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8-18 00:15:15
每經編輯 段煉
近來,全國多地持續高溫,熱射病又開始威脅人們的生命健康。
據紅星新聞,8月17日,記者從簡陽市人民醫院獲悉,8月16日,該院急救醫學部共接診了13位熱射病患者,其中,危重癥5人。
據中國天氣網,中央氣象臺8月17日18時繼續發布高溫紅色預警:
預計8月18日白天,陜西南部、河南、山東西部、安徽、江蘇西部和南部、湖北、湖南、江西、浙江、上海、福建、四川中東部、重慶、貴州東部和北部、廣西中北部、廣東北部等地最高氣溫將有35~39℃,其中,陜西南部、四川東部、重慶、湖北西部和東南部、湖南中北部、江西中部、浙江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最高氣溫可達40℃以上。
陜西一男子在廚房炒菜竟患熱射病
四川簡陽1天接診13位熱射病患者
據紅星新聞,8月17日,記者從簡陽市人民醫院獲悉,8月16日,該院急救醫學部共接診了13位熱射病患者,其中,危重癥5人。
據了解,這些患者有的是步行下班回家熱倒在家門口;有的是頭頂烈日外出散步;有的是在農田里扯草;還有一位91歲的田大爺是因為在家舍不得開空調。
據央視新聞,近日,西安交大一附院重癥醫學科收治了一名熱射病患者。據了解,這名男子在自家面館廚房內忙著炒菜時突然暈了過去,送往ICU時神智已經昏迷,體溫超過41℃,身體出現嚴重的電解質紊亂。經醫生診斷,為勞力性熱射病。
炎炎夏日,很多人都知道室外容易發生中暑。長時間處于高溫環境者,如環衛人員、建筑工人、交警等,在高溫、高熱、高濕的“桑拿天”,稍不注意就可能發生中暑,輕則惡心嘔吐,重則引發熱射病,威脅生命。
但其實不僅僅在室外,通風差、溫度高的室內小環境也可能引起中暑?,F實生活中,一些老人擔心開空調浪費電,或住在通風不良的老房子中,夏季高溫天氣下,室內環境悶熱,時間長了,散熱不及時,容易造成體液流失過多,出現中暑。所以對于老人、兒童、孕婦等體質虛弱的中暑高危人群,即使在家不出門,也不要為了省電不開空調;或經常開窗做好通風,以免中暑。
如果覺得空調房太涼不舒服,不要將空調溫度調至過低(不要低于26 ℃)。避免空調出風口直接對著人猛吹,可以在地板上放一個小型電風扇等,促進室內空氣對流。
廚房空間一般較小,開火做飯容易又悶又熱,如果不方便裝空調,可在做飯前后將門打開,讓客廳或房間的冷空氣進入廚房,盡量保持環境舒適。飯店后廚等可選擇加裝送風管道或排氣扇,既能加快空氣流通,還能排油煙。
最重要的是,如果感到了頭痛、惡心、呼吸淺快等不舒服的感覺,要盡快轉移至通風陰涼的地方,補充含鹽清涼飲料,及時就醫。最后,也別忘了對在廚房里忙碌做飯的家人們,道一聲辛苦!
高溫干旱致重慶88.1萬人受災
據央視新聞,今天(8月17日),重慶召開了高溫抗旱工作專題新聞發布會。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7月1日以來,重慶市氣溫顯著偏高、降水明顯偏少,9個區縣最高氣溫打破當地歷史高溫紀錄,高溫干旱致重慶88.1萬人受災。
發布會上,重慶市應急管理局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鄒瑜介紹,7月1日以來重慶呈現“三個顯著”特點。第一個是平均氣溫顯著偏高。重慶平均氣溫為30.5℃,較常年顯著偏高2.6℃,與2006年并列成為1961年以來最高。第二是降水顯著偏少。重慶平均降水量為102.0毫米,較常年顯著偏少近6成,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二少,僅次于1992年的98.8毫米。第三是高溫干旱強度顯著偏強。35℃以上高溫日數32.3天,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三多,僅次于2006年同期(33.9天),極端最高氣溫為44.5℃與2006年相同。根據監測,67.9%的土壤水分觀測站耕作層已達中到重旱。
鄒瑜介紹,7月以來的連晴高溫天氣已導致重慶33個區縣、585個鄉鎮(街道)、88.1萬人受災,因旱需生活救助30萬人;8個區縣66條河流斷流,10個區縣25座水庫干涸;26個區縣水利工程蓄水量低于70%,其中奉節、開州、彭水、武隆、城口、巫山、巫溪7個區縣低于50%。目前,重慶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全力抓實“六項措施”積極應對當前高溫旱情。
據介紹,重慶本輪高溫干旱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但災害損失低于同等旱情的歷史年份。這主要得益于2006年以來,重慶出臺了一系列加強水利建設發展的政策措施,新建了一大批水源工程,大幅提升城鄉水資源配置和保障能力,同時,也得益于基于今年“三偏一突出”氣象預判所作的一系列應對準備。為做好農村供水抗旱保供工作,今年,重慶續建141座和新開工6座水源工程,121座已完成主體工程施工;實施191座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已完成82座蓄水驗收;下達抗旱資金5800萬元,實施抗旱項目193個;下達1.46億元農村供水工程年度維修養護資金,完成維修養護1291處、受益人口256萬人;開工建設農村供水保障項目575個;投入2.4億元實施10個中型灌區項目,預計新增恢復和改善灌溉面積35萬畝。
據新華社,連日來受持續高溫影響,長江重慶巴南段水位下降明顯。在巴南區雙河口鎮五臺村附近,常年淹沒在江水中的佛爺梁島礁露出江面,島礁礁石最高處發現3龕摩崖造像。
圖片來源:新華社視頻截圖
經專家初步確定,該摩崖造像為明清時期建造,距今已有近600年歷史。
長江海事部門多措并舉
積極應對長江汛期有史以來最低水位
8月16日,在長江荊州段的玉南錨地,有一艘來自江蘇南通張家港的萬噸貨輪,正在緩緩??可呈写a頭。據船長吳先生介紹,這艘貨輪的運載力可達11000噸,船最大吃水量為7.1米,可實際上這趟航次裝載的是8200噸玉米 ,吃水僅有4.3米。
自今年7月下旬以來,長江沿線多地氣溫居高不下,降雨量偏少,長江水位持續退落,出現“汛期反枯”的罕見現象。8月17日,漢口水位4.9米,創1954年以來歷史同期最低。九江水位4.15米,為1986年以來歷史同期最低。面對持續高溫天氣和“汛期反枯”的雙重考驗,長江海事局積極應對,多措并舉,戰高溫,保暢通,堅守一線,全力保障長江干線水上交通安全、暢通。
目前,長江水位仍在繼續回退。九江海事局發出緊急通告,自8月10日17時開始對九江水道實行單向通航管控。嚴把船舶吃水核查關,擬通過九江水道的普通貨船吃水一律不得超過5.8米,危險品船舶吃水不得超過5.7米。實施聯動管控,設立檢查線對過境上下水船舶,特別是船長100米以上的船舶進行24小時核查,對吃水6.8米以上的船舶實施減載至符合維護水深要求后方可放行。
8月16日,長江沙市基準水位0.72米,長江荊州段出現2006年以來的歷史同期最低水位的情況,荊州海事局立即召開戰枯工作部署會,密切關注轄區水位情況,切實做好通航維護工作,嚴格核查船舶吃水,強化管理航行規范;關注出淺水域上下口大型重載船舶停泊數量、聯勤聯動開展24小時巡航、利用無人機在空中高緯視角巡查轄區彎道等手段,及時做好現場調度指揮。
“汛期反枯”使得長江船舶錨泊水域進一步減小,給船舶錨泊安全帶來一定的影響。黃石海事局創新推出“豆腐塊”錨泊方式,將錨地從上到下依次規劃為小船錨泊區、大船錨泊區,通過“一庫一圖”、電子巡航等信息化監管手段,電話“一對一”宣傳,引導船舶進入錨地與其船型相近、吃水相近的船舶靠泊錨泊,三兩成行、垂直保持安全回旋距離,以便騰出更多的可錨泊空間,最大化利用現有錨地。
同時,武漢、安慶、蕪湖海事局等單位通過船員流動課堂、VHF、微信公眾號、短信平臺等方式,登上船頭,深入碼頭和航運企業,及時向廣大船員宣傳水情變化和氣象預警信息,將高溫消防安全和枯水期應對知識送到一線。
據了解,長江海事局還強化協調聯動,加強與航道部門信息溝通聯系,及時互相通報轄區重點航段航道維護尺度變化和水上交通安全管控情況,必要時采取現場駐守、設置報告線、攔截線等方式,強化重點淺窄航段吃水管控。加強服務保障,按照水路運輸保通保暢工作要求,優先保障重點物資的運輸。強化應急值守,嚴格落實應急值守制度,及時收集掌握水情信息、現場船舶通航狀況等,并優化重點淺區、事故多發等水域的應急力量部署,確保信息暢通、反應快速、處置高效。
水利部:正調度水庫群為下游補水
計劃補水14.8億立方米
據央視新聞,水利部今天(17日)下午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當前長江流域6省市旱情情況,截至目前,川渝等6省市耕地受旱面積1232萬畝。目前,水利部正調度水庫群為下游補水,計劃補水14.8億立方米,確保旱區群眾飲水安全,保障秋糧作物灌溉用水。
7月以來,長江流域大部持續高溫少雨,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少四到五成;當前,長江干流及洞庭湖、鄱陽湖水位較常年同期偏低4.85~6.13米,創有實測記錄以來同期最低;在前期搶抓蓄水基礎上,水庫蓄水基本正常,部分地區中小型水庫蓄水不足。截至目前,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6?。ㄊ校└厥芎得娣e1232萬畝,83萬人、16萬頭大牲畜因旱供水受到影響。
水利部副部長 劉偉平:目前長江流域大中型水庫蓄水情況總體較好,蓄水量較去年同期僅偏少1成,上中游51座主要水庫蓄水總體良好。受旱省市蓄水量較常年同期總體持平。8月份以來,水利部門已調度長江流域控制性水庫群向中下游地區補水53億立方米。
針對當前長江流域水稻等秋糧作物正處于灌溉需水關鍵期,為遏制長江中下游干流水位快速下降趨勢,確保沿線灌區和城鎮取水,水利部決定自8月16日12時起,調度以三峽水庫為核心的長江上游梯級水庫群、洞庭湖湘資沅澧“四水”水庫群、鄱陽湖贛撫信饒修“五河”水庫群加大出庫流量為下游補水,計劃補水14.8億立方米。同時,水利部指導督促相關地區全力做好泵站、水閘等水工程調度,精準對接灌區、城鄉供水取水口,多引、多提、多調,確保旱區群眾飲水安全,保障秋糧作物灌溉用水。
據央視財經,為了應對高溫干旱影響,昨天,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發布調度令,調度三峽水庫于16日12時起向長江中下游補水。初步測算,三峽水庫加大下泄,未來幾天將為長江中下游補水約5億立方米。
在三峽水庫向長江中下游補水期間,金沙江下游梯級水庫群也同期開展補水調度,可增加補水約3億立方米。
韓正:確保民生、公共服務
和重點行業安全用電
據新華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17日到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調研并主持召開座談會,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重要講話精神,研究進一步做好能源電力供應保障工作。
韓正指出,能源電力安全保供是經濟社會穩定運行的基礎保障。今年以來,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單位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能源電力保供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各類電力裝機應發盡發,電煤供給和庫存充足,能源電力安全保供穩價形勢總體平穩。當前我國電力供需屢創歷史新高,部分地區遭受極端高溫干旱天氣影響,迎峰度夏能源電力保供正處于關鍵時期。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強化底線思維,狠抓工作落實,采取有效應對措施,保證能源電力安全保供不出任何閃失,為鞏固經濟回升向好態勢、穩物價保民生提供堅實支撐。
韓正強調,要加強全國統籌協調、全網統一調度,完善分級用電負荷管理,強化重點地區保障,確保電力安全保供。繼續做深做實有序用電方案,確保民生、公共服務和重點行業安全用電,堅決防止拉閘限電。要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完善和加強政府調控,確保一次能源價格穩定。要加快推進重點工程建設,充分調動地方和企業積極性,大力推進煤電聯營和煤電與可再生能源聯營。加強政策支持,多措并舉幫助煤電企業緩解實際困難。要始終把安全生產放在第一位,堅決守好安全生產底線。
座談會前,韓正來到國家電力調度控制中心,詳細了解電力供應保障、電網調度運行等情況。
王勇參加上述活動。
編輯|段煉 杜恒峰
校對|程鵬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中國天氣網、央視新聞、新華社、央視財經、紅星新聞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