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9-30 18:27:09
本文將試圖回答以下問題:1、四季度有機會嗎?2、機會在哪里?
圖片來源:攝圖網-401716545
來源:微信公眾號“道達號”(微信公號ID:daoda1997)
下午三點一到,2022年前三季度的行情就算走完了,未來還有約60個交易日。今年我們經歷了比2018年還復雜的外部環境,也面臨著疫情對市場的擾動,不過,風險大幅度釋放后,也終將迎來新的機會窗口。
本文將試圖回答以下問題:1、四季度有機會嗎?2、機會在哪里?
毫無懸念,今天成交額創階段新低,交投熱情也創了階段新低。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前三季度我們犯的錯誤、錯過的機會,爭取四季度來抓住機會吧。我們現在來解決“機會有無”的問題,這可以從歷史統計和邏輯推演,兩個方面入手去分析。
根據情緒寶4.0的歷史數據來看,今年剩下的約60個交易日里,至少還有一次情緒周期。最近9年,每年最后一次情緒周期,有7年都發生在四季度;另外兩年情緒周期,也是在貼近四季度的9月發生的。這是我們對未來有信心的第一基礎。
放在今年,2月份炒作政策預期,在指數不漲的情況下,市場賺錢效應經歷了一輪比較完整的周期演繹。4月份市場在俄烏局勢和疫情擾動下深度調整后,迎來了5-7月的大跨度行情。
當情緒指數又回到底部區域,說明市場絕大部分風險已經得到釋放。當前不是談論資產是否好壞的時候,而是恰恰討論人性、要不要堅定未來信心的時刻。
從邏輯推演的角度,四季度是機構調倉換股、布局明年的窗口。疊加11月份的重要會議和年底基金排名戰,市場很容易形成合力。
之前我們預計8-9月份市場調整后,會迎來以消費為主線的行情,目前來看,猜中了調整,也猜中了消費,但是并沒有迎來行情,也算打了半張臉。
10月份該怎么看,或許我目前只能說,10月份會是未來行情的啟動底,但會不會10月份就啟動,這可能需要一些超預期的政策事件驅動,例如超預期的政策刺激、海外地緣局勢超預期緩和......
解決了“有無機會”的問題,我們就來說說“機會在哪里”。
由于行情不好,每經投資研究院9月底就沒有推出10月月刊。本文索性把未來的中期機會,跟大家匯總一下吧。
1、地產的政策呵護
從保開工,到支持居民換購住房的個人所得稅政策,地產的政策呵護越來越精準,就是刺激大家的購房意愿,從利率優惠到稅費優惠;地產方向,必然是10月份市場高度關注的點。在選擇公司方面,券商分析師們目前更偏愛央企地產公司,因為央企地產在整體風控上要比民企完善,在地產行業整體估值被壓縮的前提下,更能凸顯價值穩定性。
2、“北溪”管道事件推演
自從地域博弈切換到能源博弈后,市場炒了“油運”,炒了“熱泵”,但還有一個方向,A股可能還沒來得及反應。那就是歐洲天然氣漲價后,會推高歐洲化工品的成本,而A股有好幾家擁有世界級產能的公司。競爭對手的利空,就是A股相關公司的利好。
當前歐洲產能占比較高的品種,有維生素、蛋氨酸、PVP、MDI、TDI、間甲酚等;對國內相關企業而言,一方面可能受益于歐洲重要化工品區域性漲價傳導至全球帶來的漲價收益,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國內原料成本相對較低的優勢增加海外出口競爭力。
3、三季報的炒作預期
10月份可能會有三季報的第一輪炒作期,我們目前介入研究的不多,重點都放在豬肉、火電等存在困境反轉的方向。這里面“賭”的成分有點重。賭什么呢?就是業績反轉發生在哪個時點,也許是三季度,也許是四季度,行情一定會來,輸的只是時間。
就說這么多吧,祝大家國慶長假開開心心,以良好的狀態,迎接今年最后一輪情緒周期。
(極簡投研社)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依據,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