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0-17 15:59:49
◎數字經濟已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隨著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得愈發緊密,“數實融合”是數字化下半場的必然趨勢。
每經記者 楊昕怡 每經編輯 劉雪梅
10月17日,數字經濟概念股持續活躍,南天信息(SZ000948,股價25.61元,市值101億元)4連板,英飛拓(SZ002528,股價4.71元,市值56.46億元)、齊心集團(SZ002301,股價8.00元,市值58.66億元)、恒久科技(SZ002808,股價8.11元,市值21.8億元)、智微智能(SZ001339,股價23.85元,市值58.9億元)漲停,科創信息(SH300730,股價15.36元,市值36.83億元)、安恒信息(688023,股價167.30元,市值131.3億元)、競業達(SZ003005,股價34.31元,市值50.92億元)、中望軟件(688083,股價200.40元,市值173.7億元)、海量數據(SH603138,股價23.30元,市值65.98億元)等跟漲。
個股方面,值得關注的是,南天信息再度漲停,在8個交易日內錄得6個漲停,累計漲幅為80.35%。截至發稿,該股股價為25.61元,市值為101.00億元。
作為數字化服務提供商,南天信息以軟件業務、集成服務業務、產品服務業務、智慧城市業務、創新業務等五大板塊業務為主體,同時積極布局云業務和數據智能業務。
南天信息于8月19日披露的年中報顯示,公司2022上半年實現營業總收入32.91億元,同比增長56.4%;實現歸母凈利潤1476萬元,同比增長41.13%;每股收益為0.04元。
以南天信息為代表的數字經濟概念股成為市場熱點,背后離不開我國對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視以及相關政策的加持和刺激。
近年來,得益于數字化工具的迅猛發展,各行各業的企業們都開始踏上了數字化的征途。
與此同時,今年1月發布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也明確把“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作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主線。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
經工業和信息化部測算,自2012年至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從11萬億元增長到超45萬億元,數字經濟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
顯而易見的是,數字經濟已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隨著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得愈發緊密,“數實融合”是數字化下半場的必然趨勢。
硬幣的另一面,筆者注意到,在數字技術于電商、物流、新基建、智慧城市等重點領域發展迅猛之余,目前傳統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仍較滯后。
分析其中原因,一則,數字化改造意味著企業構架、組織形式的革新,對于傳統行業而言需要破釜沉舟的決心,因而難度不??;二則,對于中小制造企業來說,核心的技術應用和設備意味著棘手的成本收益問題。制造業本身就具有生產周期長、投入資金量大、利潤較少的特點,且在難以確定的收益面前,高額的數字化投資更加難以實現。
因此,在“數實融合”的大背景下,數字科技企業應該面向核心產業和重點領域進行研發,同時引導先進的數字技術、資金投入等支持資源流向制造業等傳統行業,加速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的進程,有效助力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帆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