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6-27 15:41:20
◎上周,A股有11家公司迎來上會,其中10家公司成功過會。其中,盛科通信值得關注。盛科通信為國內一家以太網交換芯片設計企業,主營業務為以太網交換芯片及配套產品的研發、設計和銷售。
◎在6月23日上會,最終卻被暫緩審議的長盈通值得一提。長盈通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光纖環生產企業。而這家企業的成長和發展,與同處于武漢的長飛光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證監會副主席李超表示,十年來,通過加強基礎制度建設,資本市場正發生深刻的結構性變化,市場體系包容性大幅提升,投融資功能顯著增強,良性市場生態逐步形成。
每經記者 朱萬平 每經編輯 梁梟
注冊制大勢之下,更多企業擁有機會步入資本市場,與投資者共享發展機遇。而對許多公司而言,A股IPO的闖關之旅并非都是坦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周為單位,對上周IPO過會、被否及新增獲受理企業進行梳理,對企業價值進行辨析,同時觀瞻IPO市場節奏、政策動向等,以饗讀者。
上周(2022年6月20日~6月26日,下同),A股市場總共有5家公司被安排首發上會,其中4家過會,過會率達到80%。另外1家公司擬登陸科創板的武漢長盈通光電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盈通)被暫緩審議。
在IPO新增受理方面,上周共新增受理了96家擬IPO公司,數量較前一周的24家明顯增多,其中擬登陸創業板的公司數量最多,達到41家,其次為擬登陸科創板的25家。
新股表現方面,上周沒有出現新股破發的情況。不過,北交所新股的上市表現依然一般。上周上市的兩家北交所新股泰德股份(BJ831278,股價4.03元,市值5.77億元)和優機股份(BJ833943,股價7.29元,市值5.59億元)上市首日漲幅分別為0%和6.29%。
本周有9只股票可供申購。其中北交所和創業板各有3家公司,另外科創板有2家公司,主板有一家公司。從目前上會和發行的速度來看,目前IPO速度依然保持了常態化發行,而Wind資訊顯示,截至6月26日,今年以來已有167家公司在A股IPO,融資額為3045.37億元。相比之下,去年A股IPO融資額為5426.75億元。
上周,A股有11家公司迎來上會,其中10家公司成功過會。其中,蘇州盛科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盛科通信)值得關注。盛科通信為國內一家以太網交換芯片設計企業,主營業務為以太網交換芯片及配套產品的研發、設計和銷售。
據盛科通信最新披露的財務數據,在2019年至2021年間,公司扣非后凈利潤一直虧損,三年虧損額分別為3485萬元、4073.34萬元和4233.84萬元。
近年來,盛科通信扣非凈利潤保持相對穩定虧損的同時,公司營收卻逐年大增。尤其是2021年,盛科通信的營收達到約4.59億元,相較2020年僅2.64億元,同比增長近74%。
然而,盛科通信2021年營收規模爆發背后,公司得到其大股東關聯企業的“幫助”。以合并口徑來看,2019年~2021年,公司最大股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控股企業深圳中電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及其關聯方(以下簡稱中電港)和邁普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牢牢占據著盛科通信第一大客戶之列。
2021年,原本在上一年對盛科通信的營收貢獻才僅3000萬元出頭的中電港,突然大幅增加對盛科通信的采購,一舉達到1.31億元,暴增超過330%。
上周,因終止審查、暫緩表決而登上“IPO黃榜”的公司一共有6家。分別是野風藥業、長盈通、華慧能源、百康光學、榮信匯科和天安科技。
其中,在6月23日上會,最終卻被暫緩審議的長盈通值得一提。長盈通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光纖環生產企業。而這家企業的成長和發展,與同處于武漢的長飛光纖(SH601869,股價29.37元,市值222.6億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根據長盈通招股說明書(申報稿),公司實控人皮亞斌以及公司多名董監高及核心技術人員均有長飛光纖相關工作背景。
另一方面,最近三年,長飛光纖是長盈通的第一大供應商;近三年,長盈通對長飛光纖的采購額占采購總額的比例分別為63.72%、50.14%和47.67%。長盈通與長飛光纖的“微妙”關系也引起了科創板上市委的注意。
在6月23日,上市委便問及,長盈通對長飛光纖是否存在業務依賴,長盈通與長飛光纖的合作是否具有穩定性;長盈通是否存在主要客戶或市場份額流失到長飛光纖的風險,長盈通是否存在與長飛光纖直接競爭的風險并進而影響公司的持續經營。
本周將有通達海、未來電器、科瑞思、揚翔股份、信達證券、中巨芯、朗鴻科技、有研硅等8家公司迎來上會。其中,曾多次違規遭監管處罰的信達證券能否過會值得關注。
信達證券由四大AMC(資產管理公司)之一的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信達)控股。若成功上市,信達證券有望繼東興證券(SH601198,股價8.89元,市值287.4億元)之后成為第二家AMC系上市券商。2020年8月5日,中國信達公告稱擬分拆信達證券在A股上市。當年12月28日,信達證券提交上海主板IPO申請。
2021年,信達證券實現營業收入38.03億元,同比增長20.27%;實現歸母凈利潤11.72億元,同比增長42.95%,業績創近3年新高。經紀業務是信達證券的第一大業務,2021年該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6.85億元,同比增長2.75%。此外融資類業務收入7.1億元,同比增長12.2%。截至2021年末,信達證券共有16家分公司、87家證券營業部。
證券業協會數據顯示,信達證券去年總資產達573億元,排名全行業第39位;凈資本僅有93.36億元,排名第52位。從排名來看,信達證券位于行業中游,在AMC系券商中的排名也不及東興證券。而在2019年、2020年連續兩年獲A類評級后,信達證券2021年下滑至BBB評級。在6月22日剛公布的證券公司“白名單”中,信達證券未能入選白名單。
值得一提的是,招股書(申報稿)顯示,信達證券在報告期內存在10起金額超過千萬元的未了結訴訟。按照類型分類,9起為股票質押式回購訴訟。以上海盈方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為例,信達證券向法院起訴要求其賠償2998.6萬元,并最終勝訴。不過,截至2021年4月,公司收到法院執行款1272萬元,且該企業無其他可供執行的財產。
在IPO保持常態化發行的同時,上周也有96家公司IPO被受理,數量達到最近數周以來的高位。上周新增眾多IPO企業中,天地壹號飲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地壹號)成立于1997年,主營蘋果醋飲料和其他飲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2021年,蘋果醋飲料的營收占比約為95%。
在業績方面,2019年至2021年,天地壹號的營收分別為25.85億元、18.99億元和18.17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4億元、2.6億元和2.55億元。疫情對餐飲行業造成打擊,也直接對天地壹號產生了負面影響。與2019年相比,天地壹號2021年度的營收大幅下降超7億元。
近兩年天地壹號營收下降,公司毛利率也下降了約6個百分點,其產品或在喪失市場競爭力。此外,天地壹號的經營現金流凈額從2018年的4.89億元下降至2021年的﹣0.09億元,公司現金流有所惡化。
或是因為近兩年業績不佳,天地壹號開始“節衣縮食”,其中一項舉措便是裁員。從截至2019年末到截至2021年末,天地壹號的員工數量從6446人驟降至4137人,這意味著僅僅兩年時間內,天地壹號公司的員工減少了2309人,裁員比例達35.82%。
截至6月26日,科創板審核信息披露,全部768家公司中,處于注冊生效(注冊結果)的有468家,緊隨其后的是“終止”157家,“已問詢”的有32家,中止及財報更新的有13家,提交注冊的有49家,已受理39家。
截至6月26日,創業板審核信息披露,處于注冊生效(注冊結果)的有358家,緊隨其后的是“終止”193家,“已問詢”的有181家,中止的有37家,上市委會議通過的有28家,提交注冊的有72家,已受理的67家。
而截至6月26日,根據北交所官網顯示,北交所已有108家公司已注冊,而終止審查的有69家公司,中止審查的有6家,報送證監會的1家、暫緩審議5家、已問詢的有34家,已受理的32家,上市委會議通過的有2家。
上周,A股有10只新股上市,這10只新股整體上表現良好,只有泰德股份在上市首日一度出現破發的情況,最低幅度達到1.23%。
其中,上市首日漲幅最大的是C龍芯(SH688047,股價100.72元,市值403.9億元),截至當日收盤,公司股價上漲48.30%,中一簽獲利接近約1.47萬元。
本周A股可供申購的新股數量較多,達到9只,包括天新藥業、惠豐鉆石、思科瑞、科潤智控、元道通信、中科環保、奧比中光、晨光電纜和中亦科技。
東方財富數據顯示,截至6月26日,本周9只新股已有不少披露了發行市盈率,而從發行定價來看,整體上定價較為合理。其中,中亦科技(SZ301208)的發行市盈率為26.53倍,而行業最近一個月的動態市盈率為44.41倍。
中亦科技是一家專業的IT架構“服務+產品”綜合提供商,業務范圍涵蓋IT運行維護服務、原廠軟硬件產品、自主智能運維產品和運營數據分析服務。公司曾深度參與中國銀行總行、農業銀行總行、建設銀行總行以及交通銀行總行等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總行級數據中心的IT架構建設及運行維護服務,并在金融、電信、交通運輸、政府等領域積累了豐富的客戶資源。
根據艾瑞咨詢數據,2014年~2023年,我國IT基礎架構第三方運維服務市場規模整體將呈現增長態勢,但增長速度將有所放緩,預計市場規模將從2014年的不到500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超過1700億元。
中亦科技以金融、電信、交通運輸等行業大中型企事業單位以及政府機構為主。2014年~2019年,我國金融行業IT基礎架構第三方運維服務市場規模從83.3億元增長至192.9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18.29%;電信行業IT基礎架構第三方運維服務市場規模從108.6億元增長至229.3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16.12%;交通運輸行業IT基礎架構第三方運維服務市場規模從30.4億元增長至65.3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16.52%。
上周有關資本市場的重大事件不少。6月23日,“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舉行。證監會副主席李超出席發布會介紹資本市場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李超表示,十年來,通過加強基礎制度建設,資本市場正發生深刻的結構性變化,市場體系包容性大幅提升,投融資功能顯著增強,良性市場生態逐步形成。十年來,股票市場規模增長238.9%,債券市場規模增長444.3%,兩個市場均位居全球第二。股票市場投資者超過2億,為服務高質量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李超還表示,這十年,服務實體經濟的廣度深度顯著拓展。大力健全多層次市場體系,推出新三板、科創板,設立北交所,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的適配性大幅增強,股債融資累計達到55萬億元。暢通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的高水平循環,科創板“硬科技”產業集聚效應初步形成。
李超還稱,下一步,證監會將繼續堅持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努力打造一個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
6月24日,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中國證監會紀檢監察組、浙江省紀委監委消息:日前,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中國證監會紀檢監察組與浙江省監察機關對主動投案的中國證監會第十六屆主板發審委委員、上海證券交易所原會計監管部總監林勇峰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調查。
經查,林勇峰理想信念動搖,紀法意識淡漠,嚴重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多次接受監管對象宴請;背離證券期貨監管工作初心使命,在企業發行上市審核中為他人謀取不當利益并收受財物。
林勇峰生于1970年9月,福建漳州人,早年畢業于廈門大學會計系,博士研究生學歷。1997年參加工作即入職上交所,屬于專業型干部。2013年1月至2022年3月,先后任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監管二部、巡回審理協作部、會計監管部總監,其間兼任過上海財經大學等多所高校碩士生導師,也與他人有聯合著書。
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通報,林勇峰違反黨的廉潔紀律并構成職務違法,性質嚴重,影響惡劣,應予嚴肅處理。鑒于林勇峰能夠主動投案,且到案前主動退還所收財物,到案后如實交代違紀違法問題,按照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則,對其可予從輕減輕處理。根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等有關規定,交由上海證券交易所黨委作出決定,給予林勇峰開除黨籍、開除處分;收繳其違紀違法所得。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