,因此也無法確定保本。但如果拉長周期來看,公募基金在這四類產品中,最有可能獲得比較高的回報。
2、對四大類產品應該怎么選?
從一些國家的案例來看,個人養老金大比例都是投向了公募基金,投向商業保險和銀行儲蓄的比例比較低。因此,考慮到主要是為了增加養老金收入,應該優先選擇公募基金,不過同時也要匹配自身年齡,對于年輕人來說,應該選擇比較擅長于權益投資的公募基金,但如果是臨近退休的參與者,或者是風險的極度厭惡者,保險或者理財也都是可以選擇。
3、如果存進去,不進行投資,有利息嗎?
根據相關規定,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內未進行投資的資金按照商業銀行與個人約定的存款利率及計息方式計算利息。
4、賬戶里的錢能取出嗎?
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之后,可以發現資金只能轉入,不能轉出,因為個人養老金賬戶的資金取出需要滿足特定的條件,目前主要是四種情形:(一)達到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二)完全喪失勞動能力;(三)出國(境)定居;(四)國家規定的其他情形。
5、每個人都適合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嗎?
個人養老金賬戶最大的兩個特點,一是存入后只能退休之后才能支取,相當于一定程度上進行強制儲蓄,對于可能花錢沒有太多計劃的年輕人而言,其實也是一種“管住手”的方法;二是個人養老金賬戶享受稅優政策,對于收入比較高的參與者來說,能夠實現一定的個稅減免,是比較不錯的選擇。
但同時也要考慮到,個人養老金賬戶實行的是對繳費者按每年12000元的限額予以稅前扣除,投資收益暫不征稅,領取收入實際稅負由7.5%降為3%。
也就是說,領取時是要交稅的,因此如果參與者目前的個稅稅率不足3%,同時自己又能做好規劃,那么就沒太大的必要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
6、可以換銀行嗎?
個人養老金賬戶開立之后,同時也會生成一個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相當于銀行里多了一張卡,只是這張卡目前只能存入,不能取出。如果投資者對某家銀行不滿意,又或是因為其它原因需要更換銀行的,可以先向原來的銀行提出,經確認后,再到新的銀行開立資金賬戶。
7、除了在銀行購買,還能在哪里購買?
在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和資金賬戶之后,投資者可選擇在銀行直接購買,也可以在基金公司、券商等渠道進行進行購買,具體的銷售機構名單也可以在中基協網站上進行查詢(https://www.amac.org.cn/)不過目前有些平臺上還沒正式開通。
需要提醒的是,不同的平臺之間,同一只基金會存在一定的費率差異,參與者可貨比三家后再選擇。
8、選擇養老目標基金進行投資,有哪些需要注意?
進入投資名單的首批養老目標基金多達129只,很多參與者可能會看花了眼,其實主要把握幾點關鍵要素,一是這些產品一般都設置了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的持有期,參與者能選擇一年期和三年期的話,盡量不要選擇五年期,因為萬一基金表現不好,要想進行更換的等待周期太長。
二是這129只基金主要分為兩類,目標日期基金和目標風險基金,對于目標日期基金,主要選擇的就是和自己退休時間相匹配的日期,比如2040年左右退休,那么就可以選擇養老目標2040的產品。對于目標風險基金,則要多注意它是保守型、穩健型、平衡型還是積極型,每類產品的風險等級不一樣,依次遞進,投資者可通過基金持倉進一步判斷。記者此前也曾有詳細的講解,可查看以往多期的內容。
9、如何申報個人養老金扣除?
下載或更新到最新版的個人所得稅APP,打開個稅APP之后,點擊常用業務的“管理”,添加個人養老金扣除信息管理到常用業務,再進入個人養老金扣除信息管理,按提示填報。同時點擊右上角的授權管理。
10、想參與,但是沒在先行城市中,應該怎么辦?
根據相關規定,個人養老金制度將在先行城市(地區)試行1年,試行期間參加人基本養老保險參保地需在先行城市(地區)范圍內。
從這個規定來看,在先行城市試行1年之后,有可能更大范圍地推開,屆時可考慮再參與。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1139842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