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8-17 18:38:02
每經編輯 孫志成 蓋源源
熱上40℃不配上全國高溫榜?前幾天四川、重慶人的“不甘”,如今看來,是太天真了。
8月17日,南方高溫仍在持續,尤其是川渝地區最高氣溫持續超過40℃,成為全國高溫中心。截至當天14時,除了06時、07時、09時、11時這幾個時段,偶爾有新疆、湖北的一個站點進入外,其余時段,全國高溫TOP10都被川渝兩地霸占著。
川渝“熱”上微博熱搜
什么時候能迎來清涼?
17日下午,川渝高溫登上微博熱搜榜。
8月17日,中央氣象臺9時~14時高溫榜顯示,前十均在川渝地區,有七地在重慶,排名第一位的是重慶北碚,氣溫達44.1℃。
中央氣象臺今日在微博發文調侃道“還記得7月你們嚷嚷著讓#重慶退出四大火爐城市# 的熱搜嗎,臉疼不”。
中國天氣微博發文稱“重慶人每天都在見證高溫新歷史”,今天(17日)下午14:10左右, 重慶北碚站最高氣溫達44.6℃,刷新當地最高氣溫極值紀錄 ,距離上一次這個紀錄被打破僅過去兩天(8月14日); 代表重慶的沙坪壩站下午14:39的氣溫已升至43℃ ,追平了重慶最高氣溫極值紀錄(此前最高氣溫紀錄是2006年8月15日的43℃)。此外,重慶40℃+連續天數的紀錄也仍在繼續刷新中(算上今天已經10天了),真的每天熱出一個新紀錄了。
據重慶發布,17日,重慶市政府新聞辦舉行2022年全市高溫抗旱工作專題新聞發布會。市應急管理局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鄒瑜介紹,7月1日以來,重慶氣溫顯著偏高、降水明顯偏少,9個區縣最高氣溫打破當地歷史高溫記錄,累計降雨較多年同期偏少6成,尤其是8月以來較多年同期偏少9成。7月1日以來呈現“三個顯著”特點:?
?①平均氣溫顯著偏高。全市平均氣溫為30.5℃,較常年顯著偏高2.6℃,與2006年并列成為1961年以來最高。
?② 降水顯著偏少 。全市平均降水量為102.0毫米,較常年顯著偏少近6成,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二少,僅次于1992年的98.8毫米。
?③高溫干旱強度顯著偏強。35℃以上高溫日數32.3天,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三多,僅次于2006年同期(33.9天),極端最高氣溫為44.5℃與2006年相同。根據監測,67.9%的土壤水分觀測站耕作層已達中到重旱。
在網友拍攝的照片和視頻中,能夠清晰地看到,疑似嘉陵江水位回落,部分河床露出水面。有不少人將這一現象與近期以來持續高溫炎熱的天氣相聯系,認為江水被“曬干”了。
據新重慶客戶端,記者聯系上長江上游水文水資源勘測局水情預報室副主任熊金和,他表示,被“曬干”的說法是不科學也不嚴謹的,“ 水位高低主要跟降雨量相關,陽光下蒸發不是主要原因 ,今年暑期上游持續降雨偏少,7月相比于歷年平均量減少兩成,8月上旬降雨量相比于歷年平均量減少五成,水位較歷年8月均值低1米左右。”
今天15時,成都全市均溫37.3℃,氣溫33.1℃(都江堰)~42.8℃(簡陽)。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近日監測評估,綜合考慮高溫熱浪事件的平均強度、影響范圍和持續時間,從今年6月13日開始至今的區域性高溫事件綜合強度已達到1961年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最強。
當前,四川共設有156個國家級氣象觀測站,今年以來,四川已經有超過90個國家級氣象觀測站日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包括筠連、興文、瀘縣、資中、大英、武勝、安岳等地。
中央氣象臺8月17日6時繼續發布高溫紅色預警,這是中央氣象臺連續第6天發布最高級別的高溫紅色預警,也是中央氣象臺連續第28天發布高溫預警。
中央氣象臺預計:今天白天陜西南部、安徽南部、湖北中南部、湖南、江西、浙江、上海西部、福建、四川中東部、重慶、貴州東部和北部、廣西中北部、廣東中北部等地最高氣溫將有35~39℃,其中,四川東部、重慶中西部、湖南中北部、江西中部、浙江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最高氣溫可達40℃以上。
據中國天氣,預計24日開始,隨著冷空氣滲透南下,南方酷暑熱浪將明顯緩解!長江中下游地區最高氣溫有望回落至30℃左右,熱到天天破紀錄的川渝地區也有望迎來“清涼”!
國家電網:最大限度支援川渝地區電力供應
據國家電網微信公眾號,8月16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辛保安,總經理、黨組副書記張智剛在公司總部與基層單位視頻連線,調研指導電力保供工作。
辛保安強調,當前高溫仍在持續,迎峰度夏工作正處于最吃勁、最關鍵的階段,堅持就是勝利。要確保電網安全運行。科學安排運行方式,加強電網運行監控,堅持全公司“一盤棋”,發揮大電網資源配置作用,組織跨區跨省余缺互濟, 最大限度支援川渝地區電力供應 。
據四川日報報道,繼8月11日、14日連續兩次召開電力保供工作緊急視頻會議后,8月15日,四川再次召開電力保供調度會。會上披露的數據顯示,預計全省最大用電負荷將比去年同期增加25%。目前,四川已啟動三級保供電調控措施,全力保障民生用電。
圖片來源:四川衛視視頻截圖
據澎湃新聞,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相關負責人在上述保供調度會上介紹,7月以來,四川遭遇大范圍長時間極端高溫干旱天氣,電力負荷最高達5910萬千瓦,較去年大幅增長。全省上下密切協作,通力配合,打贏了迎峰度夏以來首輪高溫電力保供“攻堅戰”。但8月7日開始,四川迎來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嚴峻的高溫干旱災害性天氣,預計還將持續一周左右的時間,面臨歷史同期最高極端高溫、歷史同期最少降水量、歷史同期最高電力負荷三“最”疊加局面。
從全國來看,目前所有電力入川通道已全部滿載運行,組織省外電力支援難度增大;從該省省內來看,本輪高溫干旱極端災害性天氣已造成全省15個市(州)嚴重受災,7月水電來水偏枯四成,8月以來水電來水偏枯達五成,水電日發電量大幅下降,供電支撐能力大幅下跌;從供需來看,持續高溫導致降溫負荷激增,疊加水電來水嚴重偏枯,電力供需形勢緊張。
三峽水庫開啟“緊急補水”模式
受持續高溫和降雨偏少的共同影響,眼下,長江流域旱情發展迅速,四川、重慶、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6省市耕地受旱面積967萬畝,有83萬人、16萬頭大牲畜因旱供水受到影響。
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16日發布調度令,調度三峽水庫于當日12時起向長江中下游補水。初步測算,三峽水庫加大下泄,未來5天將為長江中下游補水約5億立方米。
長江委副總工程師陳桂亞說,調度令執行后,三峽水庫水位將從目前的約147.2米逐日均勻消落,8月21日按不低于146米控制。在三峽水庫向長江中下游補水期間,金沙江下游梯級水庫群也同期開展補水調度,可增加補水約3億立方米。
受持續高溫少雨天氣影響,長江流域一些省份近期出現不同程度的旱情。8月1日至15日,長江委統籌抗旱用水和高溫保供電需求,調度流域控制性水庫群有序向中下游地區補水約53億立方米,其中三峽水庫補水10.9億立方米,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長江中下游干流水位偏低的情況。
另據水文氣象預測,未來一周,除長江上游西部、漢江有局地小雨或中雨外,長江流域其余地區無明顯降雨過程,預計四川、重慶、洞庭湖、鄱陽湖及長江中下游地區旱情將持續發展,長江流域干旱防御形勢嚴峻。
編輯|孫志成 蓋源源
校對| 何小桃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成都商報、新重慶客戶端、四川日報、澎湃新聞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