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0-04 23:35:30
如果我們仔細研究破發的新股,就會發現其無外乎擁有這幾個特點中的一項或幾項:估值明顯高于可比公司、發行價過高、業績增速下滑或虧損、行業不占優勢等。而那些沒有破發的新股,則往往在估值、業績、發行價、行業等方面擁有幾個優勢。
圖片來源:攝圖網_401716545
來源:微信公眾號“道達號”(微信公號ID:daoda1997)
9月份的新股破發率,估計讓很多打新的老鐵有一種中簽如踩雷的感覺。
9月份,滬深A股共上市了42只新股,其中有19只在上市首日就破發,破發率達到了45%,更是出現了中1簽最多虧損近5萬元的新股。
這么高的破發率,讓很多打新的朋友有點絕望。
不過,有句話是這樣說的:行情在絕望中產生,在猶豫中發展,在憧憬中成熟,在瘋狂中死亡。
那么,破發率如此之高,是否也孕育著一些機會呢?
今天,新股雷達研究員就來和各位老鐵聊聊這個話題。
無疑,我們現在正經歷新股破發現象。實際上,新股高破發率的情況過去上演過幾次。離我們最近的一次新股高破發率,就是今年4月份。
今年4月份,滬深市場共上市了35只新股,其中有20只在上市首日就破發了,破發率高達57%。
我們現在就回頭看看4月份的大盤情況。
各市場指數在4月底創出了當時的年內低點,其后就迅速反彈上揚,開啟了4月底到7月初的上漲行情,時長2個月,可以說這波上漲行情,是目前年內最大的上漲行情了。
那么,當前破發率較高的情況,是否也孕育著像今年5、6月份那樣的行情機會呢?
我們把當前的破發情況和4月份的破發情況對比一下,也許對各位老鐵有所啟發。
當前的破發情況和4月份破發情況的相同點是,破發率都比較高。
不同點則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4月份的高破發率引起了監管機構關注。上交所在4月底組織多家券商召開座談會,對當時市場“破發”現象進行了研討,而當前的破發情況尚未引起類似此種監管機構的動作。
二是在4月份之前的3月份,破發率已經有比較大的上升,達到了35%。而9月份之前1個月的8月份,破發率還是相對比較低的,為15%。
三是經歷過4月份的高破發率之后,新股申購、上市的速度有了明顯的下降,今年4月份上市了35只新股,而隨后的5月份只有14只新股上市。可以看到,上市新股的數量有明顯下降;而9月份的破發情況,目前還沒有這一跡象。
當然,以上周期略短。如果將周期拉長,我們就會發現,在歷次重要的市場底部,新股上市的節奏都會有所放緩。
通過下面的圖,我們可以看到,在重要的市場底部,單月新股上市的家數,都有明顯下降,比如2008年、2012年、2015年、2018年的市場底部。而上升階段或者市場頂部,單月新股上市的家數則相對較多。
當然,在注冊制來臨之后,以上的底部和頂部所表現出來的新股特點,和過往相比,會有所變化。
新股雷達研究員在這里想和各位老鐵說的是,股票市場是一個多方博弈的場所,新股則是其中博弈的一個方面。而新股的發行上市數量、破發的家數比例等,都是各方博弈的結果。
一般來說,參與市場博弈各方的行為沒有發生明顯變化的時候,市場往往難有改變。那么,各位老鐵,你怎么看待當前參與新股博弈的各方力量呢?
當然,大盤對打新的影響,更多的是在市場情緒上。而打新的各位老鐵,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對個股的甄別上。
如果我們仔細研究破發的新股,就會發現其無外乎擁有這幾個特點中的一項或幾項:估值明顯高于可比公司、發行價過高、業績增速下滑或虧損、行業不占優勢等。
比如9月份上市的4只虧損個股,均在上市首日破發。
而那些沒有破發的新股,則往往在估值、業績、發行價、行業等方面擁有幾個優勢。
如果我們從以上維度的數據著手,就很容易在申購前提前預判是牛股還是“雷股”了。
當然,對于普通投資者,尋找以上數據還是比較費時費力的,尤其是在一天有幾只新股申購的時候。
而新股雷達,會對每一只新股提供估值、可比公司的估值、行業、業績、發行價、市場情緒等數據,非常方便打新的朋友使用。
如果你想查詢某只新股,請關注道達號(微信公眾號ID:daoda1997),在對話框中,輸入關鍵詞“新股雷達”,進行了解。
好了,今天就聊到這里。祝各位老鐵假期快樂,玩得開心。
(達哥打新觀察團)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依據,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