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1-17 07:24:39
◎作為資本市場中介機構,證券行業踐行ESG,對內可將ESG理念融入公司治理或管理運作,助力行業高質量發展;對外則可通過相關ESG業務開展,引導市場資源不斷流向可持續發展領域,為實體經濟轉型提質增效。
每經記者 王硯丹 每經編輯 肖芮冬
ESG是關于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如何協調發展的理念,也是一種基于這三個因素對企業非財務績效的評估和對公司長期發展的評價標準。
作為資本市場中介機構,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證券公司將ESG納入公司管理;并在實際業務中以ESG為導向,引導資源和資金進入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行業,為實現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每年4月30日之前,跟隨年報同時公布的《社會責任報告》,是ESG信息披露的最重要方式。
根據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在2020年發布的一份報告,我國金融行業整體ESG信息披露起步較晚。社會責任報告作為披露ESG信息的主要方式,2008年以前上市金融機構的社會責任報告披露率還不足10%,2009年前后才開始逐步增多。
在ESG信息披露方面,上市券商是較早的參與者。如2011年4月,海通證券披露上市后首份年度《社會責任報告》(2010年度)。這份報告從“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公司治理”“股東回報”“員工及利益相關者”等方面,系統地闡述了公司ESG理念:始終堅持公司創造財富的資源來自于社會,公司的經營活動與股東及利益相關者休戚相關,公司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必須積極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回報股東、回報客戶、回報員工、回報社會,實現公司與社會的良性互動,和諧發展。
此后,海通證券連續12年披露了《社會責任報告》,其內容也反映出公司對ESG理解的不斷深化。如在2021年度的社會責任報告中,海通證券主要圍繞公司作為上市公司、金融公司、企業公民三方面的責任定位構建報告框架,切實回應了股東、客戶、員工、社區等各利益相關方的關注重點。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2021年度,48家上市券商或參股券商的上市公司均發布了《社會責任報告》或在年報中用專門章節闡述了踐行社會責任相關工作,向投資者與社會公眾交出了過去一年在踐行國家戰略、服務實體經濟、保護投資者權益等方面的成績單,為提升行業形象、幫助社會公眾更加了解ESG做出了貢獻。
需要指出的是,上市券商將ESG融入公司治理或管理運作中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上至頂層設計,下至各大業務條線的日常經營,均體現出ESG理念,因此這是一項長期系統工程。
2021年,東方證券牽頭進行了一份名為《ESG推進上市證券公司高質量發展研究》課題研究,其課題負責人為申能(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東方證券監事會主席張芊。
在這份課題中,東方證券指出,作為上市證券公司,首先,要理念先行,引導公司重視ESG并自上而下形成ESG理念。其次,構建制度,制定ESG戰略長期規劃并有序推進,構建ESG績效考核機制形成閉環管理。此外,培養公司ESG研究和執行人才,研究公司ESG管理與投資最優方案并不斷反饋改進,同時推進各職能部門、業務條線及子公司做好ESG落地執行。
同時,東方證券指出,ESG是推動上市證券公司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方式。一方面,實施ESG能夠助力上市證券公司把握全球ESG投資趨勢與“雙碳”戰略機遇;另一方面,通過ESG能夠持續優化證券公司管理,雖然在短期內會增加工作的復雜性及一定的企業成本,但從中長期來說能夠提升企業價值和凈資產收益率,降低企業長期經營風險。境內上市證券公司可以戰略性眼光前瞻布局ESG,從而在資本市場雙向開放中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
東方證券上述“ESG推進上市證券公司高質量發展研究”課題最終獲評中國證券業協會2021年優秀重點課題。此外,為更好踐行ESG,2021年東方證券還發布《可持續發展規劃》,規劃在治理、經濟、環境、社會四大領域設定量化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并對核心行動展開規劃,作為公司可持續發展工作管理決策、制度更新、行動開展的指導依據。
光大證券相關人士也在回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時表示,近年來,光大證券一直堅持“穩中求進、變中求機、進中求新”的發展基調,在助推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融入ESG理念,從企業治理、服務經濟、科技創新、員工發展及社會貢獻等多個方面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
例如,公司不斷完善ESG治理架構及職責,在利益相關方溝通、反腐敗反洗錢管理舉措、合規文化建設、風控能力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實現高質量治理;投行業務方面,公司承銷了國內首單“碳中和”ABN支持“3060”雙碳目標,通過“保險+期貨”創新形式推進共同富裕落實國家戰略,在協同助力區域發展、推動產業升級、支持鄉村振興等議題方面取得了諸多工作成果;財富管理業務方面,公司以“以客戶為中心”驅動科技創新,通過E柜通及金陽光APP加速數字化轉型,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及效率,推動高質量服務。此外,光大證券還通過金融幫扶、消費幫扶、黨建幫扶等創新幫扶形式助力鄉村振興,以形式多樣的公益行動回饋社會,展現負責任的企業形象。
作為資本市場中介機構,證券行業踐行ESG,對內可將ESG理念融入公司治理或管理運作,助力行業高質量發展;對外則可通過相關ESG業務開展,引導市場資源不斷流向可持續發展領域,為實體經濟轉型提質增效。
從近年來的實踐來看,在融資端,證券行業主要通過承銷綠色債券、加大對低碳產業的股權融資服務力度、成立綠色基金等方式踐行ESG理念。
如中金公司在2021年社會責任報告中披露,正在推動多只綠色主題基金的設立,預期總規模將達到150億元人民幣,廣泛布局新能源、新材料、新科技等綠色產業,累計投資70余個綠色行業相關項目,全面促進低碳經濟社會建設。
2021年7月,中金資本下設成立山東綠色發展基金是其中一個典型案例。其特色在于基于國際的綠色標準,設計了完整的綠色評估體系。預計在運作期內,可幫助中國減少3750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綠色公司債券方面,根據中證協數據,2022年前三季度作為綠色公司債券主承銷商或綠色資產證券化產品管理人的證券公司共50家,承銷(或管理)118只債券(或產品),合計金額1349.32億元;其中,資產證券化產品35只,合計金額527.10億元。
在投資端,證券行業則通過探索構建ESG評價體系,優化完善ESG投資體系及基礎設施建設、構建ESG投資策略,引導投資者樹立可持續發展理念,引導長期資金向低碳領域流動。
如在2021年社會責任報告中,中金公司指出,2021年確定了“被動指數、指數增強、主動管理”三管齊下的ESG業務發展規劃和產品布局思路,旨在以市場化的方式踐行可持續投資理念。此外,公司自主開發內部ESG投資分析與管理系統-CHAMPs,該系統兼容股票、債券、商品等多種資產類別。通過對ESG數據篩選整合,經由系統提供給投資經理與研究員參考進行投資決策,同時風控與中后臺團隊也可通過系統實時監控各投資組合的ESG得分狀況,實現前中后臺的高效聯動。
華鑫證券則針對ESG評價領域處于發展的初期、還未有權威官方統一評價體系這一痛點,于2020年開始和中研綠色金融研究院合作開展上市公司ESG系列研究。2021年發布的系列指數包含:中研華鑫上市公司ESG100指數、中研華鑫ESG金融20指數、中研華鑫上市公司ESG化工20指數、中研華鑫上市公司ESG鋼鐵30指數。
該指標體系摒棄了所有行業通用體系的做法,針對不同行業提出了不同ESG評價體系。如構建鋼鐵行業有關指標時,針對鋼鐵行業的生產工藝和裝備、資源和能耗、污染物排放控制、資源利用和清潔生產管理等進行了單獨分析,力爭更加有效全面反應行業情況。此外,指標從實用性出發,針對各類指標的實際情況,進行了不同角度的解讀,以便對政府監管機構、企業、金融機構、投資者、學術機構等提出可供借鑒的建議。該指標在業內引起了較大影響,特別是包括上市公司在內的融資主體,開始積極關注“中研華鑫上市公司系列指數”的持續研究進展。
中信證券則在其官網上披露了《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責任投資聲明》,該聲明涵蓋公司責任投資的組織架構與管理,將ESG因素納入投資流程、責任投資策略及應用、研究及交流等多方面,在公司層面系統性持續推動責任投資理念的推廣及實踐,以實際行動助力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
其中特別提到,中信的子公司華夏基金制定了“六位一體”的ESG投資流程,目前正在部分賬戶中應用,通過納入ESG考量來改進傳統的投資過程。此外,華夏基金一方面通過參與相關國際組織溝通小組與上市公司交流,改善企業氣候信息披露與實踐。例如,通過參與氣候行動100+(CA100+)等國際倡議的公司溝通工作組,華夏基金為本土企業提供氣候信息披露建議,以協助推動《巴黎協定》氣候目標的達成;另一方面,獨立與上市公司溝通,僅2021年度就與約20家公司進行溝通,其中兩家公司因可持續性表現改善而獲得MSCI ESG評級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ESG正深刻的改變著證券行業生態。而最近三年時間,還有一件影響行業面貌的大事——文化建設。
2019年11月21日,證券基金行業文化建設動員大會在北京召開。經過三年時間如火如荼的文化建設工作,證券行業用文化的力量引領方向、促進發展、塑造形象,為推動證券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在文化建設與ESG并行不悖的工作實踐中,各大券商也感受到了兩者之間具備巧妙的融合點,可以產生“1+1”大于2的效果。
如東方證券黨委書記宋雪楓指出,通過將ESG管理領域較為成熟的管理經驗和工具引入到行業文化建設工作中,可幫助文化建設工作穿透觀念、組織、行為,從公司的戰略意識傳導到行動末梢,從而更好地推動行業文化建設實踐落地。同時,“證券行業文化建設十要素”為券商有效落地文化建設提供了參照和指導,其中“平衡各方利益”、“落實責任擔當”以及“堅持可持續發展”等要素與ESG管理的要求不謀而合。
宋雪楓指出,在行業文化建設和ESG生態建設中,證券公司本身既是企業,也肩負著連接產業和投資者、賦能產業發展的重要使命。一方面,ESG管理面對著來自國際組織、交易所及ESG評級機構等更為具體的管理要求,可以為文化建設提供有效的管理工具;另一方面,證券行業文化建設的要求充分體現了新時代下的國家政策倡導及行業發展訴求,將ESG管理引入文化建設,可進一步豐富行業文化建設的內涵,也可幫助中國證券公司完成ESG管理本土化、行業化的蛻變。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502419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