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8-03 22:27:13
◎在深交所披露撤回信息后,每經記者了解到,思維造物創始人、董事長羅振宇發布內部信稱:基于和監管部門的溝通,以及當前市場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的綜合考量,公司決定暫時撤回國內上市的申請。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羅振宇在內部信中表示,“因為有上市這個剛性約束在,我們在治理、內控等方面做到了最大程度的透明與規范。另一方面,恰恰因為用公眾公司的標準要求自己,才使得公司在過去幾年遠離了一些誘惑、避免了戰略性錯誤、保持穩健運營。”
每經記者 丁舟洋 每經編輯 楊夏
經歷了數度“中止”又重啟,羅振宇向上市發起的沖擊以“終止”畫上了句點。
深交所創業板8月2日披露,北京思維造物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思維造物”)撤回了創業板上市申請。
圖片來源:深交所創業板發行上市審核信息公開網站
作為知識付費領域的獨角獸,思維造物上市之路一波三折。今年3月底,深交所對“得到”APP母公司思維造物的IPO狀態更新為“中止”,原因是IPO申請文件中記載的財務資料過期,中止了其發行上市的審核。6月28日,思維造物完成財務資料更新,深交所恢復了其發行上市審核。而在此之前的2021年4月1日、9月30日,深交所都以同樣的原因中止其發行上市審核。
距離最新一次“重啟”IPO不到兩個月,思維造物撤回了上市申請文件,“得到”最終也沒有“得到”上市。
在深交所披露撤回信息后,每經記者了解到,思維造物創始人、董事長羅振宇發布內部信稱:基于和監管部門的溝通,以及當前市場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的綜合考量,公司決定暫時撤回國內上市的申請。
對于公司未來在資本市場方面的打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思維造物內部人士,對方表示:暫不予回應。
時間回到2008年,曾擔任央視《經濟與法》《對話》欄目制片人的羅振宇放棄“金飯碗”,成為一名自由職業者。
“我離開央視的時候大概40歲左右,面對人生是不是要做一次這樣的選擇。因為我清晰地看到了一個趨勢——個人品牌是可以的。”2021年12月,在羅振宇2022年“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前夕,羅振宇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比如《百家講壇》,一個老師就可以撐一集,讓我覺得這是個人可以下一步嘗試的事情。”
邏輯思維、“得到”App創始人 羅振宇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彼時正值傳統媒體人轉型潮,視頻網站和自媒體風起云涌,2012年底羅振宇借助優酷打造了一檔知識類脫口秀《羅輯思維》,同時每天在“羅輯思維”微信公眾號推出一段60秒的語音,很快收獲了一批忠實粉絲。
2014年,思維造物成立,羅振宇直接持有思維造物超過30%股權,羅振宇直接持有思維造物30.35%股權,是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在接下來的幾年里,思維造物先后推出幾個后來成為“明星品牌”的產品——《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得到”APP;得到高研院;《知識春晚》,并構成了思維造物的主要收入來源。公司定位為“一家提供‘終身教育’服務的企業,為終身學習者提供通識教育及技能培訓服務。”
圖片來源:思維造物招股說明書申報稿
“知識付費+名人效益+移動互聯網”在當時的投資環境中還是頗具吸引力的。思維造物先后進行了五輪融資,紅杉資本、真格基金、啟明創投等眾多知名投資機構參與。
被各路資本寄予厚望,頂著“知識付費第一股”的光環,2020年9月思維造物披露了招股說明書沖刺創業板IPO,計劃募資10.37億元。
除了上述知名創投,思維造物還有強大的“企業家朋友圈”。持股思維造物5%以上的股東“造物家”,出資人包括:柳傳志、俞敏洪、李善友。
圖片來源:思維造物招股說明書申報稿
對于高度依賴人的輕資產公司,深交所針對經營業績波動、產品付費用戶呈下滑趨勢等方面問題進行了問詢。
思維造物也在申報書中提示風險,新增注冊、付費用戶產生的收入是公司線上知識服務業務收入來源之一。2019年-2021年,“得到”App三年新增注冊用戶數量分別為397.50萬人、456.46萬人及357.77萬人,新增付費用戶數量分別為91.10萬人、82.61萬人及59.09萬人。由于市場推廣費用的變化,新增注冊用戶數出現一定波動性并且付費用戶數量出現下滑。如果公司未及時調整推廣戰略或相關調整未能奏效,可能會導致這些指標增長有限或持續下滑的風險。
一直以來,羅振宇的創業飽受爭議,其中最大的質疑是他“販賣焦慮”。媒體人許知遠曾形容羅振宇是一個將知識裝在膠囊里并喂大家吃下去的那個人。好像每天不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學習”,就會被時代拋下,但得到提供的付費學習,又真的能讓大家“得到”知識和技能嗎?
對于上述質疑,羅振宇曾對每經記者回應稱:“這個我們也控制不了。當你做的事情喚醒了別人的焦慮,別人說都賴你,那怎么辦?我倒是喜歡一句話,‘不罵人是修養,不被人罵是修行’。被人罵,甭管是不是冤枉,都是我修行不夠。我可能很委屈,我想去解釋這件事,解決方法很簡單,就是持續做好自己的事。修行是個漫長的過程,是不是在做好東西?是不是真的對用戶有用?這需要極其漫長的過程才能呈現出來。”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時至今日,能提供知識傳播的平臺越來越多,不僅有樊登讀書會、巴九靈等個人色彩濃厚的機構,B站、知乎、喜馬拉雅等平臺也躬身入局。在短視頻傳播上,得到面臨的是更龐大的對手。
對此,羅振宇認為,知識服務行業現在還是一個非常早期的初創行業,“就像在太平洋上,因為兩艘漁船都在打魚,構不成競爭。這個行業有賴于大量同行共同努力把水位線坐上去。”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羅振宇在內部信中表示,“因為有上市這個剛性約束在,我們在治理、內控等方面做到了最大程度的透明與規范。另一方面,恰恰因為用公眾公司的標準要求自己,才使得公司在過去幾年遠離了一些誘惑、避免了戰略性錯誤、保持穩健運營。”
至于上市未果會否影響公司現金流?羅振宇在內部信中透露:“2021年公司凈利潤達到歷史新高的1.24億元。目前我們賬上現金充裕,現金流穩健,有充足的彈藥迎接未來的挑戰。”“公司的目標永遠不是上市,而是為用戶持續創造價值。”
每經記者查詢思維造物IPO申報稿發現,2021年,公司營業收入約為8.43億元,凈利潤約1.25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歸母凈利潤為4864萬元。
圖片來源:思維造物IPO申報稿截圖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