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7-15 22:14:30
◎霍建國認為,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9.8%,分月度來看基本呈現一個“V型”的走勢,而下半年有望延續這一恢復性增長的態勢。
◎霍建國認為,下半年外貿的增速有望高于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為拉動經濟增長作出貢獻。隨著國家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落地見效,外部需求的進一步釋放,再加上海運、物流的暢通,外貿進出口增速有望保持在8%-10%之間。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陳旭
盡管受疫情影響,上半年我國外貿仍然交出了一份靚麗成績單,不僅進出口規模創歷史新高,6月進出口也重新回到兩位數增長。
7月15日,國新辦舉行2022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二季度,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8.1%,保持較快增長。從月度看,4、5月份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分別增長0.1%和9.6%;6月增速加快至14.3%。外儲總體平穩,二季度,外匯儲備余額持續穩定在3萬億美元以上。
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規模創歷史新高的原因是什么?二季度以來,進出口增速逐月回升是受哪些因素影響?下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趨勢如何?
帶著上述疑問,《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電話專訪了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霍建國。
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霍建國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NBD:盡管受疫情影響,今年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規模仍然創歷史新高,6月進出口重回兩位數增長。您認為主要原因是什么?
霍建國:應當說,疫情對外貿確實是有較大影響,尤其是4月份,外貿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0.1%,幾乎是零增長。
但此次疫情期間,中央政府高度重視統籌疫情防控和幫助企業紓困減壓之間的關系,出臺了一攬子舉措,尤其是上海港壓貨和物流不暢的問題,集中力量突破困擾外貿出口的不利因素,比如開辟綠色通道,保證外貿企業優先發貨等。整體上復工復產和打通物流的政策是見到實效的。5月份,我國出口出現了快速反彈,實際上是疫情后的恢復性增長。
6月份延續了5月份快速反彈的增長勢頭。根據相關機構的預測,5月、6月外貿進出口增速是超預期的,這也說明了穩外貿政策具有針對性,發揮出了實際效果。
另一方面,廣大外貿企業尤其是占據出口半壁江山的民營企業在保訂單、保市場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克服了許多困難。從數據上看,我國民營外貿企業的進出口增速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
NBD:從月度來看,4、5月進出口同比分別增長0.1%和9.6%,6月是14.3%,呈現出逐月回升的態勢,您認為這種態勢能否維持?
霍建國: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9.8%,分月度來看,基本呈現一個“V型”的走勢,我認為下半年還會繼續延續這一恢復性增長的態勢。
上半年,除了政策效應和外貿企業的努力之外,我們發現,盡管美國面臨高通脹,歐洲面臨經濟下滑,但外部市場的整體變化并不大。美國市場的訂單需求基本正常,東盟國家在RCEP協議下,經貿合作也在進一步加速。
東南亞、歐洲、美國,包括“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這四大市場是中國外貿的基本盤,這四大市場沒有出現大的波動,中國外貿外部市場的基本盤就能穩住。
從今年以來的月度進出口額增速來看,呈現一個明顯的V型
NBD:近期,東南亞國家“搶單”的話題比較火熱。不過海關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增速高達13.5%,我國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是否依然具有競爭力?
霍建國:上半年,我國外貿基本盤之所以能夠穩住,除了機電產品以外,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我國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規模達到2萬億元,占出口總額的比重接近20%,而且中國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競爭力也在不斷提升。
關于訂單流失或者訂單轉移的話題,我認為越南、印度等國家對我國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沖擊可能并沒有一些機構預測的那么大。中國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韌性還是非常強的,上半年的外貿數據也能夠印證這一點。
值得關注的是,近些年,我國勞動密集型產品處于轉型升級的過程,也就是更加品牌化和品質化。只要堅持這樣的轉型升級,未來中國和越南等國家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就不在同一個賽道水平上。當然,這也要求我們更加注重在打造品牌影響力上形成自己的優勢,也包括成本的優勢。
NBD:您剛提到,下半年外貿有望延續上半年增長態勢,能否預判一下具體的外貿走勢?
霍建國:總體上看,下半年外貿會保持一個適度的增長趨勢,正常情況下會高于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為拉動經濟增長作出貢獻。
目前來看,中國經濟想要達到5.5%的全年預期增長目標,三季度、四季度GDP增速需要達到8%以上,應該說面臨一定的挑戰。從外貿層面來看,隨著國家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落地見效,外部需求的進一步釋放,再加上海運、物流的暢通,外貿進出口增速有望保持在8%-10%之間。
我們也要看到,外部市場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一方面,美元持續加息之后會停留在怎樣的水平、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如何波動、俄烏戰事的走勢等均存在不確定性。另一方面,如果下半年美、歐等經濟體的通脹形勢有所降溫,價格因素在推高我國出口額方面的效應也將隨之減弱。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