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6-10 15:55:33
◎福光股份回復了交易所的年報問詢函。2019年至2021年,福光股份境內業務毛利率連續下降。福光股份稱,若后續公司出現境內業務中定制產品銷售收入占比下降等情況,則存在境內業務毛利率繼續下降的風險。
◎公司有兩個募投項目,因最終結余資金較多受到問詢。對其中的AI光學鏡頭項目,公司提示:如公司未來技術及產品研發、市場開拓未達預期效果……存在產能過剩,項目無法實現預計收益的風險。對棱鏡項目,公司表示:已達到預計產能,未能實現預計收益。
每經記者 趙李南 每經編輯 文多
6月9日,福光股份(SH688010,股價23.61元,總市值36億元)回復了交易所的年報問詢函。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交易所對福光股份的毛利率、固定資產投資、預付工程設備款、預付款項、存貨、募投項目、大額股權投資和對外借款等問題進行了問詢。
“若后續公司境內業務中定制產品銷售收入占比下降,或非定制光學鏡頭產品的收入規模未有效放大,則存在境內業務毛利率繼續下降的風險。因疫情及全球經濟形勢仍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公司境外業務存在下滑的風險,可能造成公司的整體毛利率下滑。”福光股份在回復函中表示。
2019年至2021年,福光股份境內業務毛利率分別為20.23%、15.01%和12.35%,連續下降。相較之下,福光股份的境外業務毛利率較高。2021年度,福光股份境外業務毛利率為42.11%。
上交所要求福光股份說明境內外業務毛利率差異的原因及合理性,結合期后銷售和在手訂單情況,說明公司境內業務毛利率是否會繼續下降。
福光股份表示,境內外銷售產品品種不同,境外客戶對產品性能、品質及使用壽命周期要求較高,銷售給境外客戶的產品技術附加值較高,且后續售后服務成本較高,因此境外業務毛利率較高。
圖片來源:福光股份公告截圖
據福光股份公告,其境內業務部分,2021年度“定制產品”、“非定制光學鏡頭”和“光學元件及其他”三種產品的毛利率分別為57.82%、-1.62%和11.46%。
福光股份表示,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主要受三大類產品收入結構及各類產品毛利率變動影響,2021年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為定制產品收入占比下降。
結合期后銷售和在手訂單情況,福光股份稱,若后續公司境內業務中定制產品銷售收入占比下降,或非定制光學鏡頭產品的收入規模未有效放大,則存在境內業務毛利率繼續下降的風險,可能對公司業績產生不良影響。
AI光學感知器件研發及產業化建設項目(以下簡稱AI光學鏡頭項目)系福光股份的募投項目之一,該募投項目投資總額約1億元,計劃擴產100萬顆AI光學鏡頭。2021年8月,福光股份將項目投資額增至約1.1億元,預計達產后年生產1200萬顆AI光學鏡頭。
今年4月,AI光學鏡頭項目完成投資并結項,實際投入募集資金約0.6億元,節余資金約0.5億元。
交易所要求福光股份說明AI光學鏡頭項目投資額提高后又出現大額節余的原因及合理性,說明公司相關產能是否存在過剩風險,項目是否能實現預計收益。
針對資金大額節余,福光股份表示:“未能充分考慮現有資源共享等因素,導致募投項目節余金額較大,存在不足之處,仍需持續改善。”
福光股份表示,因安防攝像機已普遍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故公司將安防鏡頭均定義為AI光學鏡頭。AI光學鏡頭項目年產1200萬顆安防鏡頭,2022年4月項目結項后,公司安防鏡頭產能為3142萬顆。
圖片來源:福光股份公告截圖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度至2021年度,福光股份的安防鏡頭產量分別為1234.01萬顆、1197.91萬顆和1717.78萬顆。
“公司安防鏡頭2021年的產能利用率為61.22%,產能利用率較低,如公司未來技術及產品研發、市場開拓未達預期效果,則該項目新增產能將進一步降低公司產能利用率,存在產能過剩,項目無法實現預計收益的風險。”福光股份表示。
另外,棱鏡冷加工產業化建設項目(以下簡稱棱鏡項目)系福光股份超募資金所投資建設的項目,項目計劃生產手機潛望式攝像頭中的棱鏡。去年4月,該項目達到可使用狀態,實際投入募集資金626.89萬元,節余資金2638.16萬元。
交易所要求公司結合2021年棱鏡產品產銷量,說明棱鏡項目是否已達到預計產能,是否能實現預計收益。
圖片來源:福光股份公告截圖
福光股份表示,棱鏡項目預計達產年產能為270萬只,項目結項后,達產年產能312萬只,已達到預計產能。
然而,福光股份2021年棱鏡產品產銷量僅為6.22萬只,未能實現預計收益。
福光股份解釋稱,其棱鏡產品主要應用于公司的投影光機產品,向深圳小象光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象光顯)銷售。
“小象光顯于2020年設立,相關產品還處于新產品推廣期,推廣進度低于預期,芯片短缺也對新產品的需求量造成不利影響。”福光股份稱。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0984377
封面圖片來源:非原創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