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如何給擇校熱降溫?教育部:全面落實免試就近入學和“公民同招”政策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6-21 20:05:50

◎十年來,義務教育招生入學改革不斷深化,免試就近入學和“公民同招”政策全面落實,違規招生行為得到全面規范,擇校熱大幅降溫,入學機會更加公平。

◎2012年-2021年,全國小學凈入學率從99.85%提高到99.9%以上,初中階段毛入學率始終保持在100%以上。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陳星    

6月21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義務教育改革發展成效。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在會上表示,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現有20.7萬所學校、1.58億名學生、1057萬名教師,是整個教育體系當中學段最長、人數最多的一個學段。辦好義務教育事關億萬少年兒童健康成長,事關國家發展和民族未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發布會獲悉,從2012年到2021年,我國義務教育在實現全面普及的基礎上,僅用10年左右的時間進一步實現了縣域基本均衡發展,成為我國義務教育發展史上又一個新的里程碑。

根據教育部統計,2012年-2021年,全國小學凈入學率從99.85%提高到99.9%以上,初中階段毛入學率始終保持在100%以上。

在北京市平谷區第三中學,初三學生在上語文課  圖片來源: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

擇校熱大幅降溫

擇校熱現象的原因是優質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近年來,國家出臺多項措施給擇校熱降溫。 

呂玉剛表示,十年來,義務教育招生入學改革不斷深化,免試就近入學和“公民同招”政策全面落實,違規招生行為得到全面規范,擇校熱大幅降溫,入學機會更加公平;健全“兩為主、兩納入、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政策,2021年義務教育階段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和享受政府購買民辦學校學位服務的比例達到90.9%。

呂玉剛表示,與此同時,教育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雙減”工作,大力規范校外培訓行為,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堅持減負提質并重,嚴控學生作業總量和時長,不斷提高作業設計質量水平,課后服務基本實現了全覆蓋,促進學生學習更好回歸校園,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明顯減輕。

教育部教育督導局局長田祖蔭介紹,十年來,為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中央財政累計投入4000多億元,地方各級財政累計投入超過1萬億元。全國義務教育基本辦學條件大幅度改善,學校面貌有了根本改觀。

田祖蔭表示,2013-2020年,全國小學校際綜合差異系數從0.724降至0.435,降幅近40%;初中校際綜合差異系數從0.547降至0.319,降幅近42%。全國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的校際差距、城鄉差距均大幅縮小。

集團化辦學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均衡發展

如何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北京小學校長李明新表示,當免費義務教育全面普及,從根本上解決了適齡兒童少年“有學上”的問題后,我國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學校之間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的差距問題逐漸凸顯,“上好學”的呼聲、擇校熱的升溫、家長的群體焦慮,就是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高質量教育需要與供給不足的矛盾凸顯的集中反映,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成為必然選擇。

李明新指出,面對辦學質量不均衡、優質教育資源缺乏的現狀,以集團化辦學方式來推進優質教育資源的均衡發展,成為改革的一大亮點

李明新介紹,2011年,北京小學在西城區教委的支持下,率先成立了全市第一個公辦學校組建的教育集團,開始了集團化辦學的有益探索。北京小學提出集團化辦學要體現“理念共識,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品牌共建”的宗旨,在隨后的10年間,在北京西城、房山、大興、通州、豐臺的分校廣泛傳播學校先進的教育思想、管理理念與辦學經驗,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吸引了眾多片區內學生的“回流”,極大抑制了擇校熱的持續升溫。

“以北京小學天寧寺分校為例,原來天寧寺周邊北京戶籍的孩子絕大多數都去擇校,一年級只能招2到3個班,而且多為非京戶籍的流動人員子女。”李明新表示,2014年進入集團后,當年就實現了本地戶籍孩子的大量回流入學,達到了6個班。七年后的今天,已經達到每年新招一年級14個班。目前,學校辦學規模已經從進入集團前的450人,發展到了2300多人。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上海市教育學會會長尹后慶則分析,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正義的基石。義務教育是重要的公益性事業,屬于基本公共服務范疇,在保障教育公平正義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尹后慶指出,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和“公民同招”政策,加強隨遷子女、留守兒童、殘疾兒童入學保障,切實保障每一個適齡兒童公平的就學機會,做到“有教無類”。在這個基礎上,國家組織建設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廣泛共享,幫助農村地區開齊開足開好規定課程;同時,加強因材施教,力求讓每一個學生在進入校園之后,他的潛能能夠得到相對充分的發展,使每一個學生都具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實現更為實質的公平。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教育 教育部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视频二区素人制服国产 |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 |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二区 |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777 | 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 亚洲成在人电影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