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業界縱論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數字化要對經濟復蘇發揮助推作用,可適度超前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7-30 23:58:03

◎當前,在工業數字化轉型方面,我國工業企業和互聯網企業之間跨界融合的廣度和深度還比較欠缺,應用場景不夠多。

◎李毅中建議,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要抓好三件事:一是加強核心關鍵技術攻關,提升自主可控能力;二是提升半導體設備、材料和芯片的制造能力,調整產業結構;三是積極有序并可適度超前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每經記者 張蕊    每經編輯 陳旭    

7月27~29日,由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指導,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工信部網絡安全產業發展中心(工信部信息中心)、中國工業報社、桐鄉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22年(第四屆)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暨工業行業數字化轉型年會在浙江桐鄉烏鎮舉辦。

本次大會以“加快工業數字化轉型,推動經濟穩中求進”為主題,聚焦數字化轉型在工業企業中的實際應用等問題,邀請了多位國內外院士、工業領域專家學者和企業高管等共同探討。

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在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當前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迅速,但總量還不夠大,仍處于成長期,在核心產業建設方面還存在一些短板。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大會現場獲悉,作為本屆大會的核心環節,“2022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行業推廣行動”匯集全國工業行業數字化領域具有代表性的應用案例近千個,基于平臺化設計、智能化制造、數字化管理、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網絡化協同六大方向展現創新性和典型性,最終遴選出鞍鋼集團礦業有限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中建材信云智聯科技有限公司、中國鐵建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12個行業應用典型案例。

大會現場 每經記者 張蕊 攝

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迅速但總量還不夠大

談及工業數字化轉型的差距和不足,李毅中表示,當前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很迅速,但總量還不夠大,仍處于成長期。

中國信通院統計數據顯示,2017~2020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的經濟總量(增加值)快速增長,2018~2020年的增幅分別為55.7%、47.3%、47.9%,其中核心產業增加值的增幅也都在兩位數以上。

但是,2020年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增加值為6520億元,只占全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的8.3%。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總量(增加值)3.14萬億,只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10%。“這兩個比例都比較小,說明我們工業互聯網產業的發展雖然進入了快車道,但是還處于成長的初期,潛力仍然很大。”李毅中說。

李毅中還指出,當前數字工業的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要引起重視。

具體而言,在核心產業的建設方面,工業互聯網還沒有形成全國構架,工業互聯網有行業的、有地區的、有企業的,彼此之間還沒有完全互聯互通,一些標準和規范還缺失;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半導體設備、材料的自給率還比較低,集成電路制造環節薄弱。

在工業數字化轉型方面,我國工業企業和互聯網企業之間跨界融合的廣度和深度還比較欠缺,應用場景不夠多。李毅中說,現在一些大中型骨干企業有自己的內網、外網,但是應用水平還有待提高。企業還有兩個憂慮,一是信息安全方面,擔心商情機密難以保證;一是機器換人導致下崗失業,這些也影響其推進數字化的積極性。

“企業還反映,這幾年名詞、概念太多了,一個新名詞還沒有理解又出來個新概念,讓人眼花繚亂,感到困惑。”李毅中說,希望業界把功夫下在尋求工業數字化轉型的路徑和方法上,盡量少造一些概念名詞。

另外,工業數字化轉型還存在一些認知上的誤區。李毅中表示,企業是市場主體,創新主體,也是數字化轉型的主體。所謂“賦能”是指信息技術和工業技術的深度融合,合作雙方的跨界融合,從而釋放出新的動能。賦能不存在“賦方”和“被賦方”的主賓關系,也不存在居高臨下的賦予,而是企業的自我變革。“所以我們常說企業擁抱互聯網,不要等人家給你賦能,你自己要主動一點。”

李毅中說,互聯網企業和工業企業發展的基點是跨界融合、優勢互補、相得益彰,不是零和博弈,不是你衰我興,二者的關系要處理好。信息技術對行業的先進技術可以起到助力和引導的作用,但不是代替。

李毅中強調,“信息技術不能代替工業技術,兩個技術要融合。兩種技術都在創新、前進,同時融合劇變,迸發出新的能量。”所以數字化要從解決企業轉型中的痛點和難點出發,要重視行業的屬性,重視技術的融合,從每個環節上扎扎實實地去做工作。

可適度超前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當今世界經濟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國內經濟面臨著“三重壓力”。5月25日,國務院召開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強調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而持續發展數字經濟,特別是工業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是穩增長、穩經濟的重要措施之一。

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原名譽會長顧秀蓮提出,要緊密結合推進制造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發展要求,找準工業數字化轉型著力點,以扎實有效的舉措來破解轉型難題,突破發展的瓶頸,全面推進數字化轉變。為此,顧秀蓮提出三點建議:

首先是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夯實工業數字化轉型發展底座。以數字化為核心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能夠促進工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為工業高質量發展提供關鍵的支撐。因此后疫情時代的新基建浪潮中,要多管齊下,加快推進以工業互聯網、5G、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

其次是增強技術創新功能,賦能工業、產業提質增效升級。要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工業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創新基礎,發揮市場活力與制度優勢,加強基礎技術、重點技術、關鍵共性技術以及產品創新,生態體系的建設,來促進在產學研全方位的協作,加快突破數字領域的技術瓶頸,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增長極,賦能工業產業提質增效和升級。

此外,還要深化兩化融合發展,助力工業數字化高質量發展。以結構改革為主線,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以數字轉型為主要抓手,大力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培育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激發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來統籌推進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的建設。

李毅中建議,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要抓好三件事:一是加強核心關鍵技術攻關,提升自主可控能力;二是提升半導體設備、材料和芯片的制造能力,調整產業結構,發展“集成電路制造”(IDM);三是積極有序并可適度超前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李毅中強調,工業數字化要走實向深。地區要結合實際、因地制宜,不互相攀比;離散式、流程式制造要因業施策;不同企業因企而異,注重基礎能力再造。他還提到,要有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當前經濟復蘇中數字化要發揮助推作用,推動復工復產攻堅克難。

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黨委委員、執行副會長郜志宇表示,行業協會也要充分發揮其在政府和企業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整合各類資源,加強工業產業的研究,積極制定行業標準,為政府決策提供建議,為企業發展搭建產學研的合作平臺。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張蕊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數字經濟 工業互聯網 智能制造 基建投資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揄拍视揄拍在线视频菠萝 | 在线a亚洲视频播放在线观看 | 亚洲天码中字一区 | 五月天在线精品老司机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亚洲尹人九九大色香蕉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