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6-24 21:50:56
◎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培養項目實施以來,共計為中西部地區鄉鎮衛生院招收培養了7萬多名本科醫學生,國家也一直在持續擴大中醫專業定向醫學生的招生規模,中醫專業招生近年來達到1.4萬人,占比達21%。
◎到目前,通過岐黃工程已經培養了149名岐黃學者,100名青年岐黃學者,797名中醫臨床優秀人才和一萬多名中醫的骨干人才。
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實習記者 李宣璋 每經編輯 陳旭
6月24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關于加強新時代中醫藥人才工作的意見》及中醫藥人才工作有關情況。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副主任邢超在發布會上表示,人才是中醫藥發展的第一資源,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和關于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統籌推進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
為了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近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會同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新時代中醫藥人才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今后一個時期中醫藥人才工作作出了系統部署。
關于我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的重要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司長盧國慧表示,中醫藥的優勢在基層,但目前基層醫療人員招不來、下不去、留不住,這個現象很普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意見》提出,要通過擴大基層人才供給、推動人才向基層流動、改善基層人才發展環境等方式,夯實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
在基層中醫藥人才培養方面,國家衛生健康委科技教育司副司長陳昕煜表示,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從2010年開始牽頭組織實施了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培養項目。該項目實施以來,共計為中西部地區鄉鎮衛生院招收培養了7萬多名本科醫學生,國家也一直在持續擴大中醫專業定向醫學生的招生規模。中醫專業的招生這些年來達到1.4萬人,占比達21%。
“另外,還有助理全科醫生培訓等人才培養項目,這些項目加起來每年培養的中醫人才有2萬余人,應該說經過這些年的努力,他們現在已經成為基層臨床醫師中的骨干了。而且作為百姓健康的‘守門人’,特別是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和疫情防控工作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陳昕煜強調。
對此,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術傳承中心青年教師、中國民族醫藥學會科普理事文愈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從長期來看,《意見》提出的措施對中醫藥基層人才隊伍的發展起著扎實的支撐作用。就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培養來說,雖然看似中醫專業的占比不算特別高,但考慮到全國有幾十所中醫院校,這樣的體量算下來,所以培養的基層中醫人才還是比較多的。
“就我了解到的,應該說在基層,從中醫人才分布和我們畢業生的去向來說,中醫醫學生占的比例可能比現在統計數字還要更高一點。”文愈龍強調。
藥師正在進行中藥調劑 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2017年3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百千萬”人才工程(岐黃工程)實施方案》,通過創新體制機制、優化政策環境、強化保障措施,以提升中醫藥臨床服務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為核心,搭建不同層級的中醫藥高層次人才培養平臺。
盧國慧表示,岐黃工程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黨組在“十三五”期間首次凝練形成的一個專門的人才培養工作,實施以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得到了行業的認可。到目前,通過這個工程已經培養了149名岐黃學者,100名青年岐黃學者,797名中醫臨床優秀人才和一萬多名中醫的骨干人才。
在平臺建設上,建設了31個中醫藥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同時也在創新人才培養方式,在個人的培養項目上創新提出了團隊培養項目,到目前已經支持建設了15個國家中醫藥多學科交叉創新團隊和20個傳承創新團隊。
“我們加大力度建設了2000多個名老中醫專家工作室,通過以上舉措搭建了領軍人才、骨干人才包括青年拔尖人才這樣有序銜接的高層次人才隊伍,也提升了我們人才的培養能力。”盧國慧強調。
文愈龍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對中醫藥高層次人才建設的支持力度很大,關于中醫藥高層次人才的評定體系和機制日趨完善,例如全國名中醫、國醫大師等頭銜的評定工作也一直都在積極推進。
“我個人認為,在關于中醫藥高層次人才頭銜的評定體系方面,相關指標的考量還可以進一步優化,例如從業年限、科研能力、技術水平等。結合中醫藥學科和從業特點,對有關指標進行優化,更有利于高層次人才的評定和選拔。”文愈龍說。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